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越隐士
收起左侧

五绝·静夜苦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静夜苦吟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11/26 10:24pm 发表的内容:
对"空山雁影西"我认为还可修改,把它改成"雁飞残月西",意境是不是比前面的更好.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好的作品需要锤炼,字也需要推敲,与凝月探讨后感到对"空山雁影西"需要再修改,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残在心,而非字,作文不必过分刻意,不然雕痕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静夜苦吟

下面引用由逸尘2005/11/27 12:04pm 发表的内容:
痛快!
老兄到那里去了,始终找你不到,甚念,不知现在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静夜苦吟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5/11/27 12:21pm 发表的内容:
残在心,而非字,作文不必过分刻意,不然雕痕重了。
谢谢凝月对此诗的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静夜苦吟

下面引用由逸尘2005/11/27 12:04pm 发表的内容:
痛快!
  来了,漏个脸又不在了。好多人还以为是我把你拐卖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静夜苦吟

下面引用由网底之蛙2005/11/27 08:59pm 发表的内容:
  来了,漏个脸又不在了。好多人还以为是我把你拐卖了呢:)
还是对我的作品修改发表一下看法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静夜苦吟

  我又仔细看了一次,但感觉是否会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象我们生活中处理问题一样,换了一种方式,可能新的方式也会出现新的问题。
  首句中原为:冷月寒辉吐。现改为:木落寒辉泻。
  按隐士老师的本意,“寒辉”本写月,但从改过的字面理解,就不再是写月。而是写“木”。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有误,我认为主语已经置换。
  还有一个地方,自己感觉还有些生造:诗酒兴。如何来理解,似有可解,只是种联想,但严格从字法句法上说呢,我又一直没找到解。
  诗确实贵在探讨。同时也感很多地方,探论到一定深度,也不能单凭一个好与不好能说清。也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个人风格和理解在里面。这方面要形成求同存异。何况五言小诗,因为精致,在本身已经形成的意境上,有时是“改一字而动全句”,甚至对整首诗的意境都会形成影响。
  隐士老师的严谨为大家所赞。但我又在想,拘泥于一些个别字的修改和韵律的约束,也可能只能改之皮毛,甚至有时还适得其反。倒不如三思而后改,以期大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静夜苦吟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越隐士在 2005/11/28 09:44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网底之蛙2005/11/28 06:11pm 发表的内容:
  我又仔细看了一次,但感觉是否会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象我们生活中处理问题一样,换了一种方式,可能新的方式也会出现新的问题。
  首句中原为:冷月寒辉吐。现改为:木落寒辉泻。
  按隐士老师的本意, ...
  很高兴与网蛙探讨。
  你认为,“寒辉”本写月,但从改过的字面理解,就不再是写月。而是写“木”。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有误,我认为主语已经置换。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这一句仍在写月夜。原来的“冷月寒辉”从字词的简约角度看,有意重之嫌,“冷月寒辉吐”,着一“吐”字,凝月认为“吐”字太张扬,破坏了秋夜的阗静,宁谧的氛围。凝月的分析有一定道理,故采纳之,换一“泻”字,“泻”中有宁静和与世无争,更有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理。(凝月语)但换一泻字,冷月与寒辉的意重现象就更加突出,所以就增加了“木落”。“木落”是指在月夜能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从另一个侧面突出秋夜的阗静,也就是以动衬静。修改后,同样写月夜,意境显得更深远,“木落”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夜的阗静,“寒辉泻”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月夜的宁谧。意境远比原来的有开阔的多,(原来只有一个意象,现在则有了两个)并不是主语变,而是意象得到了增加,月夜阗静的意境更加开阔。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一诗,首联就是“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可见用木落写秋天,一句有两个意象,这种写法古人早已有之。
  从字面和意境看,“雁飞残月西”要比“空山雁影西”要好,虽然“残”有刻意而为之嫌疑,但意境与刻意两者相比,我更看重诗中的意境。故对此作了修改。
  “诗酒兴”从字面上看,容易理解。即借酒助诗兴。至于你说的语法问题,其实,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没有语法可言。著名的诗词专家周汝昌认为这是由汉语的“特别组联机能”所决定的。他说,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可有一个动词,句中没有动词,这在西方文学里是不可思议的。但就是这十个名词,形成了最脍炙人口的名句,你道奇也不奇?!“诗酒兴”理解为“借酒助诗兴”也就不足为奇。
  对诗歌的修改,我不是心血来潮,一般都有所顾及。但也可能有顾及不到的地方,所以帖上来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如对乌镇上阕的看法,注重韵律的认为用三个去声,声律上不够和谐,而你认为原来的意境很美,修改后会破坏意境的美,斟酌再三后,决定采纳你的意见。但下阕我认为还是修改的好(可见乌镇一词)
  此诗也一样,我是很看好这首诗的,“夜阑诗酒兴, 魂断一声鸡。”就是我那时真情的流露,要说出彩,我个人认为这两句最出彩。虽谈不上你说的“有一种苦吟灯下到天明,如春蚕在吐丝,又如夜莺正啼血”的精神。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的举动却使我一生受益非浅。我们那时代上山下乡的人,现在大多下岗,成了半文盲,而我则有幸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并获得高级职称。而在一切,与“夜阑诗酒兴, 魂断一声鸡。”的经历密不可分。
  写了这些,只是想与网蛙探讨。我一向认为,作品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这就是我想修改的动机。如果言之成理,我是会虚心受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9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静夜苦吟

  “我一向认为,作品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这就是我想修改的动机。”
  非常赞同隐士老师这话。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任何东西都只有最好,没有更好。我也非常高兴和隐士老师探讨,包括很多我本身不懂或是一知半解的问题。在我看来,这种讨论的气氛和治学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这一段来,我也从您身上学到不上东西,既是您言传的指点,也是您耳濡的默化。
  蛙蛙尽管年轻一些,帖中有时也坚持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所以在回帖中,既表赞同之处,也有坚持自己的认识之处。所以,对于BBS上的很多首肯和争论,均出于自己心中的认识。作真诚的赞赏,作诚挚的批评,不作唯心的恭维,不作巧言的舌辩。所以,很多时候我已越过了年龄的界线。故一直期望和隐士等良师益友,在BBS的大道上,在欣赏和争鸣中,意气相投,求同存异,带给我们的却是快乐和进步。
  说点题外话,应当说也是我任关东舵主以来,一直想坚持的BBS的发展方向:既是快乐共享的乐园,也是学习进步的校园。构筑一个健康BBS的三大支柱:一是打造精神家园主题;二是弘扬理性争鸣主旋;三是走以论治坛和以论建坛之路。并以此为志,与大家共勉。
  再次感谢隐士老师的回复,应当说在你的感染和帮助下,我终于作了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律诗吧。但不知好还是不好,帖已发,望斧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9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静夜苦吟

下面引用由网底之蛙2005/11/29 02:50pm 发表的内容:
   再次感谢隐士老师的回复,应当说在你的感染和帮助下,我终于作了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律诗吧。但不知好还是不好,帖已发,望斧正!  
    初步已看,先恭贺一下,初次执笔能写出这样,不简单。斧正谈不上,但有益的商榷,还会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1-30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静夜苦吟

    下面引用由网底之蛙2005/11/17 12:13pm 发表的内容:
    天涯,有机会再做点《雨竹韵》那样的帖,我觉得比较好。主帖能容进很多网友的帖子,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能让大家重温坛里的旧作。还有一点,你做起来轻松些,就不必只为一个人做了。有机会把隐士老师的帖子也 ...
    跟在蛙后面,赞下,,然后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6 02:10 , Processed in 0.07255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