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1|回复: 19
收起左侧

[求助]吕碧城作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0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6/02/10 00:55am 第 1 次编辑]

在网络里搜索了很久,只看见诗词片段,甚为可惜,识其名,未见其作,一大憾事!录所见于此,期待全篇:
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 (吕碧城《绮罗香》)

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 (吕碧城《高阳台》)

地转天旋千万劫,人间只此一回逢。当时何似莫匆匆 (吕碧城《浣溪沙》)

不遇天人不目成,藐姑相对便移情 (吕碧城《浣溪沙》)
刚才搜索到吕碧城图片,一得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民国才女吕碧城:集文坛宠爱于一身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锋芒初露 才女也有过人胆识

吕碧城, 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父亲吕凤歧,光绪三年进士及第与清末著名诗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吕家有姐妹四人,吕碧城是老三。吕碧城和她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当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惊讶得不能相信。

1895年,父亲吕凤歧去世,吕碧城的母亲从京城回乡处理祖产,族人因为觊觎吕家家产,唆使匪徒将母亲劫持。吕碧城在京城听到了消息,四处告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求助,几番波折,事情终于获得圆满解决。但此事让小小年纪的吕碧城显示出了其非凡胆识,却也让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认为小小年纪的吕碧城,竟能呼风唤雨,于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吕家孤女寡母不愿争执,答应了下来,双方协议解除了婚约。然而在当时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吕碧城虽身为新女性也一度自怨自艾,对其今后婚姻产生了一定影响。

婚约解除后,吕碧城的母亲带着四个尚未成人的女儿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

主笔《大公报》提倡女权

1903年春, 20岁的吕碧城有意到天津市内探访女学,外甥女要入新学,脑筋陈旧的舅父严辞骂阻,吕碧城一时激愤,第二天就逃出了家门,只身踏上了去往天津的火车,不但没有旅费,就连行装也没来得及收拾。一个富家女子独自出门,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之举。而此次出走,正是吕碧城登上文坛的开始,也是她与各界名人交往的开始。
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在去往天津的火车中,熟识了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到达天津后,暂住其家中。但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一时陷入困境,吕碧城只好写信向居于《大公报》报馆的方夫人求援,这封信恰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到。英敛之一看信,即为吕碧城的文采所倾倒,连连称许。不仅如此,爱才心切的英敛之还亲去拜访,问明情由,对吕的胆识甚是赞赏,并当即约定聘请她任《大公报》见习编辑。从此,吕碧城就走上了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吕碧城到《大公报》仅仅数月,在报端屡屡发表诗词作品,格律谨严,文采斐然,颇受诗词界前辈的赞许。她又连续撰写鼓吹女子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吕碧城也因此在文坛崭露头角,声誉鹊起。她在诗文中流露的刚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横刀立马的气概,深为时人尤其新女性们所向往和倾慕。一时间,出现了“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

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亡故,一大批人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国家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如何办才好。这时却有人填了一阕《百字令》:“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屏蔽边疆,京垓金弊,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并题咏慈禧的画像,登在报上,痛斥慈禧,说她在主朝的近半个世纪中,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踢糊涂,把中国边疆的大量领土,国库中的大把银钱送给帝国主义国家,她到阴曹地府,一定怕和汉高祖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见面。这使清政府十分恼火,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这首引起轰动的词作者就是当时年轻的吕碧城。1904年到1908年,吕碧城借助《大公报》这一阵地,积极地为她的兴女权、倡导妇女解放而发表大量的文章和诗词,她结识了大批当时的妇女运动领袖人物,与秋瑾尤其交好。1904年5月,秋瑾从北京来到天津,慕名拜访吕碧城。两人此番相会不足四天,却一见如故,情同姊妹,当即订为文字之交。这可以称得上是两位新女性间的一段因缘佳话。
秋瑾也曾经用过“碧城”这一号,京中人士都以为吕碧城的诗文都是出自秋瑾之手,两人相见之后,秋瑾“慨然取消其号”,原因是吕碧城已经名声大著,“碧城”一号从此应当为吕碧城专用。交谈中,秋瑾劝吕碧城同去日本,投身革命运动。吕碧城答应用“文字之役”,与秋瑾遥相呼应。此后不久吕碧城在《大公报》上发表的《兴女权贵有坚韧之志》、《教育为立国之本》两篇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秋瑾的影响。1907年春,秋瑾主编的《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其发刊词即出于吕碧城之手。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引起颇大反响。吕碧城与秋瑾的交往也引起了官方注意,以致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一度起了逮捕吕碧城的念头。只是介于找不到更多的借口,才没有实行。

