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1|回复: 7
收起左侧

[推荐]以忍为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2-1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草棚品茗在 2008/02/13 21:33 第 1 次编辑]

[推荐]以忍为力

以忍为力在金佛广场星云大师做了“以忍为力”的演讲:
中国是一个讲究修身养性、崇尚人伦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百家诸经无不推崇勤俭、忠义、守时、谦让、孝顺……为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一之为修养、为传家宝。其中,更将“忍”视为人生最大的修养。在佛教,忍辱更是菩萨必修的德目之一。
我们反观今日的社会,种种乱象的根源,多是不能忍。忍不下一口气,而恶言刀枪相向;忍受不了他人的春分得意。而嫉妒诬陷;不能生活各项压力,而放弃人生;不能忍穷忍苦,转而投机取巧,期满诈骗。可以说整日在不能忍当中汲汲营营、费尽心力,把生活搞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所以说。忍不但是人生一大修养,是修学菩萨道的德目,也是快乐过生活不可或缺的动力。
该如何以忍为力呢?我分别从忍的四个意义来谈这个问题。
一、 忍是内心的智能
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为修持,日常生活中,学习“忍”更是重要。在面对他人的叱骂、锤打、恼害、嗔呵、侮辱能够安然顺受,不生嗔恨;对于称赞、褒奖、供养、优遇、恭敬更能不起傲慢,耽溺其中、意气扬扬,不但是为人称许的修养,也是一种智能的展现。所以佛陀说: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佛陀也在《佛遗教经》中,告诫弟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能人也。”忍是需要经过一番寒彻骨的养深积厚,而酝酿成的涵养。
佛教讲忍,有三种层次:第一是生忍,就是为了生存,我必须忍受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饥渴苦乐,不能忍耐,我就不具备生活的条件。第二是法忍,是对心理上所产生的贪嗔痴我见,我能自制,能自我疏通、自我调适,也就是明白因缘,通达事理。第三是无生法忍,是忍而不忍得最高境界,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是个平等美好的世界,我能随处随缘的觉悟到无生之理。所以忍就是能认清世出世间的真相,而施以因应之道,是一种无上的智能。
一般人都以为,忍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对违逆之境硬吞、硬忍耐。其实,忍并非懦弱、退缩的压抑,而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认识实相、敢于接受、直下担当、懂得化解的生活智能。怎么说呢?我就是四点为大家说明:
1、忍是认识:对每个当前所面临的好坏境界,先不急着做出反应,而能静心、冷静的思考,其中的是非得失、前因后果都清楚认识,才足以生起忍的智能与力量。
2、忍是接受:认清世间的是非善恶喜乐,更要放宽肚皮,坦然接受。好坏、冷热、饱饿、老病、荣宠怨恨、有理无理、快心失意事都接受。接受得了,才有心思寻求解决之道,善因好缘就会随之而来。有一个叫花子,中了爱国奖券第一特奖,高兴得不得了。由于需要等半个月才能领到奖金,他没有地方保存奖券,就把它夹到讨饭的棍子里面。等待期间,叫花子仍是欢天喜地,走路轻轻飘飘的,每天讨饭之余,都在梦想领到奖金以后,该如何规划?买一幢楼房,冷气、电视、冰箱应该样样俱全,还要一部轿车,再讨个老婆,几年后,带着妻儿到国外游乐,啊!那种生活说多惬意就有多惬意。想到心花怒放时,叫花子情不自禁把木棍扔到海里去,还不屑地骂了一声:“哼!我发财了,还要这乞丐棍子干什么?”没想到,要领钱时,才猛然想起奖券还夹在木棍里,可是木棍早已经随着海水不知去向了。
叫花子得意忘形,无法安忍不能静心接受,让大好美事成了泡影。反观东晋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侄儿谢玄以寡击众,大胜符坚几十万大军,捷报传来,正与人奕棋的谢安仍然不露声色,丝毫不为所动,淡淡然接受快心事,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能安忍于动乱中,以冷静沉静回应一切,理出应付事变的方法。
3、忍是担当:很多人因为担不起“输”,担不起污辱,担不起逆耳的一句话,甚至担不起别人太好,天天在嫉妒嗔火里面讨生活,怎么不把功德,不把好姻缘统统都烧尽呢?当有人对我们恶口毁谤,无理谩骂的时候,能够漠然以对,以沉默来折服恶口,才是最了不起的承担和勇气。明朝吕坤在《呻吟语。应务》中,有说:不为外憾,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能够接受他人的指正与批评,不为八风所撼,不为物欲所动,才是真正的大器。要能成就大事,就要一切皆担当。
