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9|回复: 2
收起左侧

论思而不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空谷清音在 2006/03/08 09:14am 第 5 次编辑]


论思而不书
先贤苏格拉底终生不曾著述,坦言:任何尝试对哲学的著述并不哲学。思而不书给久已远去的古人又平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先秦诸子也多务心得而轻著述。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哲学?他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其本身的价值?
何为哲学?哲学何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对于自身的确定一问千年,或许已经影射了问题的答案。最初在古希腊,哲学这个词即是爱智。他体现的是对智慧之爱的意愿。他作为一个过程和态度,自身并不等同于智慧。世上总会有些人不仅仅满足于生活中的行为和结果,想要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种种现象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本质?所以人们常说哲学是一种非常奢侈的事情。当日常的劳动大多被奴隶所承担,雅典的自由民自然而然的能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艺术和哲学中去。反思之潮,蔚然成风。人们纷纷在街道广场上高谈阔论。历史意义上的哲学就这样开始了。人为什么是特殊的,无与有,一与多,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古老而素朴的哲学就这样被思维与探讨。抵制著述的苏格拉底在广场上用诘问法,引导人们疑惑并反思他们信仰的前提。通过这样的方式,普遍的概念一一被冥思。
古老的哲学并没有今天意义上的诸多术语和概念。他们素朴,本真,对于真与善加以把握。哲学需不需要术语?作为后来发展成为的一门学科,他当然需要。但这些术语所组成的东西是不是真正的哲学?并不是,那只是被书写的哲学,并被加以不同的符号和标签。由于哲学研究对象的全体性和或然性,其本身是超言绝象的。哲人为了一种新的反思和概念相应创造一种说法或词汇。这词汇就是思维的副产品。当他被书写时,又成了语言的副产品。无数的著述给哲学画了一幅幅不同的肖像。当哲学被学科化之后,书写记录的哲学又这样成为了哲史。现在就来看看这些被书写的哲学,从而让我们了解哲学是如何的难以被书写!
当苏格拉底的对话录被他的弟子柏拉图著述之后,对这些对话录中思想的区分就成了当今哲人的课题之一。文字有时并不能替人说话,而语言有时也并不能契合思想。前人后人思想上的分歧通过文字间的征伐血流漂橹!黑格尔曾形象的比喻哲学史为一个厮杀的战场。总有人扬言哲学的终结。哲学并没因此而终结,反思对象的全体性和或然性,为哲学生命的永恒打上了烙印。哲学的终结只是后人妄图推翻前人理论大厦而吹响的号角。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中首先为哲学的学科化书写了重要一笔。他将哲学定义为物理学之上,即形而上学,以区分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他以第一哲学的身份研究本体和普遍原则。而当今天“形而上学”这四个字作为逻辑的反面在初中政治课上被大加诋毁时,这真是文字的悲哀。由于哲学研究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困境”,即人们不可能在思维全体时将思维主体排除在思维活动之外。没有认识的主体就谈不上认识的对象。所以全体的不可思维反倒成全了哲学的永生。也成全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在此不得不提声名显赫的怀疑论。它将一切确定的东西都消解了,它指出确定的东西都是虚妄的。由于一切的认识皆主观,一切对象皆通过感觉作为媒介。怀疑论并不怀疑地,十分确定地证明一切非真。这本身是一种主观与独断。但在逻辑上,它又是非常可怕并不可反驳的。它袭击着一切其他的哲学,一切其他的哲学却又无法克服它。而温和的不可知论倒是对不可知的东西(诸如上帝,死生)持保留态度。在这点上,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道家的“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皆与此贯通。
基于对全体无法克服的巨大障碍。研究的主要范围至近代立即转变为认识论。领地从探讨存在,缩小至探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随即而来的大陆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纷纷大量著书立说。其中不乏诸如“我思故我在”这样的卓言妙论,但堡垒依然如故。被休谟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的康德开始着力于考察认识的能力。为此他写了著名的三大批判。被惊为天书的《纯粹理性批判》向来被哲学界极端重视。由此建立起来的批判哲学体系由于被书写与被言说而又显得矛盾重重。因为考察认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认识,它不能达到目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这目的。哲学追求全体,追求完满,可一旦书写立论出来就真如把镜花水月般思维的艺术美扭曲成猴子捞月般的现实悲剧。
