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采桑子·重阳在 2005/05/03 07:30pm 第 1 次编辑]
物我两忘 浑然忘机——李祥庭•琴与箫即兴演奏作品集【宋人词意】欣赏(320K MP3)
古琴素以悠远的历史、高度文人化的气质,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之一,曾被誉为音乐领域中的长城和秦兵马俑。故继昆曲艺术被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名录之后,我国文化部又将古琴艺术作为该名录中国惟一正式申报项目。
在古代,高人雅士手中的琴和箫,是他们借以遣情抒怀、修身养性的爱物。通常,吟诗作画之余,兀然独坐,寂然凝思,心有所感,发而为声,一支琴曲或箫曲就从他们手下汨汨流出。这种演奏大都是即兴演奏,形为心役,曲为心声,非如此不足以负载文人雅士的喜怒哀乐。当年文君昼听一曲《凤求凰》,便与相如夤夜私奔,纵当垆卖酒犹未言悔;诸葛先生城头清音一曲,击退司马氏雄兵千万;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钟子期引为知音,知音一词从此堪称千古绝唱;嵇康临命前从容抚琴一曲,一句「《广陵散》从兹绝矣」,令后辈读书人阅尽人生悲凉……
然而,几千年来,古琴尽管负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传承演进,形成了诸多流派体系,衍生了不少经典曲目,但却始终因其古奥、晦涩甚至近乎神秘的传统形象而远离大众。传统琴、箫曲目虽为数众多,但流传至今的屈指可数。《广陵散》、《长门怨》、《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有限的几支曲子被翻来覆去地听得烂熟,听得感觉全无,不知所云。而有人试图用琴、箫来演奏当今的流行曲,真是亵渎了这两件千年古乐器的高古内蕴。
为了复兴古老的琴艺,让高妙的琴曲雅韵焕发新的生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以唐、宋两代著名诗词作标题引发,颇有创意地推出两部琴箫即兴演奏作品集《唐人诗意》与《宋人词意》。他根据不同的诗词意境,即兴地演奏琴曲、箫曲、琴箫合奏曲,一串串附着灵感的音符,从他指间溢出,轻盈飘逸又饱满丰富。
此贴先介绍大师的《唐人诗意》,《宋人词意》将另贴同步推出。
http://images.joyo.com/b/bkmu406021.jpg
琴与箫即兴演奏作品集《唐人诗意》是世界首部中国器乐即兴演奏作品集,也是中国音乐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作品集。
专辑《唐人诗意》收录了李祥霆先生琴、箫即兴演奏曲十首:《春风又绿江南岸》、《窗含西岭千秋雪》、《卧看云起》、《星垂平野阔》、《长河落日圆》、《天地一沙鸥》、《野渡无人》、《月是故乡明》、《独钓寒江雪》、《孤帆远影碧空尽》,曲名皆取自唐人诗意。其中,《野渡无人》和《卧看云起》分别取自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坐看云起时」。此处删去「舟自横」、「时」是为了应合李先生对琴、箫即兴演奏「写淡泊平和之境、求恬静旷远之趣」的立意,而原诗这两处都涉及了心境的变化,有失恬淡平和,故而删去。
专辑录制用时八个小时。录音前,李先生没做任何准备。录音时,由制作人随意抽取曲目,李先生稍稍静默入境,便随兴所至,信手成曲。有的曲目一次录音成功,显示了李先生非凡的悟性和高超的演技。其中,《长河落日圆》、《卧看云起》为琴箫两度即兴曲,分两次分别作琴、箫即兴演奏。
古琴的声音拾取一直被录音界视为大难,因其音量细微,音色特殊,往往顾此失彼。以往录音因条件所限,声场位置未及细致畅量,更因审美取向各异,或夸大低音,或加重混响,往往顾此失彼,入耳一片混沌,常为琴之神韵难传而遗憾惋惜。此次录音,径取自然,戒伪求真,可谓兼有所得。
专辑中的乐曲听来沉静而古雅,与古诗的意境十分切合。这些曲子与《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一样,均表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纯朴、亲密的感情,表现了人类面对大自然时律吕调和、天人合一的境界。乐曲中既有儒家中庸内敛、静观自身的意蕴,亦有道家清净无为、散淡自然的思想。正因如此,李先生手下的琴、箫的韵味是纯正的、古朴的,不沾染一丝流行的浮华或世俗,真可谓古意盎然。
当今世界,熙来攘往,红尘滚滚。面对纷繁与忙碌,聆听这样内涵高古的曲目,既可以让我们找回许多从容和怡然的感觉,进而参透人生的真谛;又使我们离那些传说中的文人骚客、逸士高隐更近了一步,彷佛在与古代高贤进行心灵的对话。晋代陶渊明有诗曰:「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妄言」,可以用来评价李先生这两张琴箫即兴演奏专辑。
http://images.joyo.com/b/bkmu4060211.jpg
专辑《唐人诗意》欣赏(总时长71:18,320kbps):
01.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5:40(古琴独奏)
02.窗含西岭千秋雪 杜甫《绝句》 7:30(古琴独奏)
03.卧看云起 王维《终南别业》 8:42(琴箫合奏)
04.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9:45(古琴独奏)
05.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7:18(琴箫合奏)
06.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8:13(古琴独奏)
