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5|回复: 5
收起左侧

[转帖]“七十二沽”来历的传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11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津旧时的别名又叫津门、津沽、沽上。称津门是因为明朝初年设军事卫戍之地天津卫,它正处京畿门户,所以叫“津门”。又因天津古时名直沽,所以设天津卫之后,也称津沽。而津沽、沽上的名称更与河流的名称有关。沽是一条古河名。沽河故道在今通县以东,并有东西之分。东沽河即今潮白河、蓟运河等,西古河即今北运河、海河。所以沿沽河两岸的村庄名称多带有沽字,像三岔沽、小直沽、大直沽、塘沽、汉沽等。天津自古有“七十二沽”之说。实际上不只这么多。如果把天津、宁河、宝坻、蓟县、玉田、丰润诸县叫沽的地方加起来,共有81个沽。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沽,还有一段传说呢!古时海河一带的居民以打鱼、割草、熬盐、贩盐为生,收税的官员很少来到这里。到了汉朝,这里已变成人烟稠密、繁荣、富庶之地。朝廷开始重视海盐生产,征收盐税,就在当时渤海郡章武县的大直沽设置盐官署,钦命盐官长坐收盐税。那时实行包税制度,超征部分,全归盐官长自有。盐官长带的千余兵卒,分驻沽水两岸,海河上下。不分盐户、渔民或种地、割草的人普遍受到勒索、威逼,甚至坐监狱或被打死。
    不义之财发不得。有一年盐官长突然得了大病,背上长了个碗大的疔疮,疼得钻心。侍卫们又是求医问药,又是请术士巫婆设坛作法,也不见好转。一天夜里盐官长做梦:他被两个公差抓进一座宫殿里,金甲力士踢得他跪倒在地。只见殿上坐着一位白胡子老人,手持大锤,怒容满面。老人说:“我乃古水真君,自从来到这里,万民康乐。想不到,你这贼子敢逞淫威残害生灵,罪大恶极!”盐官长狡辩,老人举锤便朝盐官长背上疮口打去。疼得盐官长求饶。第二天夜里,盐官长又做同样受审的梦,因他打死、逼死的百姓数千,要把他斩首,吓得盐官长哭叫惊醒。
    侍卫们请术士来给盐官长圆梦。术士说:“古水二字合为沽字,古水真君乃是沽水的水神。想求宽恕,只有祈祷悔罪。”盐官长忙问:“如何悔罪?”术士想了想说:“免除沽水一带捐税服役,叫百姓安生,神人自会宽恕。”盐官长忙点头称是,马上吩咐差役,供起古水真君牌位,早晚焚香拜祝。又贴出告示,沽水两岸的村庄和以“沽”为名的村庄定为免税区。告示一出,被豁免的村庄当然高兴。其它村庄,一听说叫“沽”的村子可以免税,也一阵风似的把村名改成了“沽”纷纷呈报,请求免税。不到一年,呈报备案的竟达80多沽。据说当时不论肩挑、船载的任何物资,只要插上某某沽的白旗,就能畅通无阻。盐官长一看,叫沽的村庄太多,如果都改为沽,税收就没有了,才又出了一张告示,再不许以沽取村名。
    后来这些带有沽的村庄,有的成了市区,有的与其它村庄合并,改名,也就难以说清有多少沽了。然而天津的别名“津沽”、“沽上”还常有人沿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4-11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七十二沽”来历的传说

话说天津味:话“沽”
  所谓“沽”,就是“小水入海之名也”。天津河多,水多,因湾洼形成的水沽也多。历史上,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寻芳步步踏青来,柳外何人筑钓台?七十二沽春水话,午景声里野桃开。”清代诗人查昌业的《即景》诗,活画出了“七十二沽沽水阔,一般风味小江南”的北国江南的风景画。

  几个世纪的沧桑风雨,如今野桃花早已依稀难寻,月季花却满城争艳;沽水涛涛东去,滦水、江水滚滚而来。七十二沽哺育了津沽大地,饮水思源勾起无限遐思。据清光绪年间《津门杂记》记载:天津的七十二沽,在城区内的实为二十一沽。有“河形有如丁字之象”的丁字沽;有“欲知春浅深,但看花开未”的西沽;有南北运河交汇的“丁沽风物久闻名”的三汊沽;有天妃宫西庙所在的小直沽;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大直沽;有“命名以咸,而沽水甜淡”的咸水沽;有“不是桃遮即柳遮,清流活活稻田斜”的葛沽;有“耙如云望不穷,泥沽西去葛沽东”的泥沽;有历史上荒芜,今日成水产品集散之地的草头沽;有以姓氏命名的邓善沽、郝家沽;有“崖岸如山峙如台,寒笳吹处阵云开”的大沽等等。按该书记载,二十一沽之外,其余各沽,在宝坻、宁河县内。
  光绪年间的《重修天津府志》,还列出了在宝坻的二十九沽,在宁河的二十二沽。有趣的是,在城区的二十一沽,今天大都仍在,当然今非昔比。宝坻的沽,现实存28沽(村),宁河现实存19沽。这些沽中,有很多与历史记载相吻合。如宝坻历史上大、小骆子沽,现今为貉子沽,据传明代山东一户难民逃荒路过此地,因车轴中断,在这里落户建庄,并因地势低洼,有貉子居住,故名。宁河历史上的捷道沽,现在分为前、后、小、中捷道四沽,因明代燕王扫北,在此设捷报站而得名。
  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是历史事件的见证。处于入海口的大沽,历经鸦片战争、庚子之役的炮火洗礼,记录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镌刻着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豪情。沽具有很强的拓展力,它是历史脚步的见证。原来只有几户人家的渔村塘沽,如今发展成对外开放的名城。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是爱国爱乡的见证。
  出生在三汊沽边的艺术大师李叔同,民国初年写的一首《忆儿时》歌词,就唱道:“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此后李叔同为母校文昌宫小学写的校歌,也有这样的歌词:地灵人杰,精神腾跃,“君不见,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坐落于西沽“桃柳堤”之侧的北洋大学堂校歌中,也有“花堤蔼蔼,北运滔滔”的歌唱。今天,沽河改造,沽水清清,花红柳绿,如画风景。沽上人家,更有唱不够的沽水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8-26 16:5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4-4-1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七十二沽”来历的传说

    每个名称都有他的由来,中国文化无处不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1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七十二沽”来历的传说


    只可惜“大直沽”不再是万年安全岛了,下雨就成小海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15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七十二沽”来历的传说

    下面引用由燕呢喃2004/04/14 10:40pm 发表的内容:
    只可惜“大直沽”不再是万年安全岛了,下雨就成小海河!
    有人知道大直沽,我真的很高兴。我妈妈家现在就住在大直沽,现在已经好多了,很少出现以前那样的情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4-16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七十二沽”来历的传说

    又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8 08:31 , Processed in 0.0756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