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5|回复: 14
收起左侧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8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紫柔幽梦在 2006/02/08 01:06pm 第 1 次编辑]

<EMBED style="LEFT: 80px; WIDTH: 1000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10px; HEIGHT: 1000px" align=right src=http://www.2000y.net/100006/uploadpic/flash/83.swf width=1000 height=2000 type=application/octet-stream ;; quality="high" wmode="transparent"></EMBED>
#Moderation Mode
</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xinsrc_4402010513191101761825.gif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http://www.xawb.com/img/2005-02/05/xin_8100674d5a8a48bcb02f9e0dadc560fa.jpg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汤圆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xinsrc_040201050855110319553.jpg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xinsimple_220201050853220276062.jpg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xinsimple_140201051715690837931.jpg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http://www.xawb.com/img/2005-02/05/xin_e1a586a4030b4e8b810977b68c8fef5c.jpg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陕西闹元宵

正月里来闹花灯,家家户户迎新春,形形色色的闹灯构成了陕西年俗的一大景观。
  西安正月十五“张灯”,可上溯至汉代。正月十五日,古代称这一天为上元节,这天的晚上称“元夜”,亦称“元宵”,汉文帝每到这一天晚上,即令张灯结彩,并出宫赏灯,与民同乐。从此,西安元宵节张灯的传统就兴起了,它显示了人们能够过上“文景之治”那样的社会安定、丰衣足食的好年景,并一直流传至今。西安的城墙、革命公园几乎年年都要举办花灯展。近年来,西安城墙的花灯展一年比一年规模大,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弃恶从善,尊老爱幼,祝年景“风调雨顺”,社会“吉祥如意”,人民“福禄康寿”,到反映在此建都的十三个王朝的典型故事都有,构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民俗和历史画卷,观众不仅从花灯里可以读一回西安的王朝史记,而且可以感受到具有浓郁三秦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为了丰富灯展的内容,今年又请来外地花灯来闹西安的元宵节,来自南国灯城自贡市的集声、光、形、色、动为一体的大型灯展,在城墙亮相。革命公园曾举办过西安市改革开放后的首届春节大型灯会,之后又举办过15届春节灯展,今年是第十六届灯展,成为西安春节灯会的传统举办场所。除了灯展,西安的未央湖、东晋桃园、半坡湖等游乐园、度假村,又将民间锣鼓社火、焰火及戏曲引进来,在正月十五,大搞游园活动。
  在陕北,正月十五要“转灯”。各村镇都在空地上搭好九曲方阵,人们都去“转九曲”,又叫“转灯”。九曲方阵由361根高粱秆栽成一个方阵图,秆上挂着367盏油灯(现已换成彩灯),方阵没有重复路途,有人把它叫作九曲黄河阵。入夜,锣鼓唢呐齐奏,就可以转九曲了。“转九曲”从正月十四一直到正月十六,连转三晚。当地有一种说法,“转九曲”活九十。“打花”也是灯节的一个特色活动。这是一种土制烟花,把铜和铁溶化成铜水及铁水,再倒在放有湿沙的木板上,一齐抛向天空,在向下坠落时,将其打散。这种古老的烟火比之现在的一些烟花更有情趣。
  花灯是陇县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花灯造型奇特,有天灯、龙灯、八卦灯、花篮灯、花鼓灯、蟾蜍灯、白菜灯、红纱灯、火罐灯、走马转灯、串珠彩灯等等。春节期间,亲友互相拜年要互赠花灯。舅舅给外甥送灯,一直要送到十二岁,最后一年的送灯叫“完灯”。正月十五灯节,热闹之极,街道上万家灯火,灯市把县城装点得五光十色、火树银花,买灯、观灯的人流熙来攘往。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内悬天灯,门上挂门灯,连住在楼房里的人家,也要把灯悬挂在阳台上。孩子们成群结队挑灯走街串巷,叫“游灯”,而大人们则提上火罐灯、带上供品到祖坟祭祖,叫“祖茔挂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这个贴子最后由紫柔幽梦在 2006/02/08 01:17pm 第 1 次编辑]





                  过节好过节了,你好我好他也好,
                  过节好过节了,小家大家全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4 14:3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2-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我正好赶回来吃元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下面引用由天沐2006/02/08 08:49pm 发表的内容:
    我正好赶回来吃元宵!
    是回来再闻一下年味吧?元宵一过年彻底过完了,大家都该收心忙于现实中的工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4 14:3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2-10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是该收收心,务务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下面引用由天沐2006/02/10 10:12am 发表的内容:
    是该收收心,务务实了。
    下一年的新计划如何了??祝福旺财旺业旺家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1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祝紫柔妹妹元宵节快乐,三秦的乡党和所有的朋友元宵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1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哈哈哈哈哈哈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1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朋友们元宵节快乐!
    紫柔元宵节快乐!等你去看灯会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祝朋友们元宵节快乐!
    紫柔妹妹,元宵节快乐如意!好久不见,想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心妍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2-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12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下面引用由无极璇玑2006/02/11 12:57pm 发表的内容:
    朋友们元宵节快乐!
    紫柔元宵节快乐!等你去看灯会哦。
    无极说话不算数,说等我去看灯可是紫柔把眼睛都快望穿了也没见你的乌鸡影子,55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2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下面引用由紫柔幽梦2006/02/12 11:29pm 发表的内容:
    无极说话不算数,说等我去看灯可是紫柔把眼睛都快望穿了也没见你的乌鸡影子,5555~~~
    悄悄告诉紫柔,现在是啥年代了,女孩子也要主动点嘛~~~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1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下面引用由无极璇玑2006/02/12 11:38pm 发表的内容:
    悄悄告诉紫柔,现在是啥年代了,女孩子也要主动点嘛~~~嘻嘻,,,,,,,
    切~!害我白等一晚上还嘻皮笑脸?上Q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3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火树银花映满都----喜迎元宵节◇◎

    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5 21:08 , Processed in 0.0875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