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8|回复: 11
收起左侧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3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羁红尘在 2005/07/13 09:17pm 第 1 次编辑]

 请先打开音乐
[ra]http://www.my285.com/yy/guqin/yn.mp3[/ra]

         山水寄平生
             ――――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一处园林的对联。
  我想,如果是韦小宝到此一游,说不定便当它是丽春院;如果是宝玉哥哥踏花而至,或许当它做哪位神仙妹妹的宅院;我呢,当它是离人不归怨妇思春之作。
  可它不是,它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对联。
  网师:用网打鱼的人,即渔人。
  说起来这对子也对哈,打鱼的人可不是要到处寻觅,可不是要一天到晚在外面沐风栉雨吗?
  可我想,如果让真正以打鱼为生的人看到这副对联,说不定气到吐血。
  小学时学到一首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那才是打鱼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这对子,将渔家生活写得如此风流快活,应当是出于文人之手了。
  中国的文人,怀经国纬世之才而不遇的是多数,一旦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便想着要穷则独善其身了,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隐逸去也。
  这其中,除了少部分的文人,确是因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官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还有多半文人之所以归隐山野,也不过是因为“欲渡无舟辑,徒有羡鱼情”,于是山林之间,日日吟诗作赋,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将归隐做为终南捷径,企盼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重新走上仕宦之途。
  但既然归隐山野,耳遇目接中,就不免有猎、樵、耕、渔四桩生计。
猎,君子远庖厨,又怎么可去打猎,再说了,万一葬身虎腹连讣告都不好写,有辱斯文,罢了。
  樵呢,且不谈整日里砍砍斫斫得太过疲累,就单是背自己砍来的柴禾,也确实需要几把力气的,想文人们,多半是胸怀锦绣之才,而手无缚鸡之力,也罢。
  耕呢,倒是有几人做过,真正细致经营的,恐怕也只有陶渊明了吧。他在《归园田居》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他觉得自己本来就属于那片山野,归隐之后,便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于是他写出这样清新闲适的田园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即使这样辛勤劳作,还是“草盛豆苗稀”,还是“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徒伤风流。
  文人们思来想去,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茶余饭后还是著我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之间,惯看落花逝水,伴有秋月春风,岂不快哉。
  姜子牙直钩而钓于渭水,得文王青眼,封候拜相,羡煞人也。
  就连屈子《渔父》中,当高洁正直的屈子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叹时,那随波逐流的渔人却“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谈吐之间,岂非有别样情怀?
  唐时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蓍有五首《渔歌子》,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勾勒出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最著名的是那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色泽鲜明但又柔和的江南春雨卷,因为多了一位自得其乐的渔翁就充满张力,冲澹高远、悠然脱俗的意趣也呼之欲出。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扶桑,当时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可见,受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影响,日本人也有渔隐情结。
  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有《江雪》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从字面上想想,这是多么悲惨的情景,大雪满山,人迹全无,还有人出来打鱼……但实际上,这首诗本身透露出的,决无类似“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窘困,反而有遐景苍茫迩景冷的幽僻之美,曾经多位丹青高手入画。
  柳宗元贬谪永州时还写过一首《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尤其“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甚为后人赞誉,这种奇趣的造语,的确是动静相宜,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颇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韵致。
  后人专门为这首诗做了一首琴曲《欸乃》,流传至今,曲调恬淡,琴韵悠长,也有人传说这本身就是柳宗元所作。
  想来作曲者与柳宗元,与有着渔隐情结的中国文人们一样,皆欲拔身浮华世外,却又眷恋十丈红尘;回忆着桃李春风一杯酒,叹息着江湖夜雨十年书。
  然有朝一日,置身六合八荒天地清幽之间,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操琴以陶情,吟诗以养性,清风满襟袖,白云相去还,心境坦然尤重于青山之绿,感怀至深尤过碧水之蓝。
  扁舟从此逝,山水寄平生。
  渔隐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渔而寓之心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3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读红尘的文章,想起年少时也有这样的隐逸情节。只是单纯地想过一种简单到纯粹的生活,所以喜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喜欢“鼓清琴,倾绿蚁,扁舟自得逍遥志”。想来也是读着这些诗句,只想到其中美好的一面,存在心里,便成了一种浪漫。
现在想想却最喜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喜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4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晚上看到了红尘的这帖,害的我浮想了整个晚上,想象自己就在享受那渔樵耕读的快乐,却还是一如红尘说的:欲拔身浮华世外,却又眷恋十丈红尘;回忆着桃李春风一杯酒,叹息着江湖夜雨十年书。
现在清晨起来重读,那份淡然依然另我向往,一如一个梦,即使有梦醒的惆怅,却依然温馨——
 扁舟从此逝,山水寄平生——但原凡俗里会依然拥有那份美丽飘逸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4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归隐山林,浪迹山水,是古代文人永恒的牵挂,只是中国的为文者先天性的与仕途挂的很紧,因此大多数文人在两者之间彷徨摇摆,并由此生发出许多无奈的叹喟。及至现代,文人也好,普通人也罢,面对与日俱增的物欲与虚荣的膨胀,归隐的古典情结早已淡化的无影无踪,偌能在物欲横流滚滚红尘中偶而保持一种淡然闲适的心态已属难能可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5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茶余饭后还是著我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之间,惯看落花逝水,伴有秋月春风,那是何等样的生活,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5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宁静恬淡的心境,身居都市却无车马喧。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哈哈~~俺也羡慕的哈~~一叶扁舟,满池莲藕~~归去~~~不过,晕得很哦~~买烟的钱钱没有的哦~~~常常看古装片,人家那些侠士们从腰间一摸就是一大锭银子哦~~俺咋怎么也掏不出来~~只好卖苦力挣钱钱,养家糊口哦~~~现实中好像更多的是“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凄惶哦~~~但是喜欢这篇文章哈~~好渊博的知识呢~~~流畅的文笔~~~月下佩服得紧哦~~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文字,让我们牢牢地守住性灵中的后花园哦~~~~敬上月光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古人的归隐也简单,不高兴了拍拍屁股就走了。当时也是有地方可去,现在你想隐,可隐到什么地方,现在的人口是当时的多少倍?有些适合归隐的好地方不是划成森林公园就是保护区,你想搭个小茅屋都不成、、、就是你想有“‘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凄惶”都不给你机会!再说更多的人在归隐时多数都是苦中求乐,像太公和卧龙这样隐得这么潇洒的有几个?!
就像流浪的大鸟说的,为了买烟的钱,俺也不想归隐~!~

对师父的才情,俺真是佩服滴五体投地~~~犹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又如、、、、咳咳~
至于什么什么隐的,还是睡着了以后想想比较实际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0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听曲子入迷 被经理抓了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网速慢啊,而且偶周五有一个业务竞赛,周六和周日还有四门功课要考试,不能一个个回复了,谢谢大家的回贴和谬赞,呵呵。。。
其实清清说的对,心远地自偏,最大的宁静是心灵的宁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26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翻上来又看了一遍,沉思良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28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入世莫做官,做官不清闲,
诗书传家远,勤俭济世长。
常怀助人心,忠厚为人本。
此祖训也,代代传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15:31 , Processed in 0.0824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