4、忍是化解:苦的药化解,才能转苦为乐;乐的也能化解,才能增上。顺逆之境懂得处理、运用、化解,就是一种忍的功夫。你看,水受热便转为气体,水蒸气遇冷又转成云,那是因为水能化解外境的压力,才能随缘变化。纵观人类社会,从游牧到农业社会,到工商业社会,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也是人类能化解大时代的种种变迁与考验,才能不断向前,走出新路。化解救是一种转的智能。佛教的唯识宗提出 “转识成智” 的思想,主要就是说明世间一切的境界起于心识的分别作用,而产生美丑、好坏、优劣……种种差别,让我们在分别的世界里起心动念,扰攘不安。要怎么样才能不被纷扰动荡、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迷惑?就是要善于调伏自己的心识,就要懂得化解,懂得转迷为悟,转忧为喜、转败为胜、转嗔怒为悲心、转娑婆为净土。
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人事物境,如果我们心中有佛法,有忍得智能,能由生忍、法忍,到无生法忍,渐次具足,自然能够放下世间的人情冷暖、是非荣辱,进而淡化对心外世界的执著,这样内心世界就变得宽广豁达,就能活得踏实自在了。
二、 忍是道德的勇气
忍,有时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利益他人。于人有益的,尽管自己受委屈也能忍下;于人无益的,就算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寒山大师说“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菩萨发心,犹能杀身成仁,舍命取义;许多圣贤为国家,为了人类的利益。自我牺牲,都是一种敢于承担的道德勇气。
什么是道德勇气?就是明明白白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是具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
佛教中,唐朝的玄奘大师,十三岁出家,为的就是“远绍如来家业,近光佛教dafa”小小年纪就发愿弘法利生。期间他要忍受求学过程中,众说纷纭,解释不一的汉译经典;好不容易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偷渡出关,还要忍受胡人石盘陀的杀害,八百里流沙的茫茫前途,高昌国王曲文泰的名利诱惑……及至十七年后回国,还要承受唐太宗劝他弃道辅政的纷扰与障碍。如果不是凭着忍辱负重的道德勇气,又岂能完成历经十九年,数千卷的佛经翻译。
同样产生于唐朝的鉴真大师,是中国赴日本传戒首创日本律宗的高僧,他五次计划前往日本,都告失败,而且在渡海的途中导致双目失明,但是他“为大事也,何惜生命”为法忘躯的精神,使他越挫越勇,终于在六十七岁的时候,第六次成功抵达日本,他对日本佛教乃至日本文化有巨大的贡献。如果他没有道德勇气,早就被一次次的诬告、天灾人祸、徒众的不配合给打消了勇气。如果不是坚此百忍,又岂能赢得日本天皇敕封的“大和尚”。博得日本人的敬仰,为中国人争光。
做人。有着为人着想,为社会着想的道德,也就有了忍的力量与勇气。眼见时下,有人为感情的纠纷,金钱的负债,生活的压力,选择自杀求解脱。如果,这些人具备忍受人生困境的能耐,整个社会具有为人着想的道德修养,是不适能够燃起更多勇敢迎向人生挑战的信心火炬呢?
试想,人活着,拥有什么才是幸福,才能满足踏实?拥有幸福的家庭,拥有相扶持的伴侣,拥有抱负理想,拥有房屋存款,拥有社会声望,拥有互助的朋友……。其实,人生的真谛在于道德、品格的完满,然而这必须在人生的风浪里磨练,在忍耐苦乐得失中养成,在为人奉献服务中渐趋成熟!
三、 忍是宽容的慈悲
忍,不是消极的让步,不是无所谓的吃亏受气,而是宽容的慈悲。能怀忍行善的人,是因为体察到人我平等一如,明白以诤止诤,终不能得止的妙味,所以视一切维理所当然,所以鞥通达人情事理,豁开心地包容一切有理无理事。
我们看到白隐禅师受到信徒冤枉,将别人私生的孩子捡回抚养,他不辩解,无怨尤,带着孩子四处托钵,化缘奶水,受尽讥笑打骂,直到真相大白,却只是简单的说:“这个小孩是你们的,你们就抱回去吧!”白隐禅师含忍慈悲,自己受委屈不要紧,也要尊敬对方的人格和颜面。还有梦窗国师一次搭船渡河,无故被一位将军辱骂鞭打,不但不生气怨恨,还能体谅将军,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出外的人心情总是不太好。”梦窗禅师为人体谅的心,应该可以给现代为了不如己意的一句闲话,一个脸色,就大动干戈、刀枪相向的火爆浪子,甚深启示。
可以说,能忍得人,并不是懦夫,反而是真正的大丈夫。在受人误解,****时,仍然能够谦卑恭敬、和颜爱语应对,表现出勇敢无畏、宽容慈悲的气度,这种忍辱的器量,真是做到“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多生其心平等,无有动摇”的大悲菩萨行。
《大智度论》就谈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本,从悲而出;嗔为灭悲之毒,特不相宜,若坏悲本,何名菩萨?菩萨从何而出?以是之故,应修忍辱。”在“八风”里打滚,让我们的心境时起时落,失去人格道德,失去生活本该有的乐趣。所以要发愿行慈悲,给别人欢喜,也给自己快乐,将所有的横逆都视为理所当然的,互换立场先为人设想,自然就能忍下他人加诸的打击,那么人人都可以为人间菩萨。
因为能忍,所以能化世益人,能成就大事,能调伏刚强,能化解仇怨。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才赢得孟获的真心来归;蔺相如为社稷着想,屡屡让步不诤,感得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鸠摩罗什大师宽容吕光和姚兴的戏弄侮辱,让大乘经典得以在东土弘传千年,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行忍辱、做大事的榜样。
