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0|回复: 13
收起左侧

[原创]青草&牛&童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19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院墙外散步,低头发现了墙根葳蕤的青草,足有一尺多长,清新的绿,很养眼。如果不是长在院墙脚下,不是面对车来车往的城市里的马路,这一片青草应该算是芳草萋萋,在清晨,露水还没有被太阳吓跑的时分,格外娇柔可爱。很少看见这大片大片的青草了,一般看见的都是草坪,人工种植,定期修剪,长得尺子量出来的一般齐整,寸把长而已。
    乡下孩子对青草的记忆,除了在草丛里捉螅蟀的趣事,就是割草喂牛了。以至于一眼看见这些青草,我手足无措地发现自己空着手,没有带镰刀和筐子,转念又觉得自己好笑,割草喂牛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我还有想着抢占这些青草。
    乡下人家爱牛是常理,再小的孩子也不用去教,都知道牛是家里的功臣,就象是家庭重要的成员。童年时代,常常牵着牛去河滩上找草吃,那时候几乎家家有牛,因为牛多,草就相对少了,象这种漂亮的青草是不曾见过的,多是那种被牛咬了半截的秃草,草的颜色也不是这种嫩青的,绿的发黑,我们说是“老草”,牛吃了拉出来的牛粪都是粗的,做出来的牛粪饼也不好烧。爱牛的孩子总不会害怕路远,尽量把牛牵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希望能找到一处新草,然后象发现新大陆一样,让自家的牛拼命地吃,再找个地方割起来,装进筐里,唯恐剩下了就落进了别人家的牛肚子,回家还不忘得意地向父母讨功。
    我的童年是在牛背上度过的,从很小的时候跟着外公去放牛,外公把我放在牛背上,自己在前面牵着牛鼻子,牛停下来吃草的时候,外公就会把我抱下来,说是要让牛好好地吃草。外公爱我,也爱他的牛。除了放牛,割牛草,还要为牛做很多事。冬天的时候,怕牛冷了,就在牛棚里铺上那种瘪稻壳,让牛取暖。夏天会给牛洗澡,用刷子刷洗牛身体上的虱子。记忆中外公还经常用烟去熏牛棚,说是把蚊子熏死,不让牛被蚊子咬了。我家的那头老牛也是格外通人性的,每当外公为它做这些的时候,它总是格外安静地守在一边,用一种感激、温顺的眼神看着为它忙碌的外公。有一次,外公去学校接我的时候,把牛放在村边的池塘里洗澡,等把我送到了家,天都快黑了,外公就惦记着赶快去池塘里牵牛,我们都以为牛是不认识回家的路的,可是没有想到,外公刚出门就看见牛悠闲地踱着步子回来了,看见外公还停下来“哞”地叫了一声,然后径自进了牛棚。外公惊奇地叫了起来:“这东西,没想到还认识回家的路呢!”那天晚上,外公把牛夸了一遍又一遍,说牛比孙女儿聪明,知道自己回家了。
    外公爱牛是人人皆知的,他爱牛胜过爱他自己,宁愿自己被蚊子咬,也要把牛棚收拾得干干净净。这和外公的经历有关,听说外公曾经是地主家的长工,在很小的时候就帮地主家放牛,吃住都是和牛在一起的,地主的刻薄倒成全了外公和牛的感情,有一天外公放牛就没有再回地主家,而是赶着牛离开了家乡,从江北到了江南,后来在江南定居下来,才有了我们这些后人。
    等我能帮外公放牛的时候,我也开始懂得了外公对牛的情感。我会不舍得在牛背上坐得太久,会用柳枝帮它拂去背上的苍蝇蚊虫,会找最鲜美的青草给它吃。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牛棚里喂牛,或者干脆牵着牛出去,去圩埂上遛半个小时,外公那“孙女儿不如牛”的话已早成了耳边的风。
    外公爱牛不仅于此,他还一生不吃牛肉,看见别人吃牛肉也总会唠叨几句,说牛肉不能吃,牛是通人性的。所以我家的老牛去世的时候,外公还让我们看到了他老泪纵横的一幕,那天晚上,他坚持陪着老牛,和老牛泪眼相对,一直安抚着老牛,最后还亲手安葬了老牛。这头牛死后,外公也没有再养牛了。家里没有牛了,有时候看见好的青草,就会有些挽惜。
    如今,我的父亲当了外公的时候,他抱着孙女儿的时候常说:“人家养狗养猫,不如我养个小人儿。”家里已经不用养牛也养不了牛了,甚至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可能再有机会与牛亲近,就连青草也越来越少,我也只有在看见这一处青草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些陈年旧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19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我把我看见的一篇文章帖在这里,希望千红别见怪.
