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3|回复: 16
收起左侧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5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采桑子·重阳在 2004/03/16 09:00am 第 5 次编辑]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real=250,180]rtsp://real.cctv.com.cn/culture/56K/58464yijiangnan.rm[/real]
     杭州,古称临安、钱塘,东南行胜之地。
     提到杭州,不可不谈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举世闻名的西湖位处城西,以苏堤春晓等十景著称于世。西湖其实是一个泻湖,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后来由于泥沙淤积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由此而诞生。而苏堤和白堤又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的美景中最有名的恐怕还数南宋时期命名的「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亦名《情牵西子湖》)、《日出抚仙湖》、《梦回上海滩》,中国第一部写景原创新世纪音乐系列。是我国著名一级作曲家平远先生继《云之南》、《松》之后,历经两年精心创作的新世纪系列音乐。本系列音乐由中国顶尖收录大师精心合成,汇聚了中国一流演奏高手的惊天之作,以笛、箫、双簧管、长笛、排箫、二胡、琵琶、古筝、中阮、大提琴、小提琴及敲击乐,配合浙、云、沪不同地方特色的音乐旋律,部分乐曲中又客串著名合唱团、花腔女高音和京剧唱腔的柔和咏唱,组成如梦如幻的优美仙界境地。三张大碟的音乐随着不同地域的神奇变化而流云飘逸,妩媚旋律宛如天籁之音。聆听国家级乐手技艺高超的倾情演奏,您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脱尘真实。知音结缘,皆可在新发烧盘中一一领略大自然予人之真谛。
     本辑向朋友们推荐该系列之一《西湖十景》,均以西湖沿岸十景为素材谱成。为使大家更好地领略乐曲所描绘的优美意境,特附上本人精心编集的「西湖十景」详细介绍。
     今年适逢我们离别杭州十周年。此时的江南,该是春雨霏霏、莺飞草长的时节吧?记忆中,春日的西湖,是一年中最为迷人的。和风吹拂,杨柳依依,到处莺歌燕舞,游人如织。
     特发此贴,兼怀江南,聊解思念之情。:)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1、苏堤春晓(624kbps,5:02)
[ra]http://61.167.60.16/d04/2003/10/08/275.mp3[/ra]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在苍翠葱郁的花树丛中,隐逸着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等六座古朴美观的石拱小桥。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漫步堤上,人影绰绰,树影摇曳,恍如进入神仙幻境。桥头所见,各领风骚: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http://ccd.zjonline.com.cn/zjhz/xhsjt001.jpg
     苏堤景色四时不同,晨昏各异,而最富诗情画意的辰光,自然是春晓。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但觉柳丝轻扬,碧桃吐艳,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枝头上的几声莺啼,仿佛向你报道苏堤春早。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你神迷心醉?难怪南宋画院的画家们要把「苏堤春晓」列为西湖十景之首。
     早春四月,迎着熹微晨光,沿修长的湖堤漫步,但觉轻风徐来,十里垂柳飘忽。在轻烟薄雾中,灼灼红桃含露开放,宛若喷霞,景色着实娇媚迷人,而当春雨霏霏,透过袅娜柳丝眺望西湖,但见薄霭弥漫,渐远渐淡,景色更是奇幻诱人,被人称为「六桥烟柳」。苏堤连接了南山和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且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如诗若画的迷人风光,成了人们长年游玩的好地方。
     苏堤上还栽植玉兰、樱花、芙蓉、木樨等多种观赏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而时序变换,晨昏晴雨,氛围不同,景色各异。如诗若画的怡人风光,使苏堤成了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南宋时,这里一度形成湖中集市。《武林旧事》记载清明节前后游湖盛况时就写道:「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又有买卖赶集,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和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在在成市。」
http://www.caefs.zju.edu.cn/profs/hy/link/westlakeold/sudi.jpg

