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1月16日至18日于广州举行的「2006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上,出现了两部同名的《清明上河图》音乐发烧碟。其一由广州星文文化唱片公司推出(本版已有推介),另一张则由广东杰盛唱片公司推出,以西方古典交响音乐及民族特色乐器的跨界组合,再现了北宋都城繁华景象。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我国宋代社会极其珍贵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多年来,用音乐的形式做一张与《清明上河图》同名的「音乐写生」大碟,一直是我国音乐界人士的愿望。据了解,杰盛公司此次推出的《清明上河图》由我国青年作曲家黄小秋作曲。黄小秋是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曾赴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学习电影作曲,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难得的是,他对《清明上河图》自幼喜爱,素有研究,并构思出了这部作品的音乐结构和段落,这与杰盛公司的想法不谋而合。
http://59.33.36.113/glyf/mzyy/041-qmshht/p04.jpg
黄小秋表示,创作《清明上河图》的想法来自于他两年前去美国洛杉矶访问时遇到的一件事情。当时,他在一次聚会中遇到了一位美国著名画家,该画家表示,想用油画的技法重新绘制《清明上河图》。受这种跨界组合方式的启发,黄小秋萌发了用音乐表现《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冲动。经过一年多的构思,他把框架结构、音乐设计及风格特色等落实到旋律中。随后在与杰盛公司的实际操作中,又对音乐校样作了多次修改,最终实现了这张专辑的艺术构想,即以全新的音乐设计理念,以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及现代音乐的跨界组合,以多种技法融合地域风格的音乐,用HiFi的世界音乐元素,多元化地诠释了中国历史上经典画卷的音乐写生。该碟共分为「清明时节的汴京郊野」、「车水马龙的汴河虹桥」、「繁华似锦的北宋都城」三部分,用音乐的手法再现了画卷中所展现的繁华景象,让听众仿佛在音乐中「听」到《清明上河图》,「听」到当时的市井百态。
在这张旨在体现《清明上河图》意境的专辑中,采用了多种技法,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交响乐队电影化写法流畅的美感。音乐浓缩了现代文明对古代文化的重新审视,乐段中既有箫与大乐队的协奏曲,也有琵琶、二胡、爱尔兰竖笛三重奏。中国的鼓乐在音乐中也得到很好的运用,群奏加上大动态的音效以营造HiFi的音响环境,笛子与鼓乐、豫剧与鼓乐、离调的音型与鼓乐巧妙结合,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音乐丰满、欢快,散发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有魅力及地域风情,同时揉入现代音乐的激情和动人节奏。合唱的加入也使此张专辑独特的东西方音乐韵致一览无余。乐队的全奏更是给人带来遥远地域的美妙风情,音乐形象的对比则为听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们可以尽情地想象着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及如诗如画的古代风景。弦乐怀旧的情怀,二胡与爱尔兰竖笛的对唱显得温馨宁静,音乐的高潮部分由单纯到辉煌,由空灵到温暖。可以说,整张专辑运用国际化的音乐语言充分展现了其国际化的定位。
为了打造这张发烧碟,这张专辑聘请了亚洲爱乐乐团,其演奏规模宏大又不失细腻。同时,担任民族乐器演奏的也都是国内著名的独奏家:宋飞的二胡,戴亚、杜聪的笛、箫,姜克美的板胡、坠胡,张强的琵琶等。专辑由资深录音师张小安录制,使用了国内顶级录音设备。
对于音博会上出现两部同名音乐专辑《清明上河图》,虽然两家唱片公司均互相指责,纷争不断,但我想,对广大乐迷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embed src=http://59.33.36.113/glyf/mzyy/041-qmshht/02.mp3 width=500 height=46 autostart=true>
《清明上河图》绘画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绢本,淡着色,长528厘米、宽24.8厘米的画面,运用中国特有的工笔画技法,以长卷形式,记录了北宋末年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是一幅技艺高超、内容丰富的北宋风俗画。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专习绘画,尤擅舟车房屋、城廓桥梁,自成一家。由于在绘画方面的才能,被吸收进入宋徽宗赵佶时代的皇家画院,任职「翰林待诏」。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昔日《清明上河图》,无价之宝终将在故宫一展真容,举世震撼。时隔数百年,今日大中华中国音画之《清明上河图》,却依然清晰可见图中物、影、画、形之风貌之音形之神韵,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http://59.33.36.113/glyf/mzyy/041-qmshht/p0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