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0|回复: 8
收起左侧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静风凉,小舟轻荡,烟迷两岸华灯。
执手凭栏顾,玉兔东升。
惹得千家注目,多少事、且问苏兄。
圆缺夜,悲欢与共,自古难平。
  
浓情。此回见了,先说起吴刚,愿作新朋。
叹月宫人寂,娥梦初醒。
只盼琼楼置酒,琴瑟曲、缥缈轻盈。
心儿念,双双举杯,一醉今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2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 

老梦先生,这是词吧,先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 

下面引用由如梦久久2007/09/12 21:16 发表的内容:
老梦先生,这是词吧,先学习了
凤凰台上忆吹箫 按律填词

⊙仄平平(句)
⊙平⊙仄(句)
⊙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句)
平⊙仄(豆)
⊙仄平平(韵)
平平仄(句)
平平仄仄(句)
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
仄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句)
⊙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句)
平⊙仄(豆)
⊙仄平平(韵)
平平仄(句)
平平仄平(句)
仄仄平平(韵)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
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
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1)据《词谱》引《列仙传拾遗》载,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把善于吹箫的女儿弄玉嫁给他为妻,萧史便教弄玉作凤鸣,后来果然引来了凤凰。秦穆公为此筑为凤台给他夫妇居住,几年之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离去。本调即来源于此一传说,九十五字,二十一句,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2)起二句和九、十两句均四字对,第四、五句,均四字,上加一字豆。后片换头,首为两字句,均作平声叶韵。一般均不叶韵,叶韵从易安始,形成定格。第三句五字,别家都作上一下四句法,如果这样,第一字应仄,第二字可平。(3)例词为李易安早期乡居将与丈夫别离时之作,写得感情细腻,真率可爱。前片写早上香炉里的香料早已烧尽,床上的红锦被乱摊着,起来后连头也懒得梳。古代妇女是非常讲究梳头的,现在“慵自梳头”,可见词人心里不是滋味。由于不愿梳头,所以让镜匣堆满灰尘也不揩拭,太阳一直照到帘钩上,也不管它。一句话,都是因为“生怕离怀别苦”,话到舌头,也欲言又止。也许这种离愁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所以说“新来瘦”。这瘦的原因,既不是因为多喝了酒,也不是因为遇着秋天,究竟是什么,词人不作正面回答,这样可以同上文“欲说还休”相呼应,做到含而不露。换头首句用叠字,是词人的创新,旨在加强语气。休休,即“罢了”的意思。看来这次分别已成定局,即使唱千万遍留别的《阳关三叠》,也无济于事了。词人一想到丈夫此去几乎象桃花源的武陵人那样难以重见,又想到自己被关闭在重云密密的妆楼上,有谁知道我终日凝视着远方呢?恐怕只有楼前的流水了吧!用楼前流水反衬作者思念之深,艺术手法颇为高妙。结尾三句意思递进,层层深入。词人听到夫妻要分别的消息,产生新愁;丈夫走后,思念更切,自然要添“一段新愁”。这三句以“凝眸处”三字同上文相接,波翻浪叠,不露痕迹,加上词句明白如话,笔意酣畅,俱见作者功力之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2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 

问好老梦,临近中秋,望月感伤寄情,千古话题.
词不错,约感口语话了一些.上下片之间,也似缺少一种提升之力.未必对,供参考.
蛙也写了一首怀乡之诗,因怀乡,发往了西南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13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梦123在 2007/09/13 13:24 第 1 次编辑]

多谢网舵点评!
“口语话”我以为正是这类婉约词派的一个特点,而上下片的过渡是平淡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3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 

欣赏,就是不会写。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3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 

下面引用由老梦1232007/09/13 08:29 发表的内容:
多谢网舵点评!
“感口话”我以为正是这类婉约词派的一个特点,而上下片的过渡是平淡些。
“口语化”对于诗词而言,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亲切自然。赞同此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3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 

轻愁点点
很喜欢
抱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1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凤凰台上忆吹箫 

下面引用由柏拉图2007/09/13 12:45 发表的内容:
轻愁点点
很喜欢
抱走了~~~~~
谢谢柏拉图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9 10:03 , Processed in 0.0794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