2、曲苑风荷(632kbps,5:07)
[ra]http://61.167.60.16/d04/2003/10/08/278.mp3[/ra]
     曲院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坊内与金沙涧相通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人们称之为「麯院荷风」。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院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院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及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旧时的曲院风荷,仅一碑一亭半亩地,局促于西里湖一隅,颇有些名不副实。清康熙年间,在苏堤跨虹桥畔的岳湖种荷花,并建亭立碑,题为「曲院风荷」,此景遂复。今天的「曲院风荷」仍以荷花为主景,建有五个荷花池,分别栽植红莲、粉莲、白莲以及重瓣的「重台」等多种品种。全园又分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等5个景区。每当夏日,荷花开放,满眼翠盖红妆,香飘数里,池和池之间筑小桥相连,便于游人流连观赏,可以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景色。
     曲院风荷最引人注目的乃是夏日赏荷。公园内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其中特别迷人的要数风荷景区。这里以水面为主,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水面上架设了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两两相恋。
http://www.hzwestlake.com/english/images/quyuan1.jpg
     迎薰阁是为游人凭高赏景而建造的好去处,登阁远眺,可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风景。清风徐来,荷香阵阵,沁人心脾,化人烦忧。迎薰阁下,辟有荷文化陈列室,向人们展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及寄寓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道德追求的种种艺文佳作。
     岳湖景区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题书的「曲院风荷」景碑小院,那块景碑是仅存的两块康熙西湖十景原碑之一。竹素园景区近年才建成开放,它原为清初西湖名园之一,竹石亭榭,曲水萦环,清幽雅致。
     滨湖密林景区则为游人准备了帐篷,吊床,竹木小屋。在此可以野炊,垂钓,娱乐,聚会。
http://www.hz.gov.cn/main/file/upload/2745/2003216-2159.jpg

3、平湖秋月(632kbps,5:19)
[ra]http://61.167.60.16/d04/2003/10/08/276.mp3[/ra]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夜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
http://ccd.zjonline.com.cn/zjhz/xhsjt003.jpg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中秋之夜,月白风清,湖水盈盈,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仰看天上月轮当空,俯视湖中月影倒映,天上、湖中两圆月,交相辉映,有使人如入广寒宫之感。所以前人题有「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楹联。而且假山叠起,四季花木,构成一处诗趣盎然的游览胜景。更令人寻访和体味的是其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令人想到南宋的望月亭,明代的龙王祠,和清初的御书楼。
     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http://www.hzwestlake.com/english/images/pinghu.jpg
     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人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这两「望」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日无之。今变建龙王堂。」
     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人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棗——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http://www.hz.gov.cn/main/file/upload/2745/2003215-0917.jpg

4、断桥残雪(632kbps,4:28)
[ra]http://61.167.60.16/d04/2003/10/08/283.mp3[/ra]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岂独残雪!
http://ccd.zjonline.com.cn/zjhz/xhsjt004.jpg
     西湖雪景,历来受人称颂。「断桥残雪」的意境尤为脍炙人口。断桥残雪景观内涵说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每当大雪之后,红日初照,桥阳面的积雪开始消融,而阴面还是铺玉砌玉,远处观桥,晶莹如玉带。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强烈属深刻的印象,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之。
     明末的张岱却别立一说,他在《西湖梦寻》是写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
http://www.hzwestlake.com/english/images/dqcx.jpg
     还有一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冬日雪霁,伫立断桥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几段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
http://www.hzwestlake.com/english/images/duanqiao.jpg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http://www.hz.gov.cn/main/file/upload/2745/2003215-6338.jpg

5、柳浪闻莺(632kbps,5:02)
[ra]http://61.167.60.16/d04/2003/10/08/279.mp3[/ra]
     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http://ccd.zjonline.com.cn/zjhz/xhsjt005.jpg
     宋末元初,聚景园成为「散景园」,其南侧地带,被随蒙元铁骑南下而迁居杭州的回民择为墓地;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紫珊老人(钱塘诗人徐逢吉)《少年游》词的上半阙专写地盛况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窜破冢,辇路已全荒。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到一九四九年,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树各一,表忠观(钱王祠)旧屋一区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那里为坟山窠。
http://www.hzwestlake.com/english/images/liulang.jpg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这里以柳叶葱葱、莺声婉转而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春天的花园柳树荫荫,枝枝翠柳婀娜多姿,有些随风摇曳,更有临湖而植者,枝叶俯垂水面,远望如少女浣纱的「浣纱柳」。步履其间,浓荫深处的柳树给人以阵阵思绪,悦耳的莺啼声更是撩人遐想。柳浪闻莺现共分三组园景,即闻莺馆、友谊园和聚景园。这里引进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使园内景色越具诱人之处,以景寓意,情景交融,别有一番情趣。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内主干道路沿途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http://www.hzwestlake.com/english/images/llwy.jpg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 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 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和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http://www.hz.gov.cn/main/file/upload/2745/2003215-9469.jpg

