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7|回复: 17
收起左侧

二十四桥明月夜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3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
我是一座古桥,见证了这座淮左名都从古至今的繁华。热闹有之、破败有之、沧桑有之、悲欢离合亦有之,转瞬,都被雨打风吹去。
隋帝下江都,桥边曾经遍植红药。但世人匆匆的脚步自桥上而过,只为看那烟花三月百舟竞发的壮观,竟无人停下来一赏红药绝世的芳华。
世人的心是浮躁的,红药,则是寂寞的。
但红药却年年都在开着,人们常惊叹她的美丽。二十四桥畔,夜夜都有箫声响起,却见不到吹箫的人,只我知道,那是红药。
在月色如水的夜晚,红药也会化为人形,倚着桥阑,吹起她的箫。
每每箫起,便有雾开始弥漫,水面上便会有香味,似有如无地飘着。而雾中的红药,衣袂翩翩……
——红药,为何夜夜吹箫?为何这支曲子总这么忧伤呢?我忍不住问。
——这世上能解花语的人原是如斯的少……红药轻轻的说,似答非所问。
——有这样的人吗?他会来吗?我有些好奇。
红药不语,良久,叹息一声。
从叹息中,我知道,红药是寂寞的。

(二)
那一晚皓月当空,红药那支绿玉箫在月下盈盈如水。岸边的杨柳树下,来了位着青衫的书生,就立在红药的旁边。
我认出他来。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居扬州十年,他流连在楚楼秦馆,早是无人不识的青楼浪子,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红药在吹箫,还是那支曲子。箫声忧伤。
秋深了,风凄凄地吹过,他青色的袍角猎猎地响。看到红药,他眼中有刹那的惊喜,随后转为凄凉。他可是后悔,十年来夜夜听到箫声,却首次在深夜来到二十四桥?
烟水迷离,我听到他随口念出四句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红药的箫声梢停了停。这是她等待的人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箫声再起时,我如石的心中,竟也酸涩难当。
他倾听良久,说了一句:“若有缘,盼以后终能相遇。”
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走了。是啊,纵有诸多留恋,又能如何?况且,在扬州他并不如意,他原该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驰骋的。
第二天他便离开了扬州,一乘官轿载着他,远赴京城监察御史之任。之后十八年直到他殁,终无缘再回扬州。

——红药,他是你等的人吗?
——红药,他还会回来吗?
红药不答,她在吹箫。
过了很久,当我头枕清波快睡着时,似听到她轻轻的说,三百年后,他还会路过这座桥。

(三)
三百四十一年过去了。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扬州城,在多次的战乱后,昔日的绮丽已无踪迹可寻。
我只是一座石桥,昔日天碧台阁丽、瘦西湖面上的衣鬟飘香,今日的四顾萧条、戍角悲吟,于我,只是烟云。
只红药,依然夜夜吹她的绿玉箫。曲子是安静的。红药说,心宁,吹出的曲子才会好。红药的心,宁了么?
许多的人,会慕名而来,站在杨柳下,听这不知何处传来的箫音,直听到夜雾沉沉,泪珠儿滚落。我只是奇怪,这么简单的一管箫,吹出来的曲子,会使人怅惘若失,徘徊莫名。

转眼三百年。
三百多年的时间,竟过得如斯的快。
冬至。夜雪初霁。有冷月,淡淡的照着。
这天色,原与任何一个冬夜并无不同,但雪后的宁谧中,不知何时多了丝丝缕缕绕鼻的清香。更令我惊诧的是,这么个寒夜,红药,竟盛开了。她原本,该躲在地气中取暖的啊。
朔风中,红药婷婷,姿容绰约。这白雪世界中的一抹嫣红,竟如此夺目。

暮色四合,寒水自碧。两骑瘦马,在桥边停下。
其中一个,身着青色衣袍,缓步向前。

我认出他来,三百年了,他竟似未变,虽然今日的他年轻了许多。三百年前,他走时三十三岁,而如今,他二十二岁。
我有些不解,少年意气,该是狂放不羁,但他的脸上,却有一份与年纪不相称的怆然。
他站在三百年前他站过的位置,清冷雪色映在他苍白的脸上。红药,在他身边无声摇曳着。

