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4|回复: 4
收起左侧

——《 镇 江 焦 山 游 略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5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烟雨潮在 2004/10/15 08:48am 第 1 次编辑]



《 镇 江 焦 山 游 略 》

     镇江有“三山”,除了闻名遐迩的“金山”和有“天下第一山”之称的北固山之外,
“焦山”亦有“江中花园”之美誉。东汉末年兴平年间(194-195年)焦光大师在此建成
普济庵。唐代永徽年间(650-665年)玄奘大师的弟子法宝法师来此传法相宗,并建焦山
大殿。以后虽几经战火,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景观,而风采更艳。


绿树塔影

    焦山,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它位于镇江市区东北,长江水道南,山高
71米,周长2000余米,山地约500亩,自成一体,耸峙于扬子江心,南临镇江,北望扬州。
焦山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
玉浮江,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上焦山,必先
渡船,两岸苍翠,江映塔影,好似登上普陀仙境,赢得中外游人慕名。


碑刻廊

    焦山碧波环抱,竹木茂盛,呈现出“长江如练、青山如黛”的胜景,可谓“十分江景,
一片浮玉”。自焦光隐居与建寺后,逐渐发展成风景旅游胜地。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
来此,或寻幽揽胜,追寻仙踪,或把酒临风,挥毫泼墨,留下了数以千计的碑文。它们与
焦山的自然山水景观相互交融,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许多诗文后来被刻在山岩上,石
壁上,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焦山碑林,碑刻墨宝之多,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为江南第
一大碑林。1988年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隆御书

    焦山行宫是清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最多的地方。据《焦山志》载,乾隆皇帝十分喜爱
焦山的山水。他六下江南八上焦山五次入住焦山,并留下大量的诗词楹联匾额。“金山似
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曦之,僵卧东床坦其腹……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
在彼。”就是乾隆皇帝对焦山真山水的高度评价。


古行宫

    郑板桥有诗云“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每个寺庙都有名僧,能诗词
歌赋,善琴棋书画,清代禅僧几谷,六静和尚是著名的画家,鹤州是拓碑能手,都曾享名
一时。郑板桥、柳亚子、康有为等人,曾在焦山攻读。焦山还办过佛学院,慕名来此朝佛
受戒的学徒很多,因此,焦山有“文化山”之喻。当年,郭沫若见到当年板桥所书的两副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和“山光扑面迎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书法古朴
俊雅,行笔潇洒奔逸,苍劲雄健,连说:“好对联,好字!”郑伯奇笑道:“你夸他,连
我这姓郑的脸上也增光了。”这时,郭沫若技痒难耐,即向庵内和尚索取纸笔,挥毫题了
郑板桥七绝一首赠与寺僧留念,使僧人们不胜惊喜。诗曰:
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
画来出纸飞腾上,欲向天边扫暮霞。


“山光扑面因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焦山自然庵联“山光扑面因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潮。”既切题“自然”,又独辟蹊径,
寓意颇深。谈起此联,尚有一段有趣的掌故呢!康熙末年,板桥而立之年,家中蒙遭不幸,
父亲病故,卖书葬父,负债累累。板桥为躲债,遂逃至焦山别峰庵一同乡和尚处暂住。一
日,他见一游玩的文人在自然庵口吟“山光扑面经新雨”,接不起一联。板桥即上前拜见,
原来此人即候补知州马曰官,曰官与其弟曰璐,人称“扬州二马”,以好客风雅闻名于江
淮,马即向其求下句,板桥道:不才已得‘江水回头欲晚潮’七字,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马大喜。翌日亲自拜谢板桥,邀其住到松寥阁,整日论诗谈文。但板桥终日愁容不解,曰
官得知原因,未过几日,数百两纹银便送到板桥家中,解了板桥之围。后来板桥推敲原句
再三,略易数字,为焦山自然庵重书了这副对联。
    郑板桥为了迎接丙辰的朝廷会试,曾于雍正十三年(1735)读书于镇江焦山。郑板桥
在焦山刻苦攻读,工夫不负有心人,乾隆元年(1736)进京会试,终于考中了二甲第八十
八名进士。后来郑板桥作了县令,一次为救灾民,擅自开仓被贬。临走留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郑板桥的墨竹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是后话。


观谰阁

    焦山的寺庙楼阁大多掩映在山荫云林丛中,故有“山裹寺”之谚。焦山与金山不同,
焦山高大雄伟,金山小巧玲珑;焦山以苍翠的竹木取胜,金山以辉煌的塔寺建筑争长。自
古以来,就流传着焦山“山裹寺”、金山“寺裹山”的民谚。


定慧寺

    焦山还具有珍贵的“四古”。古寺庙(定慧寺)是明代之建筑物,主体建筑是绿瓦朱栏,
十分古雅。古树木(六朝柏、宋代槐、明代银杏),多呈虬奇古怪之态,散布在山腰水畔寺
前庙后,为山寺增添上一层幽邃雅静、青翠葱郁的色彩,极宜游宾休憩。此外,还有西碑刻、
崖铭文物皆著名于世。