如歌的千红——透过万紫千红散文评介
[止木] 于 2006-04-04 11:13:52上贴  
  一、走近千红
  透过万紫千红(以下简称千红)网友,是我人民网强国论坛最熟悉网友中最不熟悉的一位网友,千红的散文帖子,也是我这里最熟悉散文帖子中最不熟悉的帖子。
  但是我知道,千红是论坛里的一位多产又高产的网友。我查看了一下千红的注册资料,她是去年9月20日才注册的,比我足足晚了8个月,可是上贴的文章却是硕果累累。仅就千红上贴涟漪泛舟的帖子来看,从2005年12月14日的第一篇《站在2005的尽头》算起,截至到4月3日的《花落有声》,一共发表了散文66篇(参看涟漪泛舟3月30日水之源《透过万紫千红泛舟文集》)。我印象中,千红除了周末两天不上帖而外,正常工作日里,几乎每天都有帖文。所以,千红每周的写作篇数当在五篇左右。
  千红的散文也是强国社区最为看重的散文之一。特别是最近以来,我发现,大约千红每发一篇,都会被强国社区推荐一篇。在所有这些66篇散文中,究竟有多少篇被推荐至人民网主页,没有做过具体准确的统计,但我估计应该不少于50篇。因此,过去我曾对某网友说,千红是“承包”人民网主页散文推荐篇目的大户之一,怕也不为过分。我怀疑,当强国社区的“斑竹”们在推荐千红的散文至主页的时候,是否还要认真审看,千红的散文是否已成为强国社区的一个“免检产品”了呢?
  千红的散文一般上贴强国论坛的会馆、情感和女性三个坛区,她上帖的时间多选择在下午靠近午后这一段时间。不知道她与另一位多产、高产网友十一郎111是巧合,是竞争,还是一种自然的默契,她们的帖文在主题、体裁以及上贴时间上多有“雷同”。以强坛的联谊会馆为例,只要她们两个人的帖子一来,会馆里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掀起一阵“小高潮”。“红(千红)霞(十一郎111,阎霞)到,会馆闹”,或许也是实情,是她们“珠联璧合”的一个真实写照。
  然而,我对千红散文的认知和亲近,还是比较滞后的。前一阶段,并没有太多的留意,后来读过一些,也没有太用心。这一篇读过了,也没有与上一篇很好地连贯起来。因此,千红其人、其文于我,还是相对比较陌生与生疏的。
  我猜摸,这除了自己精力不济而外,还有以下几个比较荒诞的原因。一是印象中千红的帖文总是离不开一个名字,“小继”,这种称呼与我的习惯不怎么相符,并给了我一个“小资”的印象,一开始就有点心理抵触情绪;二是千红在网上除了与少数几位比较熟悉的网友有所应酬外,对其他人主动跟贴很少,有时候留了跟贴,也不见回复;三是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搞的,无意中将千红的帖文划归了文字不那么规范的范畴里了。还有就是感觉她的散文手段单一,叙事上较为“平淡”(这一点我后面将有论述),感情上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
  然而,最近因为联谊会馆相关话题点名我是嘉宾之一,我发心好好地研读一下千红的帖文。我将她泛舟里的帖文按照时间顺序倒过来阅读。几篇读下来,才发觉非常汗颜。
  我看到春阳盈手暖曾经在千红一个帖子后面说过,千红的散文,犹如倒吃甘蔗,越往后越甜。我觉得,这是对千红散文比较公正、客观的一个评价。千红的散文,初看或许较平淡些,但是篇篇都有味道,篇篇都有“咬嚼”,不细品,就难得真味。
  同时还觉得,千红的散文,是真正具有大家风范和儒雅之气的散文。千红的文字,我原来以为是我经常在论坛里叨咕“规范”而变得越来越干净的,其实不然,人家向来就是那么成熟,向来那么干净利索。因此,来强坛,不好好地阅读千红,不认真地对待千红的每一篇散文,终将成为论坛阅读中的一件大憾事。

  二、透视千红
  自从把论坛的阅读浏览当作每天的一项必修课以后,我就对论坛所特有的一个现象即网友的“马甲”,颇为留意了。遇到一个新“马甲”,有时候不免要好奇并琢磨一下,为何要叫这么个名字。对千红的这个“马甲”,自然也不例外。
  千红在她的强国论坛签名档里留的一句话是:“万紫千红有时是美景,有时是陷阱。”但这好像还不是很明白。这里,再欣赏一下她强国博客里的个性留言:“江南女儿,现居北京。自诩有菖蒲的颜色,茶的味道,一点点书香味。看过美景,落过陷阱,期待能够透过万紫千红看待生活。”这就比较透彻一些了。不过,阅读千红的散文,我敢说,绝对不会有“陷阱”,而一定只有“美景”。
  书香之家一女才。
  千红在多篇帖子里描写了她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其中《父亲的诗魂》是极为重要的一篇。这一篇帖子,漠漠平林网友曾经作过很详尽的评析,他的品评究竟是否恰当,我想留到后面去说。这里要说的是,如果你要进一步了解千红,那么这一篇还是不可不读的。当然,另二篇《做个博客送老爸》和《姐姐》也可参看。在这三篇帖子里,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三个重要的信息:
