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钟国康
收起左侧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29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执笔持刀如壮士,
冲锋陷阵不同人,
称雄世上名家众,
狭路阿康便失神。

邹文看来是钟老师的忠实粉丝:)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下面引用由小楼春秋2007/09/29 23:46 发表的内容:
执笔持刀如壮士,
冲锋陷阵不同人,
称雄世上名家众,
狭路阿康便失神。
...
!!!!!!!!!!!!!!!!!!!!!!!!!!!!!!!!!!!!!!!!!!!!!!! :em16: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祝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这个贴子最后由钟国康在 2007/10/26 09:15 第 1 次编辑]

江门日报   
            钟国康书法篆刻作品展
           今日开展  

http://e.jmrb.com/m/2007/10/13/10/m_142303.shtml   
2007-10-13 10:33:11  江门日报  评论
  
      本报讯 被誉为“深圳最有才华的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钟国康将于今天在市群众艺术馆举行书法篆刻作品展。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钟国康近年来的100多件书法和篆刻精品佳作。
  据悉,此次展览由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和市书法家协会主办。钟国康研习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40多年,是少有的多面手,他的书法博采金农、吴昌硕、王羲之等众家之长,却又不着痕迹,形成独特的“国康体”;篆刻则直接书法入刻,将墨、刀法、石味融于一体,形成独特的金石之味,不论是书法还是篆刻皆雄健脱俗,刀中有笔,笔中藏刀,颇有大家之气,此次展览将集中地体现钟国康自成一体的艺术追求。
  据了解,钟国康今年50岁,是湛江雷州半岛人,自幼喜弄笔墨,自学成才,上个世纪80年代成名于湛江,现供职于深圳大学,曾经在全国多个地方举办过十多次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展览。钟国康是《羊城晚报》“联名得意”专栏作者之一、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青年书法协会家名誉会长、深圳市设计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钟国康书法篆刻集》,《寄缶庐之印存》,《钟国康信札及小段》。
                                              (本报记者 冯瑶君)
江门日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9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这个贴子最后由钟国康在 2007/10/29 13:40 第 1 次编辑]