他凝视红药良久,忽然对仆人说——拿纸笔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稍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夜是如许静,隔着一段距离,犹能听到他笔端运劲的声音。
寒意侵人。但他一定不会觉得冷,因他身边的红药,正张开衣袖,替他挡住那一方寒气。
他走时是深秋,来时是严冬。但对红药来说,他是诗人也好、是词人也好,是杜氏、或是姜氏,完全没有分别——只因,他能解花语。
寂寞诗心如常,为他,红药甘愿忍寒,甘愿耗尽一生韵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写完掷笔,他曼声唱起他刚填的词。呵,他曾经的事迹,他记得仍这么清楚。是啊, 二十四桥仍在,红药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隐隐有箫声传来,红药开始吹箫了。
可是,那箫声中为何全无欢悦,箫音,又为何如许悲哀?
我看到他茫然四顾,向着空茫大声追问:“原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实有其事!你是谁?你能现身么?”
但红药并未现身,只是一遍接一遍地吹着同一首曲子,直到天明。
我只替红药叹息,为了这一夜听箫的默契,竟甘愿散尽芳华。而天明之前,这曲子,又能吹多少遍呢?天明之后,又如何面对曲终人散的黯然神伤?
我只是一座石桥,我终不能解红药。但是,疏影暗香里,吹箫到天明,又如何不可为呢?
而他,负手站在桥边,长久徘徊,一言不发地听着,也到天明。

曙色微现。
在第一缕阳光射入水面之前,红药隐去。
桥边的石径上,落红飘了一地……他,也策马踏上了天涯羁旅。

后来自红药处,我得知这个天才的词人,竟在那个听箫夜,自己悟出了变幻无极的箫音。他写的词也越发地好了。

只是有才华的人,何以总是落拓如此。他客居湖州、客居合肥、客居汉阳、客居杭州……三百年前他沉醉于歌台舞榭是不得已,三百年后他奔波于苏扬杭淮的幕府之间,仍是不得意。一辈子都与功名无缘,但却始终都在奔波……
难道他的心,也未宁么? ——说完这些,红药曾轻轻地叹。

你当时为何不现身?——我知道这个问题已不必问,红药不现身,原是便于他悟出箫韵来呵。
他将成为词史与琴史上极重要的一个名字——词史清空一脉的代表,琴史松江一派之祖师。
后人将永远会记得南宋有一个叫姜夔,能够自己度曲的著名词人。他将编成六卷白石道人歌曲。有人说他的才华得自天才,有人说他得自仙遇,其实,不过是天命罢了。
这些,我和红药都知道,只他自己,也许还不知道。

(四)
又是十五年。
这一年的冬天出奇的冷。江梅绽开第一朵清香时,江边一个人也没有。这晚,吹完那支熟悉的曲子,红药突然来向我辞行。
“十五年前不按时令开放,我本该受到天谴。但上天怜我一腔痴愿,竟许我十五年后再见他一面。明天,他就要来了。”红药轻轻的说。
“之后,你便随他而去么?”我为红药高兴。
“不。”红药摇头。“他有他的人生……”
是的,我们都知道,这十五年,他四处漂泊,虽仕途不如意,倒也真结交了一些知己。合肥的赤阑桥之西,便有一对善弹筝琶的姊妹,与他相知甚深。此番在苏州,与诗人范成大相酬唱,范送他一位绝色女子,名唤小红,已传为佳话。
但同时我们也都知道,赤阑桥西柳色夹道,一如扬州,那对姊妹的家中,便种有芍药。
此番在苏州,他更从梦中谱得两曲,一名《暗香》,一名《疏影》。
“今后,我将生生世世成为行走在江南的女子。”红药低低的说。是了,红药的根系,本在江南,是走不远的。
“明天别后,与他则是音尘两隔,再无缘相见了。”红药的声音飘忽起来,“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不知在佛前相求千年,是否能换得他生的刹那心意相通……”
红药红药,自箫声中,世人只听出你的澹远,谁怜你竟深情若斯呵。
“那你们何时重逢?”
“别后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红药缓缓道,她素来平静的声音,竟似浸透了忧伤。
隔了许久,她又轻轻说:“也许,千年之后,我能够听他吟诗。只是,也就是如此吧。”
红药轻抚着绿玉箫,“这管玉箫,也将随了他去……”
“那桥畔,再无芍药花开,再也没有箫声了吗?”我忍不住问。
“会有花开,会有箫音,只是,那是别的花魂精魄了。”红药的声音似叹、似喟,“浮生,原是寂寞。又有谁,能解得花语呢?”
我突然庆幸我只是一座石桥,不必承受这许多灵魂深处的悲喜。我的心,也只是一颗石头,永不必盼人理解,永不会觉出无人对话的孤寂。
我也没有问红药,既无缘重逢,又怎能听到他吟诗,又何必去求得刹那的心意相通?对一座石桥来说,这些,都是不必去问得答案的。

