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7|回复: 4
收起左侧

中华音乐珍宝——曾侯乙编钟音乐欣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8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江花月夜
[real=480,0]http://sz-www.hb.cninfo.net/bianzhong/music/chunjiang.rm[/real]
竹枝词
屈原问渡
幽兰
楚商
礼魂
山鬼
东皇太
国殇

http://www.suizhou.net/images/bianzhong14.jpg
     一九七八年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随州市城西北约一公里名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等文物近一万五千余件。其中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重2500多公斤,皆为青铜铸造,设计精巧,气势雄伟壮观。这套编钟早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是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重大发现,是同埃及金字塔、西安兵马俑、万里长城和四川都江堰相媲美的古代文化、古代科学的代表作。随州不愧为「古乐之乡」。
     闻名于世的65件编钟,出土时分三层悬挂在钟架上,最大的一件甬钟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全套编钟总重量2567公斤。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每钟双音并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其音阶相当于现代国际上通用的C大调。中层编钟共有三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音域宽广,音色优美,且有变化音,能旋宫转调,演奏中外歌曲。凡有机会欣赏过的人,无不惊叹叫绝,赞誉它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这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齐的一套编钟,它的出现,将我国音乐史的某些部分的发现至少提前了400年。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说:「曾侯乙编钟出土,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某些方面需要重新研究。」过去有些中外学者曾断言中国战国时期尚无七声音阶,中国音乐的十二律是从希腊传入的「舶来品」,曾侯乙编钟的出现,使这些「否定说」和「西来说」不攻自破。
     曾侯乙墓,这座拥有东、中、西、北四个墓室的王陵,犹如一座地下音乐宫殿。
     宽敞的中室,是「钟鸣鼎食」的「正殿」,礼乐之器,陈悬井然。一套编钟沿南壁和西壁立架巍然耸立;一套编磬沿北壁立安放;一架建鼓沿东壁高树青铜座上;此外,还有瑟(7件)、笙(4件)、箫(2件)、篪(2件)、小鼓(2件)摆列在钟、磬、建鼓构成的长方形空间。全室乐器如一个大型的「钟鼓」乐队,体现着演奏「金石之音」和「钟鼓之乐」的壮观气势,构成古代诸侯宴食祭祀时完整的轩悬(三面悬挂钟磬)场面。
     东室,列有琴(2件)、瑟(5件)、笙(2件)、鼓(1件),均聚傍主棺,如「寝宫」内演奏「琴瑟之音」轻音乐团。
     「寝宫」和类似「后院」的西室,二十一具彩绘棺里安卧着十三至二十五岁的少女,可能是表演乐舞的「女乐」,连同乐器,一道殉葬。
     北室,还陈放着三件专供盛放石盘的漆木匣。
     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由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七根彩绘横粱,两端均有浮雕着盘龙和花瓣纹的青铜套加固,由六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圆柱承托。钟架及钟构,达二百四十六个构件,可以拆装,设计精巧合理。六十五件青铜钟分三层八组悬于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共十九件;中层有短枚甬钟一组十一件、无枚甬钟一组十二件、长枚甬钟一组十件;下层有大型长枚甬钟两组共十二件、另有鎛钟一件。其最大者,通长153.4厘米,重203.6公斤。仅钟体总重量达两千五百公斤。
http://hu99.myetang.com/tu4/63.jpg
     钟架、钟钩、钟体上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有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钟体铭文大都镀金。铸钟的铭文,记叙楚国的惠王在执政五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三三年)时,为祭奠曾侯乙而铸制了钟鼎彝器,并送给曾国。甬钟均有一面钲间刻「曾侯乙乍(作)时(持)」,标记着钟的主人。甬钟、钮钟的标音,均在钟体一面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依姑洗均(C调)记写着各钟所发乐音的阶名或音名。甬钟另一面钲间、鼓部还有成句成段的文字,论叙各钟的乐音所属律名、阶名、变化音名及其在不同均中、不同国间的称谓对应关系。
     件件保存完好,闪亮着青铜光泽的钟体,均保留着优美迷人的原有音响。仅少数大型甬钟的侧鼓音不甚明显之外,绝大多数钟均能在正鼓部和侧鼓部,分别击奏出呈三度音程,且与标音相符的两个乐音。全套钟含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丰富的色彩可调配出相当的表现力。其音域自C2至7,跨五个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声、六、以至七声音阶乐曲;中心音域内二十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
     钟及架的装饰,取有人、兽、龙、花、几何形等多种题材,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加之精巧的布局和细微的刻划,达到了极好的美化效果。整架编钟,宏观巍峨庄重,微观精美华丽,是耐人观赏的艺术佳作。
     这套编钟的击奏工具共有八件。六件7字形小木槌,当由三人各执一对,分别掌奏中层的三组钟,并兼顾上层钮钟,主奏旋律。两件长215厘米、粗66厘米的彩绘大棒,由两人分执,掌奏下层大钟,可配以和声,或烘托气氛。
     这套造型壮观、配备齐全、音列充实、音频准确的大型编钟,堪数我国古代编钟之最,并以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乐律铭文之珍贵,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观」,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文明古国的象征」。
http://hu99.myetang.com/tu4/68.jpg
     与曾侯乙编钟相伴而出的一套编磬,是古编磬中的杰出代表。青铜镏金的磬架,高1.09米、宽2.15米,呈单面变层结构。一对集龙首、鹤颈、鸟身、鳖足为一体的怪兽铜立柱,咬合着两根铜杆,杆底等距焊铸铜环,以挂磬钩。三十二石磬次序悬挂,与之相映成趣。据研究,全架编磬原有四十一块,每磬发一音,为十二半音音列,音域跨三个八度,音色清脆明亮而独具特色。磬块上亦有与钟铭相通的墨书和刻文,内容是编号、标音及乐律理论。其精美的磬架、众多的磬块、明确的编悬状态、完备的配件(同出有装磬之匣和磬槌)为迄今仅见。质料主要是石灰岩的磬块,音色清澈优美,比当今的木琴更有余韵,比钟声更加透明。它展示了三个八度的音乐风貌,丰富的半音显示了旋宕转调的功能。它与编钟合奏,真谓金石齐鸣,悦耳动听。更为惊叹的是其中的最高音竟与钢琴的最上一键(G8)相同。充分反映了古代磬氏设计制造定音乐器的成就,扩大了我们对古代宫廷队音域范围的视野。
     同墓出土的古乐器还有建鼓,这是迄今见到的最早同类实物,琴(十弦琴、五弦琴)、排箫、篪,都是首次发现的几种早已失传的乐器。
     其中的排箫,是由十三根竹质箫管编排而成的「排箫」,它因长短有序的箫管而形若鸟之单翼。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使用这种乐器。这两件古箫在未脱水的情况下,其中一件有七、八个箫管能够吹奏出乐音,音阶结构已超出五声。
     篪是一种竹质横吹管乐器。以前,人们仅据文献中互有出入的记载,难以详其形制。该墓出土的篪,一件长29.3厘米,一件长30.2厘米;两者均以一节竹管制成,两端管口封闭,管身开有吹孔一、出音孔一、指孔五;通体以黑漆为地,以朱、黄色绕管线描绘纹。三角雷纹和变形菱纹。用其复制品,可吹奏出超出五声的音阶结构。
     笙是由古沿用至今的一种管乐器。曾侯乙笙分十二、十四、十八簧三种,均为匏斗、芦竹笙管、芦竹簧片制成。笙簧因音频高低而大小不一,框与舌间的缝隙细于发丝,做工十分精细,仿制中,知其声音细小,但古朴典雅,特别细腻迷人。
http://www.suizhou.net/images/bianzhong22.jpg
     因弦腐而失音的琴瑟,均保存着完好的躯体。仿制中,可品味出其原有的浓郁韵味。
     曾侯乙墓出土的这批编钟、编磬、建鼓、瑟、琴、笙、排箫、篪等8种乐器,共125件,还有与部分乐器配用的击奏工具12件,各种构件、附件1714件。可分打击、吹奏、弹拨三类。数量多、种类全、制作精、保存好,是世界音乐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
     由这批古乐器直接和间接保留着的音响中,从它们所携带的具有经典价值的钟磬乐律铭文里,我们不难得知早在二千四百年前,我国古代音乐所具有的水平。
     无独有偶,1981年在擂鼓墩二号墓,又发掘出一套36件编钟。经专家鉴定,二号墓编钟与曾侯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从钟体的大小衔接处有一明显空缺,这一空缺正好由二号墓出土的八件大钟填补。从编钟的音高分析,二号墓出土的28件小甬钟与8件大甬钟有别而自成一体,恰好填补了曾侯乙编钟的高音区,并使曾侯乙编钟的音域从五个8度扩展到6个多8度。因此,二号墓编钟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两套乐钟(鎛钟除外)合计100件,百件编钟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的宏伟的编钟系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音乐珍宝——曾侯乙编钟音乐欣赏