07.野渡无人 韦应物《滁州西涧》 3:46(箫演奏)
08.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7:15(古琴独奏)
09.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02(箫演奏)
10.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07(古琴独奏)
<embed src=http://bbs.tg915music.net:9611/bbs/listen/050503-trshy10@chyang.mp3 width=480 height=48 autostart=true>
附一、李祥霆先生简介
http://www.china.org.cn/images/37747.jpg
李祥霆,满族,祖籍辽宁,一九四O年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自幼喜爱音乐,对文学和绘画也有深厚的兴趣。中学时即学习了洞箫,又对古琴产生了兴趣。一九五七年赴京师从查阜西先生学习古琴,同时师从溥雪斋先生、潘素先生学习绘画。一九五八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景略先生习琴。一九六三年毕业并留校任教。一九八九年,作为我国第一位赴海外从事教学与研究的古琴家远赴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古琴即兴演奏研究,并在伦敦大学亚非音乐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教授古琴和洞箫。一九九四年回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任教。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并任中国琴会副会长,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
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古琴家,李祥霆教授一直致力于古琴艺术的推广和传播。自一九六三年至今,李祥霆教授的学生已有五百人左右,遍布全世界许多地方,其中不少人已成琴界中坚。他曾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巡回演出与演讲,举行了愈四十场独奏音乐会,包括一九八二年在英国达拉姆东方音乐节举行的琴史上第一次个人独奏音乐会以及一九九二年在巴黎拉维拉剧院举行的古琴独奏音乐会。前者轰动英伦,完全征服了从未接触过古琴、甚至中国音乐的异国听众;而后者同样盛况空前,千人座位座无虚席。一九九八年在北京音乐厅的音乐会,在全场爆满的情况下,仍有热情的观众要求入场,不得不增设座位。
李祥霆的古琴艺术不仅仅是全面继承,更有发展创新。尤其是他的即兴演奏艺术,国内外音乐界反响热烈。有法国评论说:「他能够将艺术传达给对他的传统文化完全陌生的群众。」英国《独立报》则评论说:「他的演奏所激发的问题,完全不能回答。所呈献的内容丰富的演奏无疑是惊人的,有说服力的。」台北市立国乐团团长陈澄雄撰文说:「李氏能够用古典的素材,新的音乐思想和生活的意识经验,肯定了琴乐最高而完整的精神。」
李祥霆先生艺术修养全面,师承与创新均有非凡成就,堪称国宝级艺术家。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更是一位深富人文内涵的学者。发表有许多论文,其中『古琴即兴演奏研究大纲』和『弹琴录要』均是当代重要的琴学文献,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琴』的条目,专著『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在台北出版。他对旧体诗研习多年,深得个中三昧;绘画方面亦造诣颇深,许多绘画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私人收藏,在伦敦、台北都曾举办过个人画展。一九八八年曾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年展,一九八九年在伦敦大学中国美术馆举办『灵感之翔——李祥霆画展』,一九九零年在台北知新广场举办『李祥霆山水画展』,一九九三年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作『古琴音乐与国画的点线之美』演讲,并曾以山水画『高山流水入梦频』获得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之国际金奖。
李祥霆特别重视古琴演奏艺术的推广和传播,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之余,经常作古琴专题演讲。还为电视台、广播编写古琴专题片。许多影视剧中的古琴配乐也是由李祥霆完成,观众最为熟悉的《秦颂》中葛优的弹琴音乐也是由李祥霆编配,并设计了动作。
李祥霆教授至今已出版个人演奏专辑六种,还录制有多种个人音乐会及教学的录影片,其中『落霞流水』于一九九一年获台北唱片金鼎奖。
附二:《中国古琴》论坛关于该专辑的评述
这是一张无论从内容还是装帧上看都极为雅致的唱片。唱片名为《唐人诗意》,是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即兴演奏琴与箫的专辑。
