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1|回复: 1
收起左侧

带你逛一逛北京的胡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29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它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这些朝代的鼎盛时期,帝王为了“建皇极而隆上仪”,“袭周官之制,度地居民”。北京城以皇宫为中心,街道全部按经纬排列。正规的胡同,集中在皇宫附近的东西两侧,沿街道由南向北整齐地排列,其中居民多为皇亲贵族。简陋的胡同,大多在离皇宫较远的南北两个方向,其中居民多为商贾平民。胡同中主要建筑,几乎全部是“四合院”。这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对称形式围在一起构成的封闭式建筑。根据其中居民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它有繁简大小之分。高官富贾的大四合院,建筑考究,庭院廊柱、雕梁画栋,附带前后跨院。平民百姓的小四合院,构筑简单,门面狭窄,房墙低矮。胡同,实质上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一个紧挨一个地排列起来的四合院之间的通道。为便于采光,讲究的四合院都坐北朝南,其排列结果,胡同多数成为东西走向。为了便于沟通,在较大胡同之间又有许多南北走向的小胡同。整座北京城,如同放大的四合院,东西南北基本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壮观,周围加高墙以矩形圈围,整齐划一。
  清末以前,中国尚处于落后的自然经济状态,封建意识中经商也是下等之事,故北京是个以帝王贵族为主的游手好闲、玩乐消费城市,其生活景象种种,大多集中在胡同中。四合院是那个时期生活形态和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历经朝代更迭,沧桑变迁,到清末,四合院式的一统的封闭中国,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胡同的格局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形式,新形成的胡同,多数集中在城外,其中建筑参差无章;许多旧有的胡同,不再整齐划一,居民成分也有所变化,胡同面貌到此由盛向衰。这是北京胡同随着封建制度开始瓦解的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向。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处在极不稳定状态,内战频繁,外辱不断,北京城市环境得不到治理,胡同面貌愈加颓败,很多独家居住的四合院,变成多家合居的大杂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同面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胡同中的许多历史、文化的珍贵遗迹,遭到人为的破坏。改革开放使北京发生很大的变化,很多胡同被推土机推掉,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许多居民搬进新建的楼房,曲折的区区胡同、封闭的小小四合院,当然不能承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文化急剧更新的强大冲击!今天的胡同,像一件逐渐被废弃的旧有生活器具,在外来游客和许多北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黯然失色。
  尽管如此,在北京的市区内,胡同仍占据着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居住着约半数的人口。胡同不仅过去是,而且现在仍然是许许多多北京人生息与共的地方。如果把每一条胡同都串联起来,可以组成一座新、旧北京在历史交错、重叠、位移过程中的胡同的“万里长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30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带你逛一逛北京的胡同

下次去北京一定要去逛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5-5 15:38 , Processed in 0.0742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