  其一,千红的父亲不仅是位教师和国家公务员,同时,也是一位有一定成就的诗人。她的父亲在几十年的从教、从政经历中,留下了许多诗墨,《江澜诗草》就是其诗作的重要集成。这样的父亲对千红不可能不构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千红自己也说:“我在文学上的兴趣全来自于父亲的影响,虽然我已经记不起父亲当年是否刻意引导过我,但父亲是注意到我对文学的爱好的。”除了父亲外,姐姐曾经在图书馆工作,也为千红走向今天的文学道路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其二,千红小时候就颇富才名。读初三时,就有一篇作文在县文联的《谷雨》发表并获奖。这是千红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从那以后,我的作文一直写得很好,也开始不断地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文章”。在安徽芜湖,像千红这样早有才名的女性,当时先有四个,后来又出现一个,被分别封为“四大才女”和“五朵金花”。市作协将此称作“女子文学现象”,“甚至文联还专门将我们五个人的文章选出来,刻意制造了一些评论,日报上也作了专刊,很是风光”(《快乐写博》)。可见,千红的才名还是很不小的。
  其三,千红有个大学中文系学历背景。千红说:“老爸和别人说起我时,总说古典文学我不如他,现代文学他不如我。其实论系统的文学教育背景,我是中文系的学生,各种文学课程都是一门一门修出来的……”。这些话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不仅是作为女儿的一种欣喜,更多的还是父女之间早已存在的一种默契。千红又说:“好多年前我有个心愿,在三十岁前有一本自己的散文集”(《快乐写博》)。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千红既出身于书香之家,又于很小的时候就才名远播,再加上读的是大学中文系,以及自己一直以来的刻苦努力和孜孜以求,所有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今天这样的一个才女千红。
  “小继”——走不出的风景。
  千红是生活在爱情中的,生活里有多少爱恨情仇,她的笔端就会有多少感情流注。我曾经在千红的一个帖子后面,作过这样的跟帖。我说:“小继的人品,千红的文品;篇篇千红,篇篇小继。”之所以得到这么个印象,那当然是因为,千红的许多篇章不仅是歌颂爱情的,而更是歌颂她的军官爱人小继的。有这种印象的当然不只是我一个人。她的安徽老乡水之源就曾在一个跟帖后面写道:“爱与被爱,千红的文字就是为了小继…… 难得啊。”可见,这个“小继”,已经不再单纯是千红的夫婿小继,更是千红笔下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是千红永远也走不出的一道风景。
  
  这方面的帖子当然是很多很多的。信手拈来,就有《写给一年》、《幸福是一个个细微的感觉》、《就要长袖善舞》、《焚香感动谁》、《前世是一只受伤的狐》、《期待一场宿醉》、《我不要玫瑰,我要蔷薇》、《为她终身守口如瓶》、《莫让东风再破了相思》等等。当然,在千红笔端最执着、最蛮横、最无理、最倔强、最铿锵、最惊魂、最极致也最温柔的爱情故事,还应该是那篇后来被用作泛舟回顾第100期主题词的《醉了,也要叫我的名字》。
  此前,千红在《期待一场宿醉》中就说过:“虽然我隐约在期待一场宿醉。这种醉不是在家宴上,不是在聚会时,我想在自己的屋子里,在没有灯的夜里,音乐流泄,月光如水,静静地坐在地板上,喝到深醉。”“我不是要体会那种醉酒的感觉。我想看清自己的心,在深醉的地方,叫着谁的名字。” 而到了《醉了,也要叫我的名字》这篇里,她写道:“可是,仔细想想,男人醉了,是最脆弱的时候。有人说酒后吐真言,有人说醉话不可信,原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醉了的时候,想要回家,回你的身边,嘴里叫着的,是你的名字,那就足够了。”“吃完饭出来,我对老公说,心里闷闷的,我们走走吧。他牵着我的手,把我让到路里侧。我们慢慢地走着。突然他问我:‘丫头,男人喝醉了酒让女人侍候,女人烦吗?’我说:那就要看男人喝醉后,叫的是谁的名字了。”情感之真挚、执着、专一,溢于言表,感人至深,令人动容,让人难忘。
  乡情浓郁念江城。
  除了写爱情、亲情,千红笔端的又一个亮点是写乡情。在前面引用的千红博客的个性留言里,我们已经看到,千红自称是“江南女儿”。这江南当然不是别地,正是安徽的芜湖。我们知道,芜湖作为一个滨江城市,地处皖南,而皖南又是历史文化较为发达的一个地区,尤其明清两代,人文气息特别浓厚。我国“文以载道”传统学派的最后一支代表,清代的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首的桐城学派就诞生在那里。而在千红的笔下,芜湖更是一个被给予了无限深情的地方。
