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9|回复: 3
收起左侧

千载清音——南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3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采桑子·重阳在 2003/12/31 08:56pm 第 1 次编辑]


     「南音」(南管音乐)亦名「南乐」、「南曲」、「南管」、「弦管」,是一种流行于闽、台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是保存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最丰富、最完整的一大乐种,保存了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音乐的部分特点。几百年来,南音保持着自己的声腔风格,流传着108个衮门、120多个曲牌和2000多首曲子,以清唱为主,素有「御前清曲」的美誉。
     南音起源的年代,至今未见历史文献的证明,因而众说不一。但就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南音孕育于唐,形成于宋元,发展至明清两代已是非常繁荣。遍及闽、台各城乡,尤其是泉州、厦门等地。闽南人移民台湾,也将这种具有方言特性的音乐带到台湾。目前南音广泛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台湾省,以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
     民间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不断融合各种不同音乐形式。南管除了具有早期唐朝宫廷音乐与闵南民间音乐融合的特色外,也受到元曲、宗教乐曲、地方戏曲的影响,逐渐在民间形成别具一格、富有地方色彩的演奏及演唱方式。
     南音荟萃唐以来中原雅乐之遗韵,后又吸收宋词、元曲、昆腔、弋阳腔、青阳腔、潮调、佛曲之精华,并与闽南民间音乐交相融会而自成一格。
     专家评价说,泉州南音的主要乐器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特征,是中国音乐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沉积,也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大融合。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称,「南音是华夏文化历史长河冲积层的一个断面」。
     在台湾,南音亦称南管。广义的南管包括南管戏剧和音乐,由于时代背景的改变,南管戏已很少演出,所以,一般所说的是指南管音乐。
     南管的名称,依其特性与使用乐器,陆续有「丝竹」、「弦管」、「五音」、「南音」、「郎君乐」、「郎君唱」等名称,目前大陆地区通称为「福建南音」,台湾则通称为「南管」,是对北方传来的音乐(通称为「北管」,有锣鼓、武扬,比较热闹)所作的对称。
     南管曲调优美,节奏徐缓,艺术风格古朴幽雅,委婉深情;演唱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称得上是台湾的古典音乐。
     传统南管社团的功能,包括了聚众娱乐、修养心性以及联络乡谊、团结社区力量、提供宗教服务等。它是文人雅士的定期聚会,也可以是贩夫走卒的闲暇喜好;可以依附于庙宇,也可以传唱于会所。是一种高尚、健康的娱乐。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的陶冶正是修养一个人的心性最好的方法。在这一切讲求「功利」与「速成」的社会中,南管的传承与推广,可以充实民众的休闲生活,提升民众的精神修养;更可以发挥矫正社会的弊病、陶冶人的心性的功效。
     近年来,对南管音乐这一古老艺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南管的文化地位突显。由于其古老性远在明、清戏曲之前,唐宋大曲之先,甚至汉魏清商之上,因此,研究者纷纷超越剧本、歌词、南北曲、乐器、声腔的片面比较,朝历史、人文、社会、语言及音律方向,作全方位的深入分析探讨。「南管音乐学」理论架构的建立,既可延续南管礼乐传统于不坠,为华夏正声之保存,民族淳朴风气之维系,作出历史意义之贡献,亦可望为唐宋以后宣告失传的中国传统音乐寻根溯源,复我礼乐民族之美誉。
     据报载,南音已申报2005年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此举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认为,南音是中国的母语音乐,是一部立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作为中国的「音乐活化石」,读懂了南音就等于读懂了整个中华古乐史。

[ra]http://huain.3322.org/huain/%e5%85%b6%e4%bb%96/%e5%8d%97%e7%ae%a1/01-%e9%b1%bc%e6%b2%89%e9%9b%81%e9%a6%99.mp3[/ra]
鱼沉雁香
南海观音赞
汝因势
四时景
八展舞
不良心意
恨冤家
     公务繁忙,久未至此。送上一贴古音,与各位朋友同贺新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31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千载清音——南音