古炮台

    焦山屹立于大江之中,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唐代润州刺史和镇江节度史韩滉,曾造
楼船和战舰30余艘,配备海军官兵5000多人在大江上操练。南宋德祐元年二月,元军攻占镇
江后,宋代杭元将领张世杰在同年七月,率领大批军舰与元朝水师决战于焦山,呈现出“焦
圌险要屯包港,宋代兴亡战夹滩”的壮烈搏斗。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曾率领官兵数千人,驻
扎焦山反击金兵之事,已成为历史佳话,英风千载,流传后世。明正德四年(1519年)七月
十六日,直隶右都御史史丛兰因江西宁王反叛,亲自率领江淮一带水兵,在焦山江面进行操
演。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英帝发动了扬子江侵略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时,曾
遭到副都统海龄率领镇守焦山的青州兵和旗兵数千人,英勇抵抗和沉重打击英军,在近代反
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华严阁

    焦山,山峰高耸,天堑幽深,怪石嶙峋,花卉争妍,香色迎人,很堪观赏。每逢秋月,
艳红的枫树、盛开的菊花,吸引着四方游客,赢得诗人“焦山秋意浓,丹黄叶不同。霜枫盛
春花,古刹展新容”的赞美。1953年园林局在山麓地带新辟了焦山公园,园内设有假山、水
池、曲桥、渡亭、花房、果园、苗圃、菊坛、松径、竹丛等美化基地,使焦山更加秀媚多姿、
生机勃勃,苍翠欲滴。加至江面上帆船点点,龙舟竞驶,汽笛争呜,飞天翱翔,名鱼跃水,
俊鹘摩空,凫雁浮江,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焦山公园远眺

    焦山,系长江中四面环水的风景游览岛屿,在这一带的江中,水产资源丰富多样,其中
以鲥鱼、刀鱼、回鱼最为著名。每年除一部分运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
外,还有一部分远销东南亚各国,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名。这里是中国名贵鱼类的天然渔
场。
    焦山刀鱼不仅具有大、肥、嫩、鲜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清明前捕
获者为上品,稍后其鳞刺逐步硬化,脂肪日益消减,味亦逊色。。。


网油鲥鱼                  清蒸刀鱼                  青笋回鱼

     千百年来,我国各地鱼类以镇江焦山的鲥鱼最享盛誉,蜚声中外。古代就流传着“焦山
庙里吃鲥鱼”的民谚。许多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慕焦山鲥鱼之名,特地赶到焦山,品尝鲥鱼。
明清两朝帝王都喜爱吃焦山鲥鱼,康熙几次南巡至镇江,饱啖鲥鱼,故焦山鲥鱼在古代就成
为贡品。每逢鲥鱼进贡时,当官的就忙着挑健马、派快役,准备沿省日领先飞递,而焦山距
离京城千里之遥,为了赶运鲥鱼,渔人将大量冰块放在船上,以防鲥鱼腐烂变质,“白日风
尘驰驿路,炎天冰雪护江船”。兴师动众,惊拢百姓,弄得地方不得安宁。当时有诗谴责曰:
“三千里路不三日,知毙几人马几匹?马死人伤何足论,只求好鱼呈至尊!”
    听说近年,回鱼已大量养殖,价格也不算高。鲥鱼、刀鱼这些名贵鱼类,越来越少,每
年减半,今年只有数百公斤了,价格更是扶摇达千元/斤!但愿尽快实现人工养殖,让所有
物种繁衍不息,再写下去煞风景了。

结束语
介绍了这么多,朋友们也许烦了,其实,我的感觉是——焦山最能让人留恋的江南风韵:
    两岸桃花蘸水开——象杭州春早;曲径楼台荷花香——似苏州夏凉;
    天下三分明月夜——如扬州秋韵;疏影横斜几只梅——仿水乡冬闲。



    不论你什么季节去焦山,都能感到江南的如画美景,水乡的风土人情。
    何如亲自前往,一览无限风光......


[real=200,0]http://www.westimpi.com.cn/music/chinese_folk/erhu/jiangNanChunSe.ram[/real]

烟雨潮编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5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镇 江 焦 山 游 略 》——

看到烟兄的帖子总是亲切,只是发帖的时间…………兄自有清风盈怀,盼深宵有明月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5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镇 江 焦 山 游 略 》——

我是去过的呀,可是怎么感觉没有你所描述得好。。
帖子真不错,图文乐兼美,伴着行云流水一路走来,领略到了历史的悠久,感悟到了文化的厚度,当然还有江南水乡的风韵。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5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镇 江 焦 山 游 略 》——

看起來很美阿,嚮往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镇 江 焦 山 游 略 》——

下面引用由小语2004/10/15 09:04am 发表的内容:
看到烟兄的帖子总是亲切,只是发帖的时间…………兄自有清风盈怀,盼深宵有明月伴~~~:)
    半个月没发贴了,新朋友不少。只是没什么好题材,想来想去,还是发个家乡贴凑趣吧;无奈没什么好图片配,搞来搞去总不能满意,几个小时就稀里糊涂过去了,总算是一份心意,见笑了。
我是去过的呀,可是怎么感觉没有你所描述得好。。
帖子真不错,图文乐兼美,伴着行云流水一路走来,领略到了历史的悠久,感悟到了文化的厚度,当然还有江南水乡的风韵。
赞~~~~
    心无意则淡,心有情则浓,不是树摇,是心动,心无尘,则秋水清;哈哈,玩笑了,勿怪。。。
看起來很美阿,嚮往中~~~
    紫云草,又称红花草,又让人想起:田陌碧绿胭脂红。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2-22 00:01 , Processed in 0.0753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