  先看她在那篇脍炙人口的《握着芜湖的手》是怎么描叙的。她在引述了陆文夫的“苏州情结”后说:“我的故乡在离苏州不远的地方,叫芜湖,历史上也叫‘鸠兹’。歌里把她唱为一个‘半城山半城水’的地方,芜湖襟江带河,风光宜人。我在那个小城生活了二十多年,说起来却很惭愧,我不曾把城里的景色看遍,就远离了她。”“可是故乡就是一只手,始终牵着我的手;我的手又牵着故乡的衣襟,就象一个孩子,走到哪儿也放不开母亲的衣袖,开口说话,总是先叫一声妈妈。……我握着芜湖的手是永远也不会松开的,也永远松不开了,因为芜湖是我的家,有我的根。”
  正“因为芜湖是我的家,有我的根”,所以,不仅想起亲人、朋友的时候会想念故乡,节气变化了,柳色吐絮了,桃花盛开了,栀子花香了,一棵江南带过来的小葱枯萎了,所有这些,都会牵动起思乡情绪。这些情怀分别反映在《节气变更,我怀念江南》、《北方意杨江南柳》、《怀念栀子花香》、《桃花梦里事》、《微雨江南》、《怀念一棵江南的葱》等篇章里。甚至看见异地的灯火,吃着面馆里的快餐,也还会惦念着家乡的种种好处来(见《灯火》、《面馆里的心事》等)。
  当然,在千红66篇散文中,所写的内容远不止这些。篇幅所限,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如歌的千红
  纵览千红的散文,没有大悲大喜,没有大起大落,因而,就阅读的感受来说,也没有什么激烈的心灵震荡。同时,千红的散文,虽也不乏轻歌曼舞,但也不是小溪流水,绝不是清澈见底。千红的散文,或许就如同流过那江城的浩瀚长江一样,表面温婉流畅,波澜不惊,内里却深邃隽永,韵味悠长。千红散文给我的一个总体的感受,恰如一首抒写生活的歌曲,一首类似《泉水叮咚响》或者《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那样的抒情的歌曲。
  这样如歌的效果,或许又正是千红所刻意追求的。你看,我们常常只注意到她的网名叫“万紫千红”,却总忘记前面还有两个字“透过”。如果要深入研究千红,这二字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此外,千红散文还有如下值得我们学习、欣赏的地方。
  一是标题的拟定比较考究,意象鲜明。
  就阅读来说,网络文章与纸面文章是不完全一样的。一本书,一张报纸,许多时候,只要用手翻一翻,用眼睛瞄一瞄,不看题目也可以知道它的大体内容。所以,题目固然重要,却也不是十分重要。但是,网络文章不同,它就好比一个游水的人,身子全部隐藏在水里,露在外面的只有头和脸。要识别一个人,唯一的途径就是看水面那么一小部分。所以,阅读网络文章,一个选得好的标题,常常会吸引较多的眼球,赢得较高的点击力。我想,千红还是深谙其中机理的,所以,她的文题总是那么典雅、别致。与此同时,我也认为,一个真正的负责任的网络作者,也绝不仅仅是依靠标题来哗众取宠的。所以,标题既要选得好,但也不能失之于轻浮甚至轻薄。而千红散文标题恰恰是在这两个方面都结合得很好的。通常是,一个标题有一个标题的意象,既吸引关注,也颇值得把玩,耐人寻味。
  例如,前面提到的《握着芜湖的手》,里面有陆文夫的“苏州情结”为背景,它的经典意境已经不用说了。而在《低到尘埃里去》中,又有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传奇爱情故事为张本,这就使得文章有了很深很美的值得玩味的意象了。
  二是想象力强,联类丰富。
  千红在《快乐写博》这篇里说过:“写写画画很多年了,一直走着一条很小家子气的路。对我来说写作真的就是一种流水帐似的东西,记录着我去过的地方,我做的事,我认识的人,我看见的故事。”在我看来,千红的文章,写“去过的地方”,写“做的事”,写“认识的人”,写“看见的故事”,这都是很真切的。但是,她在这样记叙一个地方,一件事,一个人和一个故事的时候,却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想象无限,联类丰广。可以说,她做到了一举一动皆入文,点点滴滴都含情。
  看一下她的《面馆里的心事》。本来也就是在楼下一家香面馆吃碗面当晚饭的事,这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实在是普通又普通,再寻常不过的了。然而,千红却不是这样。她不光写了为什么要来面馆用面,也写了这家面馆的大致的陈设和营业情况,然而,又更多地写了自己一个南方人对面食的喜好,一个有家室的人在外面饮食的习惯,以及对晚饭是否考较,在面馆吃饭的座位,一面用面一面对来往客人的观察。也不光写自己一个人,还写了“小继”,写了未来有了孩子会怎样,写了将要来到身边居住的母亲,等等,一步步地过渡、引入到对人生的阅读、观察和理解上来。这样作了超越时空的联想后,最末又回到吃面这件具体的事情上来:“坐在面馆里,姐姐发短信告诉我,母亲来京的车票已经买好,过两天就要动身了。母亲来了,就会每天都有可口的晚餐,也就不用再来面馆吃面了。母亲是喜欢吃面食的,等她来了,哪天也带她进来吃一顿面,几个人一起吃,和一个人独自吃,应该不是一种感受吧?”真是娓娓道来,侃侃而叙,看似芜杂,枝枝蔓蔓,其实都有关联,都有妙用。