除了在《大公报》积极宣扬女权, 作妇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在办女学的实践上,吕碧城积极筹办北洋女子公学。首先,吕碧城发表多篇言论以作舆论宣传,宣扬兴办女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把兴女学提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以此冲击积淀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反过来说,女权运动的兴起,恰恰证明了社会上男女观念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吕碧城认为办女学开女智、兴女权才是国家自强之道的根本。
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吕碧城积极筹办女学,英敛之介绍她认识严复、严范孙、傅增湘等津门名流,以求支持和帮助。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吕任总教习。两年后,“北洋女子公学”改名“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年仅23岁的吕碧城任监督(相当于今天的“校长”),为我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吕碧城在这所当时女子的最高学府,从教习提任到学校的监督,一呆就是七、八年。她把中国的传统美德与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结合起来,把中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希望她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也能致力于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到来尽各自的力量。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曾经在这里亲聆吕碧城授课。

游世界 扬中国女子威风

吕碧城的志向不仅在于教育,还有振兴国家的宏愿。在她的许多文章中,她都谈到怎样建立一个强国的想法。她认为在这竞争的世界,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视二万万女子的力量。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她 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世人,济世救民。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出任民国临时大总统,吕碧城被聘为总统府秘书,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是黑暗的官场让她觉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野心昭昭时,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仅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可见她不只是才学过人,同时也有非凡的经济头脑。

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后学成归国,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她的诗词造诣深厚,尤擅填词,字字珠玑,吟咏自如,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传世著作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

1928年,她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精彩绝伦的演讲,与会代表惊叹不已。在游历的过程中,她不管走到哪里,都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认为自己在代表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她要让世人领略中国女性的风采。此后,她周游列国,宣讲动物保护的理念,成为这一组织中最出色的宣传员。

吕碧城极具反叛精神,对女子相夫教子、贤妻良母才为德的传统理念不以为然。与她交往的社会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但她在婚姻一事上,早期被弃的阴影一直困绕不散,再加上她自恃清高,始终觉得身边无可匹配之人,所以宁愿独身终老。当友人问及她的婚姻,她回答说:“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于是,吕碧城虽姿容优雅,但终身未婚。(王娟)

妇运点评:

吕碧城,作为《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闻名20世纪初京津地区。她的诗词创作,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才华,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她创办了京津一带最早的女子公学——北洋女子公学,1906年增添师范科,成为北方第一所正规女子师范学校。她不仅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还特别注意宣传自己的教育主张,对宣传兴办新式女子教育的益处不遗余力,大力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

吕碧城不仅是女子教育的提倡者和组织者,还是男女平等的呼吁者和先行者,是提倡女权和女学的急先锋。她在《大公报》上陆续发表的一些关于女学、女权和女子教育等方面的文章诗词,受到极大关注和响应,众多文人学士纷纷投诗相和。