我们行走在人间是非路上,何妨把一切外来的烦恼、横逆与挫折都忍住耐下,把名位利禄的诱惑都忍住耐下,学习布袋和尚大肚包容,做个时时处处少烦少恼、自由自在的欢喜菩萨。
四、 忍是见性的菩提
忍,使一种在生活诸多境遇中淬炼出的生存力量,也是一种认识宇宙人生实相的智慧。怎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故事。
有一次,佛陀在树下禅坐时,一位婆罗门气急败坏的走向前,大骂佛陀,随侍在旁边的阿难听到后心里很不舒服,可是佛陀却如如不动,非常平静,婆罗门见状怒不可遏,用力吐了口水在佛陀的脸上,扬长而去。回家的路上,婆罗门想起刚刚的粗言恶行,相对佛陀的平静无忿争,感到很羞愧,于是决定向佛陀忏悔。
站在佛陀面前,婆罗门立刻跪下来,诚心的向佛陀忏悔。佛陀笑答:“昨天的我,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我,还没有到;当下的我,刹那刹那生灭,请问你要向哪一个我道歉呢?”
佛陀认识到世间万法本是“缘起缘灭”,无论心理上的贪嗔痴慢。身口表现出的行为,话语、表情,还是人间的是非曲直、爱恨情仇、财富名望、刀枪拳头、山川河月都是,所以能以平常心去对待婆罗门无礼的谩骂,这便是见性的菩提之忍。
是由于深刻体悟到自性、法性本来空寂,本是不生不灭、便无所谓忍与不忍了。以至于在境界当前,能够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具备能处理、化解,肯担当、负责的笃定与能力。
《论语》记载,楚国令尹子文,三度为官,面无喜色;三次被罢免职务,也没有显现怨怒。一个人在荣耀富贵的时候能够处之泰然,在潦倒难堪的时候也能安之泰素,那才是忍得真功夫,就像佛鉴慧勤禅师所说:“高尚之士不以名利为荣;达理之人不为抑挫所困。”这也是因为认识到上上下下,来来去去本是世间常态,所以能不随波逐流,不随世间缘起缘灭的现象浮浮沉沉、患得患失了。
真正的忍耐不仅在脸上、口上,甚至在心上,根本不需要忍耐,而是自然就如此,是不需要力气、分毫不勉强的忍耐。因为深观缘起性空之理,任何的顺逆之境,都是无自性的,不可把捉的,从忍耐事相的当体,就能得到解脱,而不被人情世故困扰,不被贪嗔痴妄系缚,成就最高忍辱波罗蜜的修行。
《景行录》里说:“片刻不能忍,烦恼日月增。”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教导我们“忍则众恶无喧”,能忍饥耐谤,就能成就大器;能不畏世间忧悲苦恼动摇,就能完成大勇、大力、大无畏、大担当的人格。
佛教将我们居住的世界称为“娑婆”也就是“堪忍”、“能忍”的意思。可见得,人要活着,必须要以忍处世,不但要忍穷、忍苦、忍难、忍饥、忍冷、忍热、忍气,也要忍富、忍乐、忍利、忍誉。以忍为慧力,以忍为气力。以忍为动力,更要发挥忍的生命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2-13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以忍为力

以忍为慧力,以忍为气力。以忍为动力,更要发挥忍的生命力。
楼主好文欣赏了。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2-1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以忍为力

好文章,慢慢品味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2-13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以忍为力

忍, 是好事,但有的时候,忍的太多,却也失去了不应该失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2-14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以忍为力

    下面引用由凭江红袖2008/02/13 22:50 发表的内容:
    忍, 是好事,但有的时候,忍的太多,却也失去了不应该失去的。
    嘿嘿,还是多忍点,凡事能忍则忍,岂不闻“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古训吗。
    欣赏品茗有品味的文字,绌言与红袖朋友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2-14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以忍为力

    忍忍忍,让让让,忍字还在让字上.
    忍忍忍,饶饶饶,忍字还比饶字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2-14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以忍为力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2-17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以忍为力

    者样波罗蜜,
    便是妙中宝,
    若知者消息,
    何愁道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5 04:01 , Processed in 0.0825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