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34|回复: 1
收起左侧

[新古典主义]普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7-1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桑 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罗马一直是欧洲美术的中心。各国的艺术家象朝圣者一样,到这里来向大师们顶礼膜拜。1624年,30岁的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也来到了罗马。这个出身农民的青年在这里完全被培育成为古典艺术法则的忠实捍卫者。164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召他回国为宫廷服务,他便把这伟大的古典法则原原本本地搬到了法国。在近代历史上,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是因为拿破仑的远征。但是在此之前,正是由于伟大的古典主义者普桑的努力, 正宗的古典艺术才在巴黎深深地扎下了根。所以,法国近代绘画的发端,一般都以普桑为第一人。普桑在罗马16年间, 如饥似渴地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们的思想、理论和作品,尤其崇拜拉斐尔·桑西。16世纪末兴起的折衷主义学派——波伦亚学院派和自然主义者卡拉瓦乔,也使普桑倾倒。在著名装饰画家、文物收藏家波佐的影响下,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古典主义立场,而对当时开始流行起来的巴洛克艺术风格甚为反感。在罗马他完成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如《圣母升天》(1626 )、 《阿什杜德的瘟疫》(1630)、《萨平妇女的被劫》(t635)、《牧者的朝拜》 (1637)等等。1640—1642年,普桑应召回巴黎,为路易十三画了许多装饰宫廷的绘画,但却招致大臣和宫廷画师们的嫉恨,终于又回到罗马。《阿卡迪亚的牧人》一面便是1655年在罗马完成的。阿卡迪亚,原是古代希腊伯罗奔尼撤中部的一个城邦,后来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描写成理想的幸福乐园,一种高尚风范的乌托邦。画面上有3个青年牧人与1名少女,在田野中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希腊文字的墓碑,一位身着蓝色长袍的牧人;单膝跪地,用手指着碑文, 一一辨认着上面的文字: “Et in Akcadia ego” (甚至在阿卡迪亚,我仍存在),另一位牧人正低头沉思,似乎领悟到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哲理:即使是在最幸福的理想之国,人生也是短暂的,死亡不可避免。
      普桑的创作方法是严格遵循古典主义原则的,正如法国当代美术史家加利埃娜·弗朗卡斯泰尔所说:“他崇拜自然,但他的全部方法却是不自然的,他用不自然的方法使自然成为日常的灵感源泉。即使不直接对景写生,他在散步时却总是带着画夹,随时记下过路人的动作姿态,或者勾几笔偶尔见到的美景或废墟。可是,这些人物或风景资料,他从不直接使用,他总是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溶化到体系中去。同时,他又到田野里拾取石子和土块,拿到画室里去面,以便能够更准确地表现它们的形状与色彩,并把一切模拟的逼真感和一切印象成分从作品中排除出去。对他来说,显然有两个都是理所当然的、基本的范畴:一是感觉,二是思想q” (见《法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162页。)
   普桑一生的大部分岁月都是在罗马度过的,但在法国也受到极大的推祟,对法国古典艺  术 的影响甚大。在他死后不久的1671年,巴黎皇家绘画雕塑学院出现了被称为“普桑主义”的学派。他们以柏拉图的理想支配自然的唯心主义观点来解释绘画美的法则,并以拉斐尔一卡拉契一普桑的艺术作为典范,来说明这一法则。他们在素描与色彩的关系上是“素描至上”主义者,同主张色彩至上的“鲁本斯主义”争论不休,直至为勒·布朗所制止。








[sound]http://music.gotonet.com.cn/mu/piano/yueguang/08.wav[/sound]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7-1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古典主义]普桑

欣赏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5 10:21 , Processed in 0.0704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