此外,吕碧城一直坚持只用文言创作,反对“五四”时期开始的白话文运动。但有论者说,以吕的艺术感觉和描写功力,如果能用白话文创作,成就可能超过新文学史上其他几位女性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黄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严复与吕碧城  严复与吕碧城——一位博大睿智的思想家与一位才气横溢的女词人,在20世纪初相识于天津,并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
  严复1880年应聘从福州来天津,执教于水师学堂,20年间历任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与总办(校长),为培养中国早期的海军人才而沥尽心血。1897年创办《国闻报》,为变法维新大造舆论,同年发表译著《天演论》,阐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进化法则,唤醒国人“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否则就要沦为“亡国灭种”。此说一出,朝野震动,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意识。1900年义和团风暴飙起,严复为避祸南下上海,转年重返天津时,水师学堂已被入侵的八国联军破坏殆尽。严复痛感国事日非,人民遭难,吟道:“沧海狂流横莽莽,晨光前路远微微。”反映出他内心的困惑与无奈。严复应聘主持开平矿务局工作,为解决与英国的产权纠葛而奔波,同时继续“致力于译述以警世”,不遗余力地传播西学新知。严复与津门文化名人多有往来,如严修、卢木斋、傅增湘、王劭廉、张伯苓等,尤其与英敛之过从密切,支持他创办《大公报》,遒劲工整的《大公报》三个字即出自严复手书。正是英敛之的引荐,严复得识才女吕碧城。
  吕碧城,原籍安徽旌德,1883年出生于山西太原,其父吕凤岐,进士出身,为官山西学政,碧城天资聪颖,家学渊源,自幼擅诗词,通音律,工丹青,才智超群。不幸的是12岁时父亲逝世,15岁时奉母命投靠在塘沽任盐场总管的舅父严凤笙。吕碧城以花季之年,胸怀天下,倾向维新,曾赋诗言志:“深闺有愿作新民。”1903年20岁时准备去天津求取新学,遭舅父严词斥责,愤然出走。赴津途中,在火车上结识天津佛照楼旅馆女主人,怜其畸零身世,抵津后留居寓中。一个偶然机会,吕碧城的才华为《大公报》经理英敛之所赏识,被破格聘为助理编辑,暂时觅得栖身之所。吕碧城在报端屡屡发表诗词作品,语绮情真,格律谨严,颇受诗词界前辈的赞许。她又连续撰写鼓吹女子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读者反响强烈。吕碧城崭露头角,声誉鹊起。
  英敛之爱才心切,提携新秀,特介绍吕碧城往见严复。吕对严复仰慕已久,严也赏识碧城的卓荦不群,遂收为女弟子。吕碧城虚心求教,获取西学知识,了解世界思潮。严复翻译英国学者耶芳斯的《名学浅说》、(原名《逻辑学初阶》),不仅为弟子耐心解读逻辑学要领,而且倚重她参与译述工作。严复亦喜吟咏,常与碧城唱和,如所作《秋花次吕女士韵》一诗有“五陵尘土倾城春,知非空谷无佳人”之句,隐喻碧城的高雅情操。严师高徒相处至为融洽。
  吕碧城性格内向,恃才傲物,不免遭人疵议。对此严复认为:“此女实是高雅率真,明达可爱,外间谣诼,皆因此女过于孤高,不放一人于眼里之故。……据我看来,甚是柔婉服善,说话间除自己剖析之外,亦不肯言人短处。”严复对女弟子不仅在学习上、工作上关怀备至,在生活上犹如慈父般的悉心呵护(严复长碧城29岁),尤其关心她的婚姻大事;碧城守身如玉,无意谈婚论嫁,严复无奈,叹曰:“此儿不嫁,恐不寿也。”
  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推行“新政”,筹办女学,吕碧城经严复、英敛之举荐,参与擘画,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吕出任总教习。两年后添设师范科,更名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吕碧城升任监督(校长),时年23岁,风华正茂,雄心豪气,为推广新式女子教育而尽心尽力,业绩斐然,享誉津门。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出任民国大总统,吕碧城与严复一道为袁所聘,严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校长),吕任总统府秘书。迨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之际,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1918年吕碧城赴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四年后学成归国(其间严复已于1921年病逝福州故里),1926年再次出游欧美。吕碧城两度周游世界,写了大量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脍炙人口,传诵一时。吕诗词造诣深厚,尤擅填词,字字珠玑,吟咏自如,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传世著作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碧城终身未嫁,1930年落发为尼,法号宝莲,超脱世俗,隐身梵寺。1943年圆寂于香港九龙,终年60岁。
  津门有幸,造就了严复这样一位杰出的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的辉煌业绩主要在天津形成的;津门有幸,接纳过吕碧城这样一位卓越的词坛大家,是天津最早为她提供了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严复与吕碧城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天津的文化丰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6/02/10 01:06am 第 2 次编辑]

