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4|回复: 6
收起左侧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古琴名曲《长门怨》欣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community.rising.com.cn/UploadImages/200403/Img2004328651680.jpg

     「金屋藏娇」这句成语大家想必耳熟能详,它出自央视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武帝刘彻与皇后陈阿娇的故事。其实,古琴名曲《长门怨》亦与武帝与其皇后有关。由于「金屋藏娇」与琴曲《长门怨》紧密相连,现将有关背景知识予以简要介绍。
     陈皇后阿娇,堂邑侯陈午之女,母为汉景帝之姊馆陶长公主刘嫖。阿娇年幼时,景帝在位,已立宠妃栗姬子刘荣为皇太子。馆陶长公主本想将阿娇嫁予皇太子刘荣为妃,以保日后荣华富贵,岂料栗姬却因长公主曾送美人予景帝而怀恨在心,又以为儿子刘荣已被立为皇太子,自己势必被立为皇后,便不把长公主放在眼内,一口拒绝了长公主的要求。
     当时景帝宫中有一王姬,生子名刘彻,四岁时被封为胶东王。长公主见栗姬处求婚不成,便转向王美人母子,并对栗姬怀恨在心。
     一次,她抱着刘彻说:「彻儿长大后娶妻,愿娶哪一个为妻?」刘彻便答:「若能娶到阿娇,愿盖金屋以贮之。」这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
     这句话逗得长公主十分高兴,王姬看在眼里,也同意了这门婚事。自此长公主不断在景帝面前称赞王姬的贤淑与刘彻的聪慧,却有意无意地诋毁栗姬和太子刘荣。
     景帝六年,景帝废掉薄皇后,又因长公主的谗言罢黜刘荣的皇太子之位,改封临江王。同年,立王姬为后,以王姬子刘彻为皇太子。后来太子娶陈阿娇为妃,婚后果然恩爱非常。
     景帝于四十八岁病逝,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阿娇此时亦被立为皇后,实是娇贵无比。惜阿娇婚后多年,一直未孕,致使武帝逐渐疏远陈皇后。
     此时,武帝的新宠卫子夫(汉代名将卫青之姊)生下一子,取名刘据,此举令卫子夫在宫中的地位获得空前巩固。陈皇后又怨又气,怪责卫子夫夺去君王宠爱,却又对武帝移情别恋束手无策。思前想后,陈皇后竟想到求助巫蛊。
     她找来巫女楚服,又根据楚服提供的方法做了几个小布人,代表卫子夫和其它几个得宠的嫔妃,然后日夜以针刺小布人以诅咒她们。有宫中侍女向武帝密报皇后行巫蛊一事,武帝得悉后大怒,立刻处死巫女楚服,牵连三百余人。而对罪魁陈皇后,武帝一点也不念旧情,将其皇后之位废黜,出居长门宫,「金屋藏娇」遂变做「长门怨妇」。
     阿娇遭逢此祸,由昔日娇贵的皇后贬作废居长门的宫人,感到异常落寞。但她并不甘于终老冷宫,她想起武帝曾对司马相如的赋赞不绝口,遂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以图打动武帝回心转意,这便是著名的《长门赋》。
     可惜的是,武帝在看过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后,虽称赞此赋为上乘之作,却从没想到把阿娇复位。于是顾影自怜的陈皇后只能在凄清的冷宫中了此残生。

http://www.zh5000.com/ZHRW/gudai/houfei/chengajiao/1.jpg

     古琴名曲《长门怨》,初出清代民间,作者不祥(见《梅庵琴谱》一九三一年版),系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阿娇虽用万金求得司马相如的华丽辞章,却再也无法求回从前汉武帝的感情。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琴曲《长门怨》,成为至今流传的知名琴曲。
     该曲音乐形象非常丰满,为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凄切的旋律表现了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后被谪长门宫时的愁闷悲思,其情如泣如诉,传神地描绘了陈阿娇如临万丈深渊中的绝望和悲凉心情。该曲在高音区有琴曲少见较激越的表现,低音区则哀婉凄丽,如泣如诉。现普遍用来表达世上被遗弃女子的悲伤。
     该曲现有多种演奏形式,古琴独(合)奏、琴箫(瑟)合奏、琴歌等,不一而足。此处提供琴箫合奏和古琴独奏二种,敬请欣赏。^_^
琴箫合奏《长门怨》(古琴:林友仁;箫:杜聪)
<embed src=http://minyue.vip.sina.com/gsls/changmen.mp3 width=480 height=48 autostart=true>
古琴独奏《长门怨》(古琴:龚一)[ra]http://www.artsruc.com/musicruc/jiaocheng/tanbo/changmenyuan.mp3[/ra]


长门赋
【汉】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公元12年—公元117年),汉朝大文豪,亦为著名大琴家。其一曲《凤求凰》,打动才女卓文君,与其夤夜私奔、远走高飞结为伉俪,至今仍为脍炙人口的佳话。(见本版拙贴『当垆沽酒皆为情——兼赏古琴名曲《凤求凰》』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翡翠协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肠。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征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古琴名曲《长门怨》欣赏