我的闻见孤陋,三年多以前才首次知道李祥霆,那是一张雨果公司所出的专辑。但聆听一遍之后便再也难忘。当时的印象是,他的演奏既有苍茫的古意,又有圆熟的技巧;既得名师的真传,又能融会贯通,不为某派某宗所限,已是卓然大家的气象。而且还有—点印象也特别深刻:李先生不仅长于抚琴,而且善吹箫,善作曲(那时便从资料中得知《知音》、《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电影中的古琴音乐均出自他之手);又不仅善音乐,而且善丹青,其山水画「高山流水入梦频」便附印于雨果的唱片说明书。也正因为此,这次看到他的专辑,看到他—袭青衫神色,庄重挟琴而坐的照片,便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和崇敬心:当此之时,天下滔滔,皆为名利奔走,李先生真世外人也。
这张《唐人诗意》是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香港金马音乐国际有限公司的新出品。它有三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即兴演奏的专辑,—是兼收李祥霆先生琴与箫的演奏,此外专以唐人诗歌作为演绎抒怀的对象也是一个创举。抛开别的不论,仅此三点,也有了很高的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所谓即兴,是一种临场的创作与发挥,它与按谱演奏相对,是演奏家在灵感和感情的引领下的艺术创造活动。当然,灵感也罢,激情也罢,它们的基础还在于艺术家长期积累起来的底蕴。没有深厚的内在的蕴蓄,临场即兴是不可能有韩愈所谓「汨汨然来矣」的酣畅沛然之状的。大家知道,中国古琴的流传,尤重门派。不同流派,都有自己的琴谱,按谱抚琴,已是各派的规矩,在此情况下,个人的即兴创作与发挥,便受到了较大的约束。对此,李祥霆先生是深有所感也深有所憾的。他在《古琴即兴演奏艺术》一文中,既描绘了古时伯牙、蔡邕等人即兴演奏的轶事佳话,又指出,「在晋、隋、唐、宋及此后的古琴文献中,已经看不到像伯牙、蔡邕那样完整独立的即兴演奏记录,说明在这—千多年来,没有再产生出具有高度技巧和深厚艺术修养,有卓越的即兴演奏能力的古琴家。虽然我们不能就此将这种现象看作是艺术上的退步,但它确实不能不令人深感惋惜和遗憾。」这说明李先生提倡、实践古琴的即兴演奏,是要上接伯牙、祭邕,具有恢复琴艺古道的壮心与使命感的。为此,他还在文中提出了诸如「归韵」、「同起」、「排比」等十点避免即兴演奏变得随意、散漫和混乱的要点。这应该是极有价值的。
本专辑以唐人诗歌为题,当然是十分得体的事情,因为唐诗的价值,唐诗的韵味、唐诗的意境、还有唐诗的普及程度都是最适于演绎发挥的。苏东坡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唐诗中又何尝没有音乐?辑中收了十首曲子,其所演绎的诗句都是非常普及,广为传诵的。其中「窗含西岭千秋雪」、「星垂平野阔」、「天地一沙鸥」、「月是故乡明」取自杜甫诗;「卧看云起」、「长河落日圆」取自王维的诗;「野渡无人」取自韦应物的诗;「独钓寒江雪」取自柳宗元的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取自李白的诗;不过,专辑也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应该是制作和企划人的责任吧?):误收了李先生所演绎的宋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中的名句,南宋人笔记为这个「绿」字形象贴切还有过热烈的议论),而且将其列为专辑第一首,这与「唐人诗意」显然足不相符的。
古人说「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我音乐感悟能力差,绝不敢谬托知音。坦率地说,让我只听曲子,而不告知曲名,是断不能准确与上述诗歌挂起钩来的。不过,借助诗句的提示,依据平素对这些诗歌的理解想象,也多少能从琴声箫声中听出一些东西来。我想,这也是许多人都能听出的效果。例如「窗含西岭」一曲,用泛音抚出的上行与下行音阶,便使人联想到「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江水,而中间那沉静而悠远的旋律,则可想象出远方负雪的西岭;至于诗人游目骋怀的襟抱,也在其中得到了展现。王维的「卧看云起时」由琴箫合奏,箫的歌唱效果仿佛诗人的吟哦,琴声自由的节奏则勾勒出诗人徜徉于山水之间的自得。宁静淡远的曲风将一个优游林下、与自然合一的高士的精神表现得非常形象。而第八曲「月是故乡明」则与此不同。琴声先是低沉的吟唱,有几分孤寂;继而转为高亢,情绪变得有些激动;其后又再沉下去,最后唯有指头在弦上的滑动之声,那是十分酸楚冷涩的。和前面那首相比,音乐没有了隐士的闲逸与冲淡,因为这首诗并不是在描绘故乡的明月,而是表达流离颠沛中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诗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沉痛。其它如「孤帆远影」中寥阔之境和依依之情,「独钓寒江雪」中的孤独与兀傲,也都是我自以为能够体味出来的。当然,也有我以为应该听出而没有听出的东西,例如「长河落日圆」中的壮阔与苍凉,「野渡无人」中「黄鹂深树鸣」的情趣。不过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未必是演奏者的偏颇。而且很有可能演奏家本来就只是生发演绎诗歌中那—句,并没有借其演绎全诗的意思。这也有一个证据:「星垂平野阔」和「天地一沙鸥」都选自杜甫同一首诗(《旅夜书怀》),却衍生出了两首曲子。所以,以一曲去求全诗的意境可能是不公平的。
李白听蜀僧抚琴,有「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之句。如今李祥霆先生这一挥手,便让天下爱乐者都有可能听到唐诗的意境与雅韵,实在是功德无量的美事。祝愿这张CD真能够流布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