北 戴 河 游 记

吕碧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句于西湖之神态,殆摹拟尽矣!然犹中国美人态也。若夫海滨之风景,清奇高亢、气象万千,有如西方美人,细腰捷足, 长裙飘飘偏听偏信同,令人见之具潇洒出法之想,则北戴河似焉。其地附近唐山,夙称名胜,为旅居北方这西人避暑之地。
  余于今夏以养疴故,曾寓该处联峰山顶甘德玲女士家。女士英人,为余校中之都习。暑假后相约前往,届时,女士病,须缓一星期起程。余乃偕其母夫人往焉。是日搭汽车,晚六点钟始抵该境,天阴雨,渐就昏黑,气候凉爽如深秋,下车以户舆拾级登山,入其舍谒见甘林君,六旬老牧师。略叙寒暄,晚餐毕,即归寝。次晨睡足,双眸甫豁,觉白光照耀遍室,乃海气涵映窗槛间,几疑身在舟中,泊于大洋,盖其舍背背山面海也。著衣起,不待早餐,出而瞻眺。甘牧师变早起为予指陈各处。东望为秦皇岛,惟积沙成片,余无可睹,因忆姜白石词:"燕拂黄沙,天垂碧海"之名恰符此景。西北则昌黎县孤竹国遗址在焉,甘牧师犹能道伯夷叔齐之故事。南面则沧溟无际,回抱此山境而已。
  余欲下山观海,甘牧师谓相距尚有数里,必果腹方可往。余弗听,独乘兴而去。蜿蜒数武,即怪石嶙峋,大者如屋,小者如拳,石齿作狞笑状。老本悬崖,如长枪大戟,槎桠交错,叶离离作古翠色。过此。由为松林,拔地参天,一望无际。渐闻波涛澎湃之声,不辩为松风为海涛也。其时旭日初升,万松竟翠,此声此色直若濯发游大罗天,听钧天广乐,身心愉快。游行良久始抵海滨,密沫溅裙,积沙浚履,惊涛骇浪复拍拍而来,声若巨雷震耳。独立须臾,陡然惊惧,乃踉呛觅归径。顾腹馁力疲,欲少憩,赁肩舆归,四顾更无人踪,遑论屋舍也。复力疾前进,路转峰回,始见村舍。有黑蹇数头系林下,林人对蹇归,乃赁其一,扶持登跨,颇恐颠陨,极力控御,汗出如浆。少顷,竟抵原寓。甘迎问曰:"劳乎?"余曰:"差可。"甘笑曰:"余以远光镜窥见君在海滨困顿之态矣!"乃相与大笑。入室午餐毕,欲复游,则体惫不克起行,乃与甘夫人坐谈。夫人年老,惮于出游,喜絮语家庭事,不谛中国妇人习气也。
  次日膳毕,余乃由山后信步而下,与前所游者境又迥异。屋宇相望,炊烟缕缕,隐约于林峦箐密处。沿途繁盛山市也。复折行而西,赁得一蹇驴,扬鞭策进,较昨初乘时颇驰骋自如。道出村落,稻畦渔港农家风味,复宛然宜人。途畔豆棚数架,为茶肆加汽水,啤酒等,罗列满几。有西国军士数人憩息其间,睹余扬鞭而过,颇啧啧称异,盖其地绝少中国妇女行踪也。出村南行,则莲峰矗天,迎面尽羊肠鸟道,乃舍驴徒行,松杉夹道,石卵累累,圆泽如玉。有清泉泻于崖畔,响潺潺然若琴筑,余因颂?quot;清泉白石无人到,一阵松风响似涛"之句,至于往复数四。俄而至山顶,半日在松荫浓幂中,忽而天开日朗,襟怀顿开阔,乃踞绝顶俯视八荒,惟见苍烟默默,林嶂模糊。所谓北戴河者,曲屈如银线焉。兀坐数小时之久,始悄然下山,觅径返寓。
  既至,甘与夫人方坐廊间闲话,乃相起让座,谓余曰:"君甫至山,即逐日作汗漫游,何体力轻健乃尔?我辈久于山居者,尚不逮也。"余问:"山居潜伏何所修养?"甘曰:"余研究植物学于此山为实验之所。君试看此丛槲林,其种类同也,叶以千万计,变莫不同也。若以极精之显微镜测之,当无一同者,粗而视之,其形色相类都固属不鲜,然不得谓之尽同也,人类变然,孪生之子,外人见之不能辩识其甲乙,家人居处至稔,则能识之,植物之叶正复类此。特吾人眼光有限,彼之区至微,故不能察辨耳。西人推勘物理,其精微若此。"余曰:"非独西人,吾国固早有先觉者,周代有士曰庄周,吾国哲学初祖也。尝创万物毕同毕异之说。谓万物总谓之物,莫不皆同,是万物毕同;若分而别之,则人耳、目、口、鼻莫不皆异。与达氏  之说,岂不吻合耶!异吾国物理之说多散见于政治丛书,不特立专科,致后世湮没无传耳。"甘变称叹不置。
座谈既久,不觉皓月东升。时值六月既望,晓珠斗大,破出沧溟,银辉烂然,海面径可十丈。此又为余生平月之奇遇。同此月也,隐约天阴,照耀深院,不过照骚客之悲,引春闺之怨而已,安有此异彩,以辟吾眼界耶!欣赏移时,兴辞归寝。次晨阴雨,云气蒸腾环抱山舍,门槛咫尺莫睹,四大皆空,似悬屋宇于天际。须臾晴霁,山峦林莽始蓦地涌出,亦幻景也。山之南产野花,色蓝而艳,余拟移植盆中,乃乘雨后筐锄下山,信步觅而刨之,忘其近远,忽云气氤氲起裙袂,俄而林嶂螟合,一白无际,莫辨归途。心大惶急,往复周匝于云间。入之始达原入。自此,每值阴雨,不复敢下山矣!