好美的音乐
长了见识
谢过楼主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4-8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音乐珍宝——曾侯乙编钟音乐欣赏

有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9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音乐珍宝——曾侯乙编钟音乐欣赏

编钟乃远古时代“礼乐”之器,而同时代曲谱及演奏技法现已无存,用其演奏后世之曲或属勉为其难,其音乐表现力之全豹似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研究发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9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音乐珍宝——曾侯乙编钟音乐欣赏

很喜欢编钟音乐,再补点资料:
    编钟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它将乐钟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编组,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击演奏,故而得名。
   曾侯乙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个,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这拨钟,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因下排甬钟上铭刻“曾侯乙”得名。
 音律绝响
   全部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钟上均有篆书铭文,绝大多数是错金文字,共2800余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珍贵的音乐理论论著”,“一部不朽的古代乐律学典籍”。全面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在乐律学上所达到的领先水平。
64件编钟(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 钟除外),每件都能发出两个乐音,每钟双音并呈和谐的大小三度关系,其音阶相当于现代国际上通用的C大调。全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 优美、音域宽广,能旋宫转调,演奏各种 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中个乐曲。实践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此前有些专家认为是秦汉时代,更不是来自古希腊传入的泊来品),我国音乐就已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7声音阶、5个8度音、12个半音以及旋宫转调的表现手法上,就已形成理论与实践。
 精巧编排
   曾侯乙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手顶托,并通过横梁的方孔以及子母榫牢固衔接,在中部,还各有一铜托承托横梁以加固。佩剑铜人身着长袍,腰部束带,面容肃穆,立于铜质雕花圆形跗座上,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也加强了整套编钟的隆重地位。
 矗立千年
   全套钟架由245个构件组成,可以拆卸,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矗立如故,让人赞叹不已。楚音韶乐形制精确,方能保证音律精准,这在今天也不易办到。合理的金属成份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创造了“楚声韶乐”的曾侯乙编钟实在是一件稀世之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8 04:48 , Processed in 0.0740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