致娜姐
造化钟灵我未秀
餐霞醉饮漱乾坤
齐飞往返老梁燕
同赋行吟好梦根
静处高峰观雾蔼
康衢爽耳读书轩
风流馋极为君笑
诗好自然朝夕翻
【注释】:娜姐是本人的妻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另外一种行为艺术
                      亦桑
钟国康说,书和人一样,要看内在美,也要看外在美。
把内在美放在前面,是他对自己书法篆刻艺术的自信。而外在美,则是这本《钟国康书法篆刻集》放在手上时,呼之欲出的设计感。
“发铁板铜琶之声”,有人如是评。
亦有人对线装手法和微起毛边的纸质有很深的怀念情结。
而翻看内容,则更觉气象万千。
听说在这本《钟国康书法篆刻集》出版之前,您隐居了10多年?
钟:隐居是为了自我闭关潜修,定个目标,没有成绩便不必出来“见人”。最近听见有人说,“再大的房子也住不下浮躁的心”,说得很好,想想自己这十多年,窗外是深圳风起云涌的发展,前进,我在斗室里、在石头刻刀宣纸笔墨中潜行,是一个剥离浮躁、沉淀经验的过程,十年磨一剑地出了这本集子,我觉得非常值得。就这事,我还写了一首诗,“煎熬十载锁门堂,一造耕耘半世霜。牛角尖酸挨日子,寻门放倒四围墙”。
看您的集子,会觉得无论是书法还是篆刻,字形的变数都很多,完全不知道下一页会看到怎样形态的字?
钟:我常说我的老师是“四条腿的!”,何谓“四条腿”?书柜!书柜里的书可以解决我苦无师承的问题。正如有人说我的书法和篆刻让人感觉师出多门,我承认这确实是“似是而非”。“似是”,是说有学习的痕迹,吴昌硕、邓石如、齐白石等大师都是我学习的对象;“而非”,就是要融入自己的想法。艺术要和个人的性格、气质结合,这不同于做泥瓦匠,用模具来打造成品,个个都相似。我喜欢我书写或是篆刻的“善变”,我自己也很清楚,当有一天,别人说不出我的字像什么体什么家,那写出来的就是完完全全的自我了。
不过说起对艺术的感觉,我的老师是电影。十几岁的时候,我在建设兵团当电影放映员,电影场景的设计带给我很多对美的认识,怎样设计布景,怎样构成画面,都在头脑里被分解成“艺术教课书”的章节,潜伏在心中,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增加“感觉”氛围。我想当年的文艺青年很多都有电影情结吧。
说到文艺青年,我想到很多文学青年当年会把诗作寄给文学大家讨教,您有类似的经历吗?
钟:当然有,而且相当虔诚。当时写给名家的信,比如林散之、武中奇,我都会将信封上收件人的名字专门烫金,这是非常细心的一道工艺,因为我相信手工的东西总是让人觉得很温暖,我也希望对方在还没有打开信封的时候就感受到我的诚心和尊敬。
早年,我带着自己的两本印谱,专门从湛江来到广州,求教于岭南篆刻名家黄文宽。黄先生是在我第三次登门才肯看我的作品,看的结果却是要我把带去的印谱全部烧掉,从头学起,要临摹一千方汉印,才准再去登门求学。这确实给我的一腔热情泼了一盆冷水,但有什么办法呢?既然有心求学,就要拿出诚意和决心。回湛江后,我烧掉了所有曾经自以为是的印谱,又买来七八十斤印石,一方一方地临摹秦汉印玺。就这样,才换来了黄老先生的赞许,并令他愿意将宝贵经验传授给我。
其实年轻时候的自己,还是多少有点轻狂的,比如1985年在湛江遂溪县文化馆举行第一次个人书法篆刻展时,前言就这样写着 :“恨不得早生 100 年,气死齐白石”,当时县里的宣传部看到说这怎么行啊,一定要把前言撤下来,我则坚持如果撤下前言,就不办展览。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我的“轻狂”得到了宽容,展览继续办,前言照旧。
年轻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这种“轻狂”是艺术家的标签?
钟:倒没有刻意去这样想,但骨子里那点非要和人与众不同的想法,还是随时随地都有“泄露”出来。有个细节,如果不是今天被朋友提醒,我可能都不会再想起。30多年前,我在县文化馆工作,我的卧室里就贴着这样一张纸条:“来访者茶自斟自饮,烟自点自吸。黄金时代读书年,少陪少陪,十分遗憾。”当时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来突现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对那些人荒度青春的痛恨。
现在您也常写诗抒情?
钟:仍然常常写,我把这些诗统称为“寄缶庐诗草”,内容什么都有,比如朋友来访、乘飞机、小酌几杯、出游踏春或者是某一时刻的感悟。文学和书画本来就是相互吸引,相互表现的。我不敢自比文人,但确实需要这些书法以外的功夫来增加底蕴。
一踏进钟国康的书房“寄缶庐”,嗅觉就受到挑战。墨味浓郁而无可名状,这味道又像是有强劲的牵引力,指挥着踏入者在心中迅速上演一幕“寄缶庐”主人忘我狂书的画面。
艺术家通常有一些很私房的工具来承载自己的独特,您的墨属于这一类吗?
钟:算是吧。我在传统的墨汁里添加了一些中药,这是为什么大家一进书房就觉得气味很特别的原因。我自己养的墨,才能听我的话,按照我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演绎。比如你从侧面看我刚写的字,夸张点说,像水塘,这需要我用纸去吸水,但我养的墨“听话”,用纸吸水时被压在手下一点都不跑,也就是说这水再多也不影响字的形体。有朋友开玩笑,说我写字时要配“护舒宝”,因为一般的纸巾要浪费很多才能完成我写一副字的吸水任务。(大笑)字写完后一段时间,水的氤氲慢慢达到最佳状态,有人说,像雨后的苔藓,也有人说,像镶了一条边。我觉得像梦,游离在现实字体之外的一个闲散的梦。或者说根本不应该讨论这样的效果具体像什么;那只是一种感觉,一种韵味,不可说,只可意会。
还有我的印泥,也和别人不同。因为我在其中加了自己养的墨,让印泥的颜色偏黑,呈现出暗红的效果,因为我不喜欢那种太过鲜红的张扬,毕竟一副字的主角还是字,其他的,不要喧宾夺主。
把字比作梦,这本身就是很梦幻的事情,书法在你眼中还有怎样的可能性?
钟:书法也是一种行为艺术,除了白纸黑字呈现在大家眼前,整个书写过程也要讲求“气”和“漏”。气就是书写时的状态,一挥墨、一落笔的感觉,这种状态和对字的理解创造出一个字的品相:有骨有肉,有浓有淡,有实有虚。
至于漏,是我对墨的一种独特管理方式。我喜欢用饱墨,饱到一提笔就有墨汁漏到纸上,这是败笔?不是。相反我“放纵”这种自然呈现,在字里行间有种不加修饰的原生态的感觉。
很多人没见过我之前,单单看到我的字,会对我有误读:这一定是个北方人,还是个老人家,写字的速度应该很慢。事实上,我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也还不算太老,而且写字的速度很快,一气呵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写字讲求“长锋、软毫、饱墨、硬写”,这个“硬”字,造就了写的字和篆刻一样,有一股浓郁的金石味。有人说我的“硬写” 和前面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简直是铤而走险,但我偏要险中求胜,写出自己的风格。
书法和篆刻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融会贯通、互相表现的。比如那种饱墨的感觉我也引入到篆刻里,这能够让篆刻在“石味”、“笔意”、“刀法”之外,另开一路“墨气”。所以我说,在书法中,毛笔就是刀;在篆刻中,刀就是毛笔。
每一个需要篆刻的内容,在您头脑里通常经过多长时间的酝酿,便可以下刀?
钟:即刻。我不用纸样做草稿,也不用左思右想,因为对这方寸间发生的事情太熟悉了。就像你深爱一个人,熟悉到她才踏上楼梯的第一阶,就知道是她来了。对于篆刻,我也太熟悉了,下刀决不犹豫,停时停,冲时冲,这种速度感可以令篆刻出来的作品有很浓郁的金石味,崩崩裂裂,立刻就让不会说话的石头有了魂,可以代主人表达。
   