  一日,凭栏晚眺。夕照正明,古柏乔松,万山一色。惟片雪冉冉漾漾于凉翠丛中。渐近,方辨为稿衣女子,急注视之,乃甘德玲至矣。后随一髯客,下骑入门相抱欢笑,询知髯客为天津益闻西报记者英国高文君也。是夕,醵饮甚畅。次日,甘德玲约余及高文同游石条山。策蹇齐向东进,行近海岸,一无山林,惟蜃灰及蚌壳堆积成堤,绵亘数里。海水作蔚蓝色,浪花翻滚为雪,拍堤有声。忽迎石山如屏幛,横绝去路,高文谓须绕道而过。余与甘德玲欲视其骄捷之能,乃以二骑授高文,令先往山前守候,乃耸身跃上,跻至山顶,即攀援藤条缒缘而下,竟达彼岸。甘千德玲著香色丝裙,薄若烟雾,为藤条所破,破裂殆尽,亦不暇顾。翘望石条山尚距里许,已俨然目,为双简形,高耸若插天之柱。余等乃牵驴步行,少顷,已至山麓。山赭色,石质皴,苔藓斑驳,颇具古峭之致。前麓濒海,二山交涧处有石梁,弯曲如弓,天然作门洞状,余等三人伛偻而入,有白鸥数十,惊起翔于海面,盖潜伏沙际者。沙中多五色石子,映水晶莹若宝石,余爱而拾之,裹以手帕。高文谓手携不便,乃为余悉纳入衣袋,两袋背满,复脱帽盛之。方游赏间,而雷声隆隆,天将暴雨,乃觅骑间道急奔边峰山。
  甫抵寓,即大雨倾盆,山林昏翳。高文沿途为余载辎生,缺陷装后,汗喘不已。余与甘德玲虽狼狈,尚较可也。
  越日,天气晴朗。午后,甘德玲备浴衣将诣海岸沐浴,约余往观,甘夫妇及高文亦往焉。比至,已残照西匿,镜海不波,余霞散绮,景色至绚丽。已先有多人浴于海,而容与中流,乍沉乍起,为凫鸥之游泳,水边丽人尚络绎而来,与海水啮岸之声相和。绕岸红礁作结晶状,散乱于清流急湍间。岸上多铅皮小屋,乃各家所置,浴时先入屋更浴衣后而入水,其衣式与常服不甚悬殊,但略短而已。甘德玲等换衣毕,相率就海滩清浅处徐徐而下,余变搴裳涉流择礁石之平者踞,作壁上观焉。惟见浴者散于海面,而妇子较多,散蜷发,攘皓腕,奋其轻躯,与海水相激战,波涛蛹至,尽来其顶,涛退始得复现。浪花多处,簇拥芙蓉,仿佛浴神化身千百,作水国之嬉也。余为之目眩神移久之,偶反顾已身,则裙裳为浪花所溅湿其大半,尚不觉也。俄而,海水激礁石愈厉,浪花斗大,砰击而来,飞玉迸玉,作四石之攻,余方顾而乐之,心暗忖若观塘潮较是为何若耶。蓦闻甘德玲呼曰?quot;君不速下海,潮生不得渡矣!"余遥视之,则海面浴者渐稀,已陆续登岸。甘德玲亦张其两臂如鸟鼓翼,拍浪而来,余始急下跋涉登岸,甘夫妇与高文已易衣候立于岸,甘德玲变入室易衣毕,乃相率归寓。余至是亦叹观止矣!于次日束装旋津,记其游踪如此,且因之有重感焉。吾国人当炎夏际汗喘于市井之间,国有胜境不知辟而游之,乃为他人捷足先登,反宾为主。彼今日之蜃楼海市,即吾昨日之断井颓垣也,嗟夫!又岂一北戴河为然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2-13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无能帮忙,只好看看学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6-2-2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还是没办法帮到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2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吕碧城 1883-1943 女 清旌德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2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吕碧城 1883-1943 女 清旌德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2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这个贴子最后由邻家女孩在 2006/02/22 00:43am 第 3 次编辑]

