[这个贴子最后由采桑子·重阳在 2004/08/11 06:44pm 第 1 次编辑]
作曲:林乐培,1978年首演。擂琴:黄安源;洞箫:谭宝硕;吶子:葛继力
香港作曲家林乐培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民族器乐作品《秋决》,以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部分情节为蓝本创作而成。该曲是香港中乐团的「扛鼎之作」。著名指挥家阎惠昌先生风趣的讲解,常常博得听众们会心的笑声。当音乐演奏渐入佳境时,乐团强烈的戏剧性表现,却使观众流泪不止。乐曲的高潮部份,彷佛音乐厅一片「冤枉呀!」的叫声,给听众心中造成的巨大震撼,恐怕是以往的音乐会中所罕见的!难怪香港中乐团的这首作品能在1993年被北京音乐界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若大师关汉卿九泉有知,亦会为此曲而拍案叫绝!
http://www.huain.com/famous/img/upload/1064644489218108202212.jpg
该曲由五回(段)组成,每回(段)各有标题。乐曲以绘声绘色的手法刻划人物情感,并且作品中成功地引入了京剧的音乐元素,使乐曲添彩不少。该曲初听时令人非常震惊,而且第一感觉就是,很诙谐,很可笑。仔细阅读乐曲介绍后再细听,感觉该曲其实很悲愤、凄凉、惨淡,一点都不可笑。那种不和谐的音符令人不安和恐惧,表现的刑场气氛是那么的残忍,窦娥对随意草菅人命的强权的愤慨、绝望,最终只有无奈的憎恨和诅咒。特别是第五回的鼓声,简直是催命的鼓声,一步重似一步,我们彷佛看见戴满了刑具的窦娥走向法场,等待她的是恐怖的死亡……
全曲的高潮《第三回:叫冤声,动地又惊天》,更以预先安排及有控制的「即兴」手法,将源自「冤枉呀」三个字的音调动机,发展出强大的音响冲击力,直逼欣赏者的心坎!
被誉为「香港新音乐之父」的林乐培是当代作曲家。他早年在欧洲学习音乐,回到香港后从事作曲、指挥、教学、评论等工作。他善于把西洋音乐的一些优点融入作品中,形成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
《秋决》开创了民乐创作运用现代技法之先河,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该曲尽管是现代感较强的作品,但仍是较易令听众理解,能听到个中趣味,绝非玄妙、天马行空式的现代音乐,完全经得起时间考验。
第一回:贪官到,强权呈霸道 2:43
[ra]http://usermusic.163888.net/hd3/20047/1562245/20048422160.mp3[/ra]
以不规则的七拍子节奏,描写了兵马进城的景象。
第二回:孝媳妇,公堂判极刑 4:13
[ra]http://usermusic.163888.net/hd3/20047/1562245/20048422216.mp3[/ra]
以交响化的声音组合,表达出京剧舞台的功架,以吶子及唢吶叫出主审官的严词呼喝声,以洞箫描写弱女的心态,以擂琴唱出媳妇的道白。
仿真唱腔:
大人(吶子):升——堂——!把犯人带上来!报上名来——
窦娥(擂琴):大人呀——,小女子姓窦名瑞云,是蔡家的媳妇,无辜被告毒死老公公,实在冤枉——请大人明鉴。
大人(吶子):胡说八道!给我打——
第三回:叫冤声,动地又惊天 2:24
[ra]http://usermusic.163888.net/hd3/20047/1562245/200484222539.mp3[/ra]
全段只有「冤枉呀!」三个字的音调作为动机,以有计划及有控制的「即兴」手法,造成意想不到的逼真意境。
仿真唱腔:
窦娥:冤枉呀——!冤枉呀!冤枉呀——!
第四回:痛别离,记前尘旧梦 3:22
[ra]http://usermusic.163888.net/hd3/20047/1562245/200484222937.mp3[/ra]
将大乐团化成小组独奏,恬静地写出行刑前夕对生命的无奈与失望的心声。
第五回:赴法场,秋风送红叶 5:04
[ra]http://usermusic.163888.net/hd4/20048/1597076/200484224415.mp3[/ra]
在兵马引领之下,「引刀成一快」,一阵古筝、扬琴的乱声中,再带出冤魂不息的洞箫乐句终结全曲。
仿真唱腔:
窦娥:冤枉呀!——(呜)冤枉呀——可怜啊!我有口难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