看到网上有些评论,说您的字“不好看”,你会介意这种说法吗?
钟: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观在某种程度上会存在一些保守性。我承认,我的字从正统的审美观点来看,确实不美,因为我要追寻的,本身就是在美和丑之间游走,寻找一个平衡点。我尊敬传统,我想在传统的骨架里,赋予汉字不同的表情。所以丑亦有丑的味道,它是让人看着顺眼的“丑”,是让人过目不忘的“丑”,这就在不伤害汉字本身的情况下,令字和环境和谐。
书法艺术在环境上的应用,也是您现在的关注点?
钟:字要和环境相衬,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就好比人一样,你穿着礼服去吃大排档和穿着拖鞋去赴宴都是不妥当的。有时会有朋友请我去题大楼的名字,这时候的重点就是字能压楼,小女子般的字则不可胜任。学书要知其用,比如运用于厅房的字,要奔放甘美;用于门额的字,则追求严肃稳重;用于楼宇、山、石、亭、台的大字,则结密无间的字较好。
现在我除了探讨书法在环境上的应用,也进行一些室内设计的尝试。我家的布局包括家私设计都是我一手操办,很多朋友也甘愿做我家居设计的实验品。有人担心我在书法篆刻艺术和实用设计之间“窜游”,会走火入魔、两败俱伤,我觉得这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艺术是相通的:我用书法篆刻的理念搞室内设计,再把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升华到书法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楼主真是一代宗师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国康书法篆刻展2007.10.13日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03:46 , Processed in 0.0787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