悲情故事幽咽曲,宫禁丽人几成欢……
achim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1-13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3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古琴名曲《长门怨》欣赏

哀婉凄丽,如泣如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古琴名曲《长门怨》欣赏

[这个贴子最后由woods在 2005/01/13 12:30pm 第 2 次编辑]

采桑子·重阳兄重帖出手,引经据典,资料翔实,史料与欣赏,美不胜收。感谢采桑子·重阳兄,回帖我前不久所作帖的配乐散文“汉武帝与《秋风辞》”以为回馈。
汉武帝与《秋风辞》
一位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盖世超群的一代盛世君主



      汉武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卒于公元前87年。汉文帝刘恒之孙,汉景刘启之子.16岁时(公元前140年)登帝位,执政54年,是封建社会在时间超过五十年的帝王之一。
      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很大贡献。秦始皇雄才大略,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的业绩,值得称颂;汉武帝即位后,承文景之治,对内实行经济改革,对外全力开拓疆土,建太学,设置五经博士,不愧为励精图治,很有作为的君王。他在位期间,是西汉政权的鼎盛时期。



     汉武帝继位时,经文景之治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之后,中国的国力已达巅峰。汉武帝改变了汉初屈辱性的和亲政策,着手开始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重用名将霍去病、卫青、李广等,加上张骞通西域的外交,令中国在国际舞台迅即揭起,经三十年的经营,基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威胁,而且已俨然成为东亚的霸主。
     汉武帝不仅武功盖世,而且在文治上也是空前的。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文学艺术的帝王。他兴趣广泛,身边有许多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乐师。在他统治时代,汉赋最为兴盛,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枚皐,作品有长门、子虚、上林等赋。他开始设置乐府,任命李延年为协律校尉,采集民间诗歌,谱以乐曲,乐府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毛主席老人家在词中曾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话有失公允的。其实,汉武帝长于诗赋,一生写的很多,可惜流传下来的太少了,现存的七、八首诗就是明证!值得万荣人骄傲的是,这些诗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秋风辞》。

http://www.shajunjie.com/diwang/020.jpg
[real=335,0]http://fm.yy28.com/Read/汉武帝_秋风辞.rm[/real]

《秋风辞》

“帝幸河东,祀后土,宴饮中流,欢甚,作此”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杨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武帝此诗感秋怀人,颇有自伤老大的意味-秋风吹起,白云纷飞,草木枯黄,叶儿飘落,雁儿也都纷纷飞回南方去了。

   
(秋风楼 山西万荣县城西古后土祠东隅。因楼上存放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创建年代不详。)

     汉武帝当年来汾阴时,这里的生态平衡还未遭到破坏,黄河的河道很窄,至今民间尚有十八扁担之说流传。河水深而清,能行大楼船。且可溯流而上,进入汾河而上,进入汾河。所以古诗版本中都称《泛汾秋风辞》。汉武帝在汾水中的楼船上欢宴群臣,眼前能看到秋风掀起白色美丽的波涛,耳边可听到箫鼓和鸣的声音,还隐隐约约传来船夫扳船用劲时哼出的号子声。汉武帝高兴到了极点,乐极生悲,感叹人生短暂,惧怕老之将至。两千年来,诗家这个永恒的主题,由汉武帝起了个头,真可谓一领风骚数千年!

http://www.greatchinese.net/emperors/emperorpict/hanwudi.jpg

    《秋风辞》是古诗名篇,为汉武帝的代表作。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说:“楚声之在汉宫,其见重如此。故后来帝王仓卒言志,概用其声。而武帝词华,实为独绝。当其行幸河东,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的鲁迅先生,以其博大的胆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开创了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新纪元。他对汉武帝学问的认可,对《秋风辞》文采的肯定,并非过誉之辞。

http://www.cctv.com/teleplay/xjkt/2004-12-21/_1103596661_yati.jpg
借央视2005年开年大戏,播出58集电视剧《汉武大帝》之际,特别制作本帖。

老玄制作
http://www.cctv.com/teleplay/xjkt/2004-12-21/images/4482/_1103598792_7.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3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古琴名曲《长门怨》欣赏

古琴是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 ,好苍凉的曲子呀~~~!
我喜欢听琴萧合奏的更能诉说心中的哀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古琴名曲《长门怨》欣赏

[这个贴子最后由采桑子·重阳在 2005/01/14 03:5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woods2005/01/13 12:27pm 发表的内容:
采桑子·重阳兄重帖出手,引经据典,资料翔实,史料与欣赏,美不胜收。感谢采桑子·重阳兄,回帖我前不久所作帖的配乐散文“汉武帝与《秋风辞》”以为回馈。
汉武帝与《秋风辞》
一位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盖世超 ...
看来,此贴颇有「抛砖引玉」之效啊!
感谢woods君以精美回帖相赠。不过,因原贴已设置了自动播放,还请将回帖播放面板设置为手动播放。^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2 01:15 , Processed in 0.0829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