于是有人再也忍受不住了,再一次有人站出来说要终结哲学。现代哲学两大天才之一的维特根斯坦忽然说:“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为了终结以往的哲学,他认为这是由于没有把哲学说清楚的原因而导致的混乱。继续着伟大的圈地运动。在语言转向后,哲学从为思维划界又缩小到为思维的表述划界。这样就很明显得又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并无太大障碍与混乱,而在哲学表述中就如此的混乱不堪?越来越多的术语使原本复杂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就像一只苍蝇,嗡嗡地在窗户上乱飞,却不知道出路在哪。
这么兜了一圈,所有重大的哲学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所展现的都只是哲史上不同的“意见”。那么哲学的意义在哪?既然有所言说有所著述都是一种主观与意见。人们不得不反思究竟什么才是哲学真正的意义。因为如果你在言语文字中不做任何判断,保留一切的可能性和或然性,那你等于什么也没说。但如果你一旦对全体或存在下了定义和判断,却又成了一种主观和独断。即苏格拉底所说的:“尝试对哲学的著述并不哲学。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哲学的?
在此我们不禁想到了佛学中的一种说法,或可给人很大的启迪。佛学中有一个二谛论,即所谓真俗二谛。真谛不可说,可说即俗谛。释尊终生不著,对此早已是妙参造化了。既然一切所说法皆俗谛,所说法不是一无所用了么?并不是,在超言绝象的真理面前通常需要一根指向它的手指。它并不是真理,但经由它,能让你看见群星璀璨的真理的夜空。而言说就是这根手指,它只是一种指向,一种昭显。哲学存在于思维之中,一切对全体的反思都体现了一种思维的张力。思辨的魅力也在于能让你看到尽头,对于思维的界限产生敬畏。拈花一笑就是思维在共相中碰撞而产生的美丽火花。这是何等超妙的境界啊。
而当思辨的火花在心灵中生根发芽之后,对于真理全景的眺望就成了一种自觉的冲动。犹如苍鹰在天宇中翱翔。他不可能穷天尽宇,却能永享无可言说的翱翔天宇之趣。庄子曾言:“六合之外,存而不论。”这是何等雄奇的识见啊。爱智,不在于追求到什么,而在于追求本身,即--思。思辨本身能在生活中体现识见的力量。哲学可以被书写也可以不,但其本身并不存在于著述之中。哲学是一种思维的运动。在哲史上所产生的所有问题,你都可以通过反思得到各自不同的图景。所谓思,超言绝象,神游物外。哲学发展到今天,诸多的著述所体现的只是哲学作为一门规范化的学科的辉煌。本身却依然形而上着。思维的主体是人,以个体思全体这真是一个神圣的悲剧。书本哲学研究的范围在一点点的缩小和明细化。当一切都被确定之后,作为学科的哲学或许就真的被终结了。但“爱智”却因为存在着不可知而得以永生。无怪乎黑格尔曾坦言:“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精神力量的信仰是研究哲学的第一条件。”他也的确是勇气可嘉,著述甚丰。而大勇的他又说了另一句更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承认真理不可知这个前提,那真是无法了解,为什么我们还要耗费精神来研究哲学。”对于创建体系情有独衷的他是死也不接受真理不可知的。虽然如此,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他这根粗壮手指的指引下也能看到夜空中的一幕繁星。
真正的哲学或许就是这样一种思,步在无垠的暗夜之中,通过思辨的火花努力为自己点燃一些火光,他让你看到自身,也让你看到尽头。在飘渺的崖边,被无尽的远景和崖边的自身激荡的心旷神怡。哲学的止步,就是神秘的开始,在那,或许就真的一无所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思而不书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4-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思而不书

    下面引用由空谷清音2006/03/08 09:04am 发表的内容:
    论思而不书
    先贤苏格拉底终生不曾著述,坦言:任何尝试对哲学的著述并不哲学。思而不书给久已远去的古人又平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先秦诸子也多务心得而轻著述。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哲学?他又是通过何种方式 ...
    喜欢这样的结尾,诗味的结语,问好水手。。
    “真正的哲学或许就是这样一种思,步在无垠的暗夜之中,通过思辨的火花努力为自己点燃一些火光,他让你看到自身,也让你看到尽头。在飘渺的崖边,被无尽的远景和崖边的自身激荡的心旷神怡。哲学的止步,就是神秘的开始,在那,或许就真的一无所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2 03:42 , Processed in 0.0771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