6、花港观鱼(632kbps,5:33)
[ra]http://61.167.60.16/d04/2003/10/08/281.mp3[/ra]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与苏堤前接,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西山在北为其护屏,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两面镶着翡翠框架的镜子分嵌左右。
     南宋时,内侍官卢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因其处有清溪自花家山流下,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http://ccd.zjonline.com.cn/zjhz/xhsjt006.jpg
     全园分为鱼池古迹、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丛林区、芍药圃等七个景区。公园中部的南端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红鱼池,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中满蓄金鳞红鲤,池畔花木扶疏。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驾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游人投饵,群鱼争食,有声有色,赏心悦目。微风过处,沿池岸花木落英缤纷,飘浮于水面,好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画图,无人不起羡鱼之情。
     红鱼池西首,是颇有造园匠心的牡丹园。用牡丹、湖石等组成,丘阜隆起,小径迂回,布置紧凑有致。最高处建牡丹亭,绕亭植有各种牡丹,芍药数百本,按不同品种分为十多个花境小区块,年年谷雨前后,尽显花中王者风范,国色天香,名不虚传。仲春时节,站在耸峙高处的牡丹亭向下俯视,但见大大小小的花坛间红夹绿,那灿若云锦的牡丹花千姿百态,斗奇竞妍,令人流连忘返。牡丹亭畔小径一侧,植古梅一株,梅树下,以黑,白卵石砌成此梅姿影图案于路面,现代大儒马一浮题笔称之为「梅影坡」。
     据闻,园内不久将再辟芍药圃,与牡丹亭相媲美。
     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园东,南,北三面景色尽收眼底。东面,绿树婆娑,遥接湖波堤痕。南面,南屏山葱茏山色被「借」入公园内,密林浓阴后,一湾绿水萦绕,拱桥飞架,港汊连通了西里湖和小南湖,全园水景因此更显灵动,沿水竹树繁茂,禽喧枝头,透露着山野风情。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绵绵。草坪上,间以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
http://www.hz.gov.cn/main/file/upload/2745/2003215-8814.jpg

7、雷峰夕照(632kbps,5:12)
[ra]http://61.167.60.16/d04/2003/10/08/284.mp3[/ra]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其山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遗憾的是古塔无踪,雷峰夕照在西湖十景中成为「缺席者」。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
     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有太多的苦难经历。他原名叫西关砖塔,又称黄妃塔。相传为吴越王为庆黄妃得子而建,故初名「黄妃塔」。但民间因塔在雷峰,均呼之为雷峰塔。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旧时雷峰塔与保叔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纳,保叔如美人」之誉。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
http://ccd.zjonline.com.cn/zjhz/xhsjt007.jpg
     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八年。北宋末,塔遭雷击,南宋初修复后比原塔减去二级成为五级浮屠。这是一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芯砖砌,塔檐、平座游廊、栏杆等为木构。塔内壁每面均嵌《华严经》刻石,塔下辟地宫,供奉金洞罗汉。南宋以后,雷峰塔木构檐廊屡毁屡修,当时画家陈清波等绘声绘色有《雷峰夕照》图,塔下又有御园以芳园。斜阳落照,塔起金轮,湖上黄昏暮景中无有堪与之相匹者,西湖十景中自然少不了好的一席之地。岂料,明嘉靖年间,倭寇海盗侵入杭州,怀疑雷峰塔中藏有伏兵,竟放火吞噬了木构檐廊,仅剩砖体塔身,塔顶也毁残了,老树婆娑,有人题诗叹为「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只剩塔芯的雷峰塔,仍然凌空兀立,以残缺美的特殊风姿又耸峙了四百余年。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他与湖对岸的保淑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宝石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1924年9月25日下午一时40分许,西湖南岸一声巨响。「老衲」突然「仆倒」,一时尘埃蔽天,鸦雀惊飞,雷峰之巅碎砖累累,不下万千,杭州城中万人空巷赶来看热闹,不少人还趁乱在塔砖堆里「淘宝」,居然也有发意外之财者。原来,塔倒之前,早已为挖塔砖者损坏而岌岌可危,因为民间谣传,雷峰塔砖有辟祸镇邪的「神力」,故而盗挖者屡禁不绝,终于酿成大祸。浪漫诗人徐志摩托车在他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记中为我们留下了「老衲」临终前险状的物写:「路上我们逛了雷峰塔—塔里面四大根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了危险极了。
     经政府批准,雷峰塔将复建。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将重现雷峰塔与保叔塔隔湖对峙的景观。
     近八十年过去了,因历史文化融入湖光山色,孕育并发展了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势必历史地、文化地与湖光山色相依相存。雷峰夕照的「缺席」终将仍由雷峰夕照来补全。

