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9|回复: 4
收起左侧

关于书法赏评 (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书法赏评 (三)
    谈到书法赏评,归根到底,当然离不开对于书法艺术本体的分析。关于书艺学理论,古代影响最大的,大概当推孙过庭和张怀瓘了。正如前面已涉及到的,初唐时期的书法理论都是围绕王羲之的书风和如何掌握王的书风予以阐发。正是王的书风与唐太宗以及欧阳询、虞世南等大书家的审美观达到一种高度契合,才使王的书风得以据有绝对统治地位。到了中唐,在孙过庭著名的《书谱》中仍然延续着这种崇王的观念。
    孙过庭在《书谱》中树立了一个典型的美学观,即书法必须同儒学建立的秩序相统一。正是从这个美学观出发,必然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即:唯王羲之的书法才是书法的最高典范。反之,对于王献之,孙过庭同样给予了指责。最重大的指责,就是王献之对王羲之的“叛逆”。认为小王之过首先在于没有继承大王的书风。并从儒学“礼”的高度加以批评。大王与小王书风之差别,就在于“质”与“妍”,“骨”与“风流”。如果不带任何成见地去赏评和分析二王的书艺。应该说,以“质”、“骨”论,当然是大王胜;若以“妍”、“风流”论,则却是小王胜。这就是说,不同的赏评者,具有不同美学观点和标准的人,必然对赏评对象得出不同的评估结果。在孙过庭心目中,平和之美,是书法艺术的至高标准。这也正是儒家美学的最高理想。他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将平正作为学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思想可见一斑。因此,他极力推崇大王的“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而批评小王的“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孙过庭为书法确立了一个充满“和谐”、“中和”的理想王国。对古典书法艺术美学观的建立是一大贡献。但它同时也为以后书法的发展设置了一道束缚。因为这种古典的秩序,必然与书法(一切事物)的根本动力:冲突、破坏不相容。
    张怀瓘在他的书论中,总结了唐代书法理论之“法”论。对书法的点画、运笔、结体作了较系统的归结。但从更高的角度看张的书论,则在于他建立了书法理论研究中的“客观化”倾向。强调了“妙各有最”的主张,即对各种不同风格的书法应该区别对待。正是从张怀瓘开始,出现了书法美学新的导向。将王献之从唐太宗、孙过庭的“压迫”下解救出来,给以客观的评价。为此,他必然要冲开唯大王独尊的樊离,减去一些大王头上的光圈。这方面就略而不引了,只抄他在《书议》中对二王的共评:“逸少(羲之)秉真行之要,子敬(献之)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
    张怀瓘有关书论的意义,不仅在打破了唯大王独尊的局面,而且在比之过去的书法理论以多层面上展开,其最高层强调了“神”的意义,而将形式置于次之地位。他说:“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这对于我们今天来赏评书法很有意义。张怀瓘的书学理论,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按:我的《书法赏评》已发三稿。需要说明一下,我并非什么书法理论家。
          这几篇稿子所述,大多辑自其他有关书学论著。仅供各位朋友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书法赏评 (三)

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4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书法赏评 (三)

下面引用由无弦斋主2007/01/24 10:56am 发表的内容:
关于书法赏评 (三)<BR>    谈到书法赏评,归根到底,当然离不开对于书法艺术本体的分析。关于书艺学理论,古代影响最大的,大概当推孙过庭和张怀瓘了。正如前面已涉及到的,初唐时期的书法理论都是围绕王羲之 ...
呵呵~~     
      我略涉猎过书法   我喜欢颜体~~
可对于 书法赏评的知识知道的是少之又少……   (汗)
         谢谢楼主咯~~      辛苦拉~~  
           (喝口牛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5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书法赏评 (三)

唐驼的楷书实在不错,我见过不多,确实欢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16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书法赏评 (三)

斋主关于书法三评一一读过。深受益矣!有兴于书法者不可不读。
其理,些许有不同之见;然其提供的资料,认真、详实,值得重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8 02:29 , Processed in 0.0756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