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8|回复: 9
收起左侧

[转帖]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3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华在 2006/08/03 01:27am 第 1 次编辑]

程万军的BLOG:单从剧作的“出彩率”来看,以东北文化为底蕴的农村剧目前已经达到了笑傲华夏的辉煌与“傲慢”。从昔日赵本山的《刘老根》系列到日前央视一套热播的“土的掉渣”的《插树岭》,都是尽情张扬东北文化的极致写照……
  
  很久以前就想对纵横全国的东北文化表达一点冷静的思考,而今终于赢得了一点时间。我虽然也算个东北人,但却对东北文化的“繁荣”局面既感到自豪,又对“繁荣”发展的一些方向感到怅然。
  东北文化自有其傲慢的资本。东北人“实在”,实在得令人大赞“都是活雷锋”。除了家喻户晓的“老张出差到东北”,还有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笑话,某南方打工妹,为其伙伴发电报,只写了六个字:“钱多、人傻、速来。”说的好象就是东北。
    东北人粗犷,粗犷得让人草木皆兵“黑社会”。有人告诫朋友:“千万别惹东北人,和东北人吵架不超过三句,他的拳头就到了你的脸上。”
    东北人幽默,说出话来就让你喷饭。于是有了“出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之说。
  但是,透过这些公认的值得东北人傲慢的“本色”,其实还有一些东北人的精神底色更容易引起偏见,那就是:“实在”中也有近似伪的“伪豪爽”,粗犷也有近乎粗野的“狡黠”,幽默中也有损人的“失德”……亦正亦邪,“二律背反”。
  “实在”东北人“二律背反”的性格成因,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期,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实行了十几年的法西斯统治,奴化教育和高压政策,扭曲了部分东北人的传统性格,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想方设法地“糊弄洋鬼子”,这样一来,便在东北人淳厚质朴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又增添了一份狡黠。
  透视东北文化,不能不提赵本山,提起赵本山,我宁愿称其为“杰出的东北民间艺人”。这决非由“土”与“洋”分出的高低。事实上真正文化艺术成就也与“土”、“洋”无关。
  比起一些带了“洋气”的所谓“艺术家”,赵本山这位“杰出的东北民间艺人”的艺术魅力是独领风骚、令前者望尘莫及的。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某些舞台异化为秀台,而且更主要的是由于我们所谓的“艺术家”附庸风雅的太多了,根本脱离群众。如今东北文化之所以四面开花,大概也是比较下的“自豪”得来。
  东北文化的最大可圈可点之处,正是一个“土”字。他们表演的作品最大程度地远离了虚伪,是在真实基础上极尽夸张之能事的民俗,所以必然受到饱经“高、大、全”煎熬之苦的大众欢迎。这一点无可厚非殊为可贵。本人在20多年前的少年时代,听过一次赵本山的成名剧东北拉场戏《摔三弦》便无法忘怀。无庸讳言,东北拉场戏脍炙人口,东北文化的本色魅力余音绕梁。
  包括赵本山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东北艺人都不怎么在乎“专家”褒贬,却很重视观众的意见。也就是说,他们不在乎雅而执意于俗——这既是他们的优势又困扰着他们的发展。
  重视观众的意见应该跟媚俗区别开来。作为一种文化生活,民俗文化尽可以发扬光大。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却绝对不能停留在一个“俗”字上。尤其不能停留在一个主题肤浅、是非模糊的民俗艺术中。这恰恰就是东北文化的局限。   
    东北文化演艺圈里为何出不了杰出的艺术家,而大多只能是流于平庸的滑稽艺人?演技上的差距倒是其次,文化与思想上的差距,即对生活、对人生认识的深度的差距才是根本。明明是社会偏见歧视农民,小品《说事》中本身就是农民的“黑土”却一再讽刺挖苦“农民白云妄想当名人”。一些二人转小品要么无情地嘲讽农民的愚昧,要么虚假地表现农民的幸福,就是视而不见农民的生活现实,找不到农民的真实感觉。观众一天天被这种低下的市井意识“忽悠”着。
  “忽悠”的本质是吹嘘与诱骗,它一点也不“人文”。东北文化不该是“忽悠”的代名词,不然,它有成为落后文化象征的危险!