8、双峰插云(632kbps,5:02)
[ra]http://61.167.60.16/d04/2003/10/08/277.mp3[/ra]
     巍巍天目山东麓,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迥然高于群峰之上。
     旧时人们游湖多在春秋两季,春秋佳日,岚翠雾白,每当欲雨未雨时,从湖上眺望南、北两高峰,但见云雾袅绕,双峰时隐时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峰势高峻磅礴,远望气势非同一般。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后或阴翳多云天气,彩云、白云或浓或淡,忽缠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胧。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气象万千,景观十分吸引人,南宋时,便定为「西湖十景」之一,名两峰插云。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
     从此这湖中之景便成为陆上之景。南高峰「揽长江若带,俯平湖如杯」,北高峰称「钱塘之柱」,山间林木苍翠,有石磴数百级,曲折盘上山顶。张岱《西湖十景两(双)峰插云》:「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http://ccd.zjonline.com.cn/zjhz/xhsjt008.jpg
     南宋时,从凤凰山上望之,方可得其神采。明代的李流芳,却主张到苏堤第三桥望山桥上观赏此景,他在《西湖臣游图题跋。两峰罢雾图》中写道:「三桥龙王堂,望湖西诸山,颇尽其胜。烟林雾障,蚋带层叠,淡描浓抹,顷刻百态,非董、巨妙笔,不足以发其气韵」清以后,双峰之巅已无塔影,赏景位置则移易到湖上,因为洪春桥畔尽管建有景碑亭,但游人到此只见林木葱蔚,「双峰」连影子也无觅处,倒不如泛舟湖上,尚能遥指云中峰峦,心驰神往于登临其巅俯看尘寰的宏阔高远。故陈璨《双峰插云》诗云:「南北高峰高持天,两峰相以不相连。晚来新雨未雨之时,四山云锁二尖。」后来钟毓龙在《说杭州》中也提出:「欲雨未雨之时,四山云幂,而南、北两峰以高故犹露其巅。此本为湖中遥望之景。清初必欲求其地以立碑,乃置之行(洪)春桥畔。」
     双峰插云虽然自古至今其观赏的地点和方式迭经变化,但南、北两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诸山中极富登临之胜的著名山峰却至今未变。南高峰临近西湖,峰高256.9米,登山途中,峻岩显露,绝壁峥嵘。登上山巅向东俯瞰,西湖全景历历在目,不是图画,胜似图画。北高峰海拔355米,是灵隐寺的坐山,从寺西侧上山,石磴多至数千级,盘折回绕三十六弯,沿途山溪清流回转,林木重叠,古人有诗赞道:『一路松声长带雨,半空岚气总成云』。山东侧,建有西湖唯一的载人索道,全长六千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钟。

9、南屏晚钟(632kbps,5:02)
[ra]http://61.167.60.16/d04/2003/10/08/280.mp3[/ra]
     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
     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秀石玲珑,林木苍翠。晴好之日,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象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后周显得元年(954年),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慧日峰下建佛寺「永明禅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寺院原有铜钟一口,每天傍晚,深沉、浑厚的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响,山回谷鸣,发人悠远的沉思,「南屏晚钟」因此得名。
http://ccd.zjonline.com.cn/zjhz/xhsjt009.jpg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刹兴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营。净慈寺、兴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庙,形成继灵隐、天竺之后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钟暮鼓,梵贝佛号,香烟烛光,南屏山从此添了『佛国山』的别称。南屏晚钟的情韵,悠然成型。南屏山一带山岭由石灰岩构成,山体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频率传到山上,岩石、洞穴等为其所迫,加速了声波的振动,振幅急遽增大后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随之产生音箱效应,增强了共鸣。同时,钟声还以相同的频率飞向西湖上空,直达西湖彼岸,碰上对岸由火成岩构成的葛岭,回音迭起,交响混合,共振齐鸣,悠悠扬扬,经久不息。
     北宋以后,净慈寺与兴教寺一兴一衰,岁月既久,南屏晚钟的盛誉和胜况专属于净慈寺名下,净慈寺建起了绘饰华丽的钟楼,逐渐成为千年古刹最为迷人的吸引物。
     净慈寺钟楼历经毁建,大钟也废而复铸,最具规模的篝铸,一次是在明洪武十一年,信持夷简禅师募休聚铜二万余斤,铸成巨钟一口,撞击声播远壑,余音缭绕。还有一次是在一九八六年,新铸铜钟高三米,口径二点三米,重十吨以上。钟体内外,镌铸《妙法莲华经》七卷及铭文共计六万七千字;它采用「蒲牢雕龙」作钟钮,以八瓣莲花为钟唇,每瓣铸有一处撞钟点,其中六处钟点上铸有梵文。钟脊上立南无毗婆尸佛和南无释迦牟尼佛等七个佛龛。
     近年来,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人士和外宾、侨胞、游客聚集在净慈寺钟楼内外,举行新年撞钟除旧迎新活动。当第一百零八声钟声响,正好是新处伊始之时。这一象征着祥和、欢乐、安定、团结的活动,为古老的南屏晚钟注入了新的涵义和魅力。
http://www.hz.gov.cn/main/file/upload/2745/2003215-5812.jpg