    民国才女吕碧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2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吕碧城授课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2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民国才女吕碧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汨罗怨
    翠拱屏峰,红逦宫墙,犹见旧时天府。伤心麦秀,过眼沧桑,消得客车延伫。认斜阳,门巷乌衣,匆匆几番来去?输与寒鸦,占取垂杨终古。
    闲话南朝往事,谁钟清游,采香残步,汉宫传蜡,秦镜荧星,一例秾华无据?但江城零乱歌弦,哀人黄陵风雨。还怕说,花落新亭,鹧鸪啼古。

    青玉案
    樱云冷压银漪遍,春满了,澄湖面。十二瑶峰来阆苑。眉痕敛黛,霞痕渲雪,山也如花艳。
    登楼懒赋王郎怨,回首神州似天远。休道年年飘泊惯。随风去住,随波舒卷,人也如鸥倦。

    提供两首,网上似乎还是能找到不少,就是比较零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凝月谢谢邻家女孩和信尊,让你们费心了
    邻家女孩的第五幅图不是吕碧城,是大公报的创始人英敛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24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吕碧城作品真的没看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1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汨罗怨
    翠拱屏峰,红逦宫墙,犹见旧时天府。伤心麦秀,过眼沧桑,消得客车延伫。认斜阳,门巷乌衣,匆匆几番来去?输与寒鸦,占取垂杨终古。
    闲话南朝往事,谁钟清游,采香残步,汉宫传蜡,秦镜荧星,一例秾华无据?但江城零乱歌弦,哀人黄陵风雨。还怕说,花落新亭,鹧鸪啼古。

    青玉案
    樱云冷压银漪遍,春满了,澄湖面。十二瑶峰来阆苑。眉痕敛黛,霞痕渲雪,山也如花艳。
    登楼懒赋王郎怨,回首神州似天远。休道年年飘泊惯。随风去住,随波舒卷,人也如鸥倦。

    谢信尊费心了,再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18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不怎么了解,所以不能妄言,只能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呵呵,凝月表客气。妄言一句,若是喜欢人,应该是心境相同。若是喜欢词,似乎可以斟酌。若是爱屋及乌,咳咳,这个无话可说。莫怪,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下面引用由信尊2006/03/22 01:05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凝月表客气。妄言一句,若是喜欢人,应该是心境相同。若是喜欢词,似乎可以斟酌。若是爱屋及乌,咳咳,这个无话可说。莫怪,莫怪。
    当初发此帖,是因在Q群里听喵喵等人再议论她,感到好奇,查了资料后,始知是安徽人,又多了惜爱之情.
    多谢信尊了,从信尊的回复中看出信尊的确是了解凝月,发此帖有欣赏吕碧城的因素,也有想为她写几句的想法,目前还不成熟,指待时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23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6/03/22 07:26pm 发表的内容:
    当初发此帖,是因在Q群里听喵喵等人再议论她,感到好奇,查了资料后,始知是安徽人,又多了惜爱之情.
    多谢信尊了,从信尊的回复中看出信尊的确是了解凝月,发此帖有欣赏吕碧城的因素,也有想为她写几句的想法,目前 ...
    呵呵,期待早见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3-2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吕碧城作品

    下面引用由信尊2006/03/23 02:58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期待早见大作。
    我也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2 17:24 , Processed in 0.1077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