  对以民间艺术为主的东北文化大谈“人文”,显然是种苛求。但对任何人来说,谈谈“精神”也不算多余,因为我们比较缺这个,作为一个东北人,真诚地希望东北文化不要停留在仅是一种情绪的满足而远非现代文化“精神”的呐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哈哈,风华将这篇"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发在关东舵里,让我这喜欢赵本山的东北人可是不太苟同哈.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土"才是赵本山魅力所在,如不土也就不是赵本山了,当然东北的文化并不会因有了赵本山而沾沾自喜,只能说赵本山的作品让全国人民接受,是东北的骄傲,也只是东北文化的一部分.想到哪就说到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3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赵本山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的作品扎根土地。说到底,民间的、民族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
  东北文化的极大繁荣,故然和赵本山这些年的小品的推波助澜有关,我想还有一点,就是语言的影响。普通话是以北方的方言为基础。这就意味着,南方的很多东西,因为受方言影响,终于走向全国难度更大,特别是一些语言艺术为表现载体的东西。
  一点个人认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贴近生活有艺术才有生命力,贴近生活的论坛才有生命力,东北小品艺术体现了大众文化的一个形式和方向,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此我更关心的是关东分舵在东北文化的浸染下也能走出低谷走向新的高峰,为网络论坛增添一份光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风华的<东北文化的傲慢和偏见>读后觉得应当首先弄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艺?在我的理解中二者不是一会事.二人转是民俗文化,但她只是东北文文化的一部分.......赵本山是民间艺人还艺术家我们先不说,那么赵树理是民间的还是......东北文化是否傲慢和偏见要全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我个人很喜欢东北人的真诚豪爽.喜欢东北二人转的简单明快.所以,第一次上唐宋论坛,就不知不觉进了关东.一点也不觉得东北人与"傲慢"有什么关系.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下面引用由燕子飞时2006/08/04 09:27pm 发表的内容:
我个人很喜欢东北人的真诚豪爽.喜欢东北二人转的简单明快.所以,第一次上唐宋论坛,就不知不觉进了关东.一点也不觉得东北人与"傲慢"有什么关系.嘿.
我转的此贴,主要是想讨论一下东北文化这一问题,东北人和东北文化是很兴趣的话题。东北曾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好象比东南沿海地区落后一些,但是现在正在提升中,真正的强国之梦还是要靠重工业的发达和强大。所以,东北不但有三宝,更有东北的工业和文化的长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5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下面引用由燕子飞时2006/08/04 09:27pm 发表的内容:
我个人很喜欢东北人的真诚豪爽.喜欢东北二人转的简单明快.所以,第一次上唐宋论坛,就不知不觉进了关东.一点也不觉得东北人与"傲慢"有什么关系.嘿.
  我也比较赞成燕子说的。其实,东北文化给人的感觉恰恰是缺少傲慢,如赵本山的小品和电视据《刘老根》,应当说更反映一般人的生活。恰恰是很多自以为是的作品,脱离大众,远离现实,象高高在上的精品,雕刻的痕迹过多。方有傲慢之感受。
  感觉希望大家都来争鸣,友好的争论,共同学习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刘老根???没看过。
想了解东北人的幽默应该去看一下央视以前新闻会客厅采访何庆魁的那一集
想了解东北文化就去真正的农村去呆上一段时间。
什么叫杰出艺术家??去北京找,好几年没出新歌的所谓歌星,一辈子没演过几部戏的所谓影星所谓艺术家一抓一大把。
艺术,文化,都是为人服务的,不要硬把它凌驾于人之上
不要做那种站在高处大喊要为艺术献身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只想追求时髦吸引眼球的白痴,更不要做一个只会在电脑前指东指西却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好象我就是这样的人哈,嘿嘿)
这类帖子转来也是个反面教材,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东北文化的傲慢与偏见

下面引用由无翅蝴蝶2006/08/06 03:17pm 发表的内容:
刘老根???没看过。
想了解东北人的幽默应该去看一下央视以前新闻会客厅采访何庆魁的那一集
想了解东北文化就去真正的农村去呆上一段时间。
什么叫杰出艺术家??去北京找,好几年没出新歌的所谓歌星,一辈子 ...
是的,事物不光有两个相反的面还有各个不同的交错的面,每一个面都要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13:10 , Processed in 0.0818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