我就说嘛,采桑子又忙啥去了,老不见人影的:)
采桑子知晓的民乐,每次都令我耳目一新,真有很多都未曾听过。南音是中国的母
语音乐,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融合华夏文化历史长河的传统古典遗韵。
读懂了南音就等于读懂了整个中华古乐史,看来我还要再继续读,对于我来说,这
样的曲乐不太容易领会。:)
也祝福采桑子,重阳幸福吉祥,平安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载清音——南音

谢谢采桑子,新年第一天,进入第一贴,乍闻乡音,百感交集,倍思乡情。
南音古乐,渊源流长,音调古朴,节奏鲜明,清音雅韵。
再补点资料:
                          传统南音器乐简介

    南音亦称“南曲”、“南乐”、“弦管”,流行于闽南语系的泉州、漳州、厦门和台湾等地。东南亚各国祖籍闽南的华人聚居之地,亦时常可以听到这种清音雅乐。
    南音发祥于文化古城泉州,自从公元四世纪晋代士民避战乱入闽,定居晋江流域,历南朝、隋、唐以至南宋,中原文化艺术随汉族士民的不断南来而流入泉州,日臻繁富。益 以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空前兴盛,外国宗教音乐也予泉州本土音乐以深广的影响。泉州南音的渊源即由此而来,它不是土生土长的纯粹民间音乐,故有人说它是“唐代宫廷音乐的缩影”,也有人称它为东方古典音乐的奇珍。
    南音由“指”、“谱”、“曲”三个部分组成。
    所谓“指”,即标有琵琶弹奏指法以几个乐章叙唱一个历史人物故事的套曲,共有四十八大套。由于南音是用闽南方言演唱的,这些套目有许多是外地人不易看了文字就明白的闽南话。
    “谱”是描写花鸟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标题器乐曲,附有琵琶弹奏指法,但没有曲词,全用各种乐器合奏。它也有十八大套,每套包括三个至十个乐意不等。例如较为流行的四大名谱《四时景》、《梅花操》、《八骏马》、《百鸟归巢》。
    “曲”是戏剧性的清唱曲,欲称散曲。在南音中,散曲最多,它曲词比较简明,易学易懂,曲调亦比较活泼,有抒情的,有写景的,也有叙事的,所以流行亦最广。它比较委婉、缠绵,又有情感丰富的曲词。散曲同样是用闽南方言演唱,更准确地说,是用泉州方言演唱。
    南音源远流长,从它的“指”、“谱”、“曲”这三个组成部分,我们可看到它如何吸取唐大曲中的“遍”的“破”。在南音众多的曲牌中,我们可发现它即有《摩诃兜勒》、《阳关三叠》等古乐曲,《甘州歌》、《梁州歌》等唐大曲,又有《长相思》、《鹧鸪天》、《醉蓬莱》等宋词牌,还有《南海赞》、《普庵咒》等外来佛曲。宋元南戏流入泉州,移植为梨园戏,南音的清唱即多曲此取材。它又吸收昆腔、戈阳腔、潮腔及闽南歌等,予以南音化,混合而成这一富有闽南乡土气息,又显示其东方古曲音乐绚烂色彩的独特风格。
    南音的演唱(奏)形式,按使用乐器分“上四管”与“下四管”两种。在“上四管”中以洞箫为主者称为“洞管”,乐器有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
    “下四管”的乐器有小击乐器响盏,狗叫(小镗锣)、木鱼、四宝、铜铃、扁鼓。
    南曲是个大乐种,南曲中所用琵琶,无论是弹法或构造都不同于“北琶”而自派别。南曲这种横抱弹奏的姿势,只有从古书和出土的唐代乐俑中可以见到。
    南曲的洞箫称为“尺八”,这是目前我国罕见的乐器。并以十目(节)九节(段)、一目两孔为标准。
    日本“尺八”是由中国传去的。其中“古代尺八”,是隋育龄时期传去的,用于宫庭雅乐之中。
    南曲的二弦,不同于二胡。其形与宋代陈肠《乐书》记载的奚琴相似。
    二弦在别处早已绝迹,仅朝鲜尚保存此乐器。它和南琵、“尺八”一样,堪称是我国民族乐器宣言加中之瑰玉。
    拍板亦称“檀板”、“绰板”(因唐玄宗时乐工黄幡善奏拍板而得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千载清音——南音

我现在就是在南音的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7 17:48 , Processed in 0.0739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