10、三潭印月(632kbps,5:30)
[ra]http://61.167.60.16/d04/2003/10/08/282.mp3[/ra]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堤岛之间由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曲桥相连。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构成了一个湖中岛、岛中湖的胜似仙境的著名旅游胜地,其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是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品,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http://ccd.zjonline.com.cn/zjhz/xhsjt010.jpg
     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凡保宁寺,北宋词家秦观《送僧归保宁寺》诗中有句云:「西湖环岸皆招堤,楼阁晦明如卧披。保宁复在最佳处,水光四合无端倪。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可知岛上赏月由来已久。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中秋之时,在塔中置灯烛,洞口蒙以薄纸,灯光外透,月光、灯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溶成一片,恍惚迷离,说不尽的诗情画意。三潭印月景观富有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登上小瀛洲,一路更有「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木香榭」、「迎翠轩」、「花鸟厅」等,最后是我心相印亭。这些建筑错落布置,极尽巧思,一路游赏,意趣无穷。游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扇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
http://www.hangtu.com/shzx/xihushijin/img/styy/s10.jpg
     全岛花木疏密相间,以翠柳,荷花,红枫,木芙蓉为主,四季花开不断,艳丽多彩,春,秋景色尤佳。岛内岛外湖面如镜,楼台花树倒影摇曳生姿,天光云彩相映,着实让人恍惚迷离,如入蓬莱。三潭印月美景还从岛上向湖上延伸。岛南湖面,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别致优美。塔顶如葫芦状,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二米,中空,环塔身分布五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平面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六十二米。每逢仲秋时,皓月当空,水天相映,塔中点燃灯烛,与明月上下争辉。赏月游湖者摇浆前来,搅动满湖银辉,天月,水月,塔月,心中之月,融为无限的悠思和寄托,怡然忘归。
http://www.hz.gov.cn/main/file/upload/2745/2003212-1596.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美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透过音乐,游历了西湖十景,博古引经据典,图文乐具佳,耳福和眼福兼具的一贴综合性好贴,点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6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的确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7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景美!音乐也美!只是,看来看去,感觉跟惠州西湖也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7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渔眠。。。
真正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7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美景!佳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8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天天面对西湖的人真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伴着新世纪的美妙音乐,在西湖美景中留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8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偶曾在西子湖畔住了半年,也不曾感觉有这图画恁美。
能留住美的瞬间
是再好不过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8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偶觉得 杭州的秋天比春天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8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可惜啊可惜,如此美景我只能在网中看,以后争取实地游览一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8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采桑子出品皆为精品吖~~~
就象一个清秀羞涩的女子,让人看不够
就象一玲珑递透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就象一道美味佳肴,让人只想看着它却不忍动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3-1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下面引用由丝空竹2004/03/18 07:45pm 发表的内容:
采桑子出品皆为精品吖~~~
就象一个清秀羞涩的女子,让人看不够
就象一玲珑递透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就象一道美味佳肴,让人只想看着它却不忍动筷
谢了,姑娘!
得到朋友们的赞誉,总是由衷地高兴的。采桑子亦不免俗啊!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3-19 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音乐精品】——《西湖十景》欣赏(兼怀江南)

向往!
人间之仙景。梦游也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8 02:55 , Processed in 0.0922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