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4|回复: 10
收起左侧

[原创]-----在集里有个问题

[复制链接]
bty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29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30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集里有个问题

有些深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ty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集里有个问题

问好小白:)
汗~~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ty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7-4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5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集里有个问题

下面引用由bty062006/07/04 06:20pm 发表的内容:
舵主也好
不需

有汉语就可
...
嘿嘿,晕晕的~
等你把“?”拉成“!”后,贴过来让我们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ty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集里有个问题

呵,我不认得路呢~劳动小白贴过来,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ty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7-8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1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集里有个问题

呵,这话题似乎很有深意~:)
刚刚在网上搜索了一通,有一篇很有意思,嘿嘿,贴过来看看:)
道士与中国
 ——再谒鲁迅(18)
作者:石地

    鲁迅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道理者,懂得中国大半。"生动警辟,耐人寻味。
  先看所持的教义。佛、耶、回诸教,皆论述谨严,不容妄说;而各教虽千差万别,但要其信徒以当下的牺牲作未来的投入,则宗旨一;而且都另拿一个世界,从旁监视着我们。而道教呢,从“道可道非常道”的根源起,就是模模糊糊的,各人尽可以由着心性去“格物致知”;且无论是李耳君还是张天师,包括玉皇大帝,都并不指责人生有“冤孽”、“原罪”或是“大过错”,也不要求人们放弃种种欢娱的诱惑,既不会给人生先不先就背一个大包袱,又不要人们勉为其难地忍苦,甚至还传授种种“养生之道”——从饮食男女到采气养神,一应俱备,完全是俯向世俗,“为人民服务”的!
  再看所定的仪式。佛教有参禪打坐暮鼓晨钟,居士在家也得拜佛修行;耶教则有祷告礼拜划十字念阿门,马虎了就是违规;回教更是一天要下跪好几次,连朝向都有讲究。然而道教呢,谁可曾听说过类似的繁文缛节吗?就连那从孔夫子之前通管到马克思之后的“五千言”,也没听说要求道士们去背书--与和尚念经、教士布道、阿訇们要拿《古兰经》当法律条文相比,信道教简直就跟玩儿似的!从“诗仙”李太白到“拳王”张三丰,无论潇洒倜傥还是诙谐调皮,都“信”得下来,那“道规”的弹性也就可想而知——“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完成得如此之好,想反感都难!
  最后来看执行教义的行状。和尚、尼姑,多不食人间烟火,而且喜欢“讲经说法”——单凭这句话在民间的用法,就知道这样干是不受欢迎的;传教士们,则大抵爱挑剔世俗生活,虽然自己的道德情操确实比较谨严,一但对我们的生活指手画脚,难免招致反感;一个个阿訇更了不得,既是胡大的使者,又是信徒的法官,天上人间拿给他管完了!而道士们在生活中却从不装正神,连玉皇大帝都自带着{“王母娘娘”;在特别需要说鬼话表天意的法事场合,道士们也一定要先来一段“附体”的前奏——那就是说:如果有什么话冲撞了事主,概与本道士无关!
  ——由此看来,要“懂得中国大半”,就需明白:一、不要把话说死,让人躲闪不得;二、好好协助人家享福,不要对人生“干涉内政”;三、管束人要会睁只眼闭只眼,“顺其自然”;四、“多栽花,少挑刺儿”,要注意做“好人”;五、不要“自高自大”,要“灵活机动”,给自己多留余地。
  ——如此解读,不知鲁迅先生给不给判及格?但如果这样就及了格,则请先生再饶我多问一句:道教“道”了三千多年仍到不了国门之外,甚至在国门之内也在抱怨“天下名山僧占多”,症结亦在此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bty06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03:40 , Processed in 0.0824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