(五)
又是夜临时。
路滑霜浓,夜长无声。他果真来了。自苏州而来。
今年他该三十七岁了罢,眉目间的气韵更象是三百年前了。
他径自走向桥头,手中持有一管笛子。他的脸上不似平常般静止若水,却漾着一丝喜悦。
“箫仙,你在吗?”呵,他竟如此称呼红药。
“前几日在苏州,午夜梦回,我依照你的箫音谱了两首曲子,我吹给你听。”说完他就自顾自地吹了起来。好似他知道红药在一般。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这是《暗香》。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他三百余年前写的句子,三百五十六年后,他竟会在睡梦间有了相似的感触。只是他可知道,这“玉人”便是红药呢?
笛声清幽,三百余年来,他的才气竟精进如斯。
雪夜晴空,寂寥无人。冷月下,有江梅数枝。
不知何时,水面上竟起雾了,有香味似有如无,雾中的红药一袭白裳,如月色般清冷缥缈——自那晚不顾一切开放、韵华耗尽之后,十五年来,她便只能着白衣了。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红颜亦改呵。
他吹得沉醉,未留意外界的些微变化,又吹起了另一曲《疏影》。
    想环佩、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是了,江梅已绽,红药已来。
曲终,我只听他念出词中两句“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时,红药的箫声缥缈而来,吹的正是这两首曲子。

我无法体会他初见红药的感受,我只是一座石桥,正如我一直体会不了红药的心绪。我只知道,不管是笛是箫,音节谐婉,听了只觉心宁、心安又心叹。
她是懂他的,他也是懂她的——等红药箫声止,他再取笛来吹时,比第一遍更添了几许淡远,更宁了许多。
他确是有才华的人。有人说这得自天才,有人说他得自仙遇。大概只不知道,他的生命中,曾与红药擦肩而过吧。
我想他应该知道红药并不是世间女子,他是否想起前世来了呢?因为沉吟许久,他忽然道:“当初不合种相思。”只这一句,并没有往下说。
过了许久,他又道:“二十四桥明月夜……我见过你,是你。”他略沉吟,“只那时,你着红衣……”
是啊,想那前尘一定如流光片羽般自他心头浮略而过吧。
红药微微颔首。
她一步步向桥头走去,把绿玉箫珍重放入他的手中。离得近了,红药一定也发现他两鬓早生华发了。
然后,我只听到红药轻轻说了一句:“三百年别来无恙。”

这是红药与他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
一曲箫韵三百年,为了报他当初的解语之恩,红药在清冷的月下等了这许多年,而令人叹息的是,一日心期千劫在,来生缘,恐结他生里。
只不知,这刹那擦肩而过时的心意相通,是否抵消得了人世的千年风雨沧桑。

而他生,他们又将在何方、以何种方式相遇,延续这旧日的相知情重呢?
隔着唐时风、宋时雨,心意相通时的会心一笑,心意终虚化时的黯然,大概,也始终只是两颗心的感知吧。

只是——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知有相逢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31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浮升轮回,辗转百年,任岁月流转,花谢花飞,即便鸿雁不归,
子规不啼;即便白云无心,秋雨无意思,散不去的终是如丝的柔情,
辗不碎的仍是心头的红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31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好长……牵动的思绪也好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5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刚才在现代文学见到此文,本是建议小语把前两稿整理出来,却不知小语有了第三稿。从石桥的角度来叙说,多了份从容,情深依旧呵呵
一曲箫韵三百年,诗心寂寞如常乎?何时再续扬州之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今儿总算知道了,呵呵。
小语的文字空灵清丽,动人之至。。。下次来还当细细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4-8-6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谁为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10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心灵之约,感天动地。
    箫音一曲三百年,为报滴水解语郎,
    试问石狮桥下水,涌泉与之谁短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12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这个贴子最后由綠袖子在 2004/08/12 04:17am 第 1 次编辑]

    以下是在扬州老少皆知的一首唐杜牧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毛泽东手书唐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12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用汉白玉砌成,单孔拱形,成东西向飞跨于湖面之上,桥身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两端各二十四级台阶,上围二十四根栏柱,栏板皆雕月镂云,处处隐含“二十四”之意。







    無語唯補圖助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8-26 16:5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4-8-1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是否真的有前生来世?
    真的好希望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9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读小语的文字,总有一种心疼的感觉。。
    文字空灵、秀美,又忧伤。
    似乎总在等待着什么,又在坚信着什么。
    看似柔美,实则坚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杳杳,箫声杳杳,唯有寂寞的桥梁,仍在无声的悲凄。。
    月光依旧,触摸桥梁,触摸沧桑,千古明月,万古相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9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呵呵,这篇文章也浮出水面来了。此文写于六月底,原是记录一份心境,写完压了一个月才发出来,彼时经历感受依稀仿佛,再看却是无言。
    故人恰似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4-10-29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故人恰似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9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呵呵,吟风啊吟风,此句可是我先引用的……收版权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4-10-29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好说,好说,给个数目就是。
    只是没有听说引用后的要给先的什么版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9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现在听说了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30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再读,依旧感叹~~~~
    叶落月桥人未逢,
    箫凄摇红暮影空。
    三生石上前缘事,
    如何尽化红尘中。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30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桥明月夜

    漠漠细雨卷轻寒
    料峭孤灯旧梦残
    乍雨乍晴思无据
    翻作憔悴也相关~~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2-22 15:21 , Processed in 0.0879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