  三是文字简洁、典雅、规范。
  这方面,漠漠平林对千红有过很好的评论。他在千红《城市的风》一文后面的跟帖中说,“其文确实有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善感,文笔娟秀,文风清新而醇厚。从这篇文章来看,……遣词造句非常考究,句式长短搭配及句间音韵节律都很好地与作者心境相谐,作者的文字驾御能力极强,几近自在。”我觉得,这个评论是可以成立的。
  这里我想说的是,漠漠平林曾经很认真、很细致地对千红《父亲的诗魂》这篇文章做过点评。他的这个点评,也曾经获得了一些网友的跟帖赞许。但是,在我看来,就千红的原文来说,平林并不真懂千红,因此,许多改评是毫无道理的。在平林认为是“赘字”、“赘句”需要“删除、修改”的地方,其实正是不能这么做的。原文中有的句子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有的句子起着点缀作用,一删除、修改,文章的韵味就会减去许多。这里,也不细述,有兴趣者可以自己查看品评。
  当然,千红的散文,也不是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就一种风格来说,千红的散文已经臻于完美。但是,也要看到,千红散文多以白描为主,几无人物刻画,亦缺乏对话描写,好的能够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也不很多。而这些大多是我国传统文论都较为看重的。故建议千红,在继续保持自己既有风格不变的前提下,不妨有意识地在今后的文字中,引入一些精当的对话和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以进一步增加自己散文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最近,我因为集中阅读了千红的文章,但读了不能白读,于是就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稍加整理,成为现在这样的一篇评介文章。但毕竟自己在时间、精力和鉴赏水平等诸方面都有不少限制,对千红散文的理解未必到位,故在这篇评介中又一定存在许多错漏。切望千红和大家予以见谅或者批评指正。


(编辑:张胜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19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不好意思,止木老师言过其实,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19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看过千红的一些文章,同意这篇文章里的说法,顺手就转过来了.我是借花献佛,偷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7-2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楼主的文字迂徐有致。很有工夫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22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6/07/19 02:01pm 发表的内容:
    我把我看见的一篇文章帖在这里,希望千红别见怪.
    如歌的千红——透过万紫千红散文评介
    于 2006-04-04 1152上贴  
      一、走近千红
    ...
    基本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8-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这样的童年我没有,只知和年龄相仿的朋友瞎玩乐,见识下千红的放牛的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看过几篇“透过万紫千红 ”的文章,好象特别擅长写这一类型的文章,有回忆,有思念。欣赏了。。。
    路过。。。看过。。。。支持你!~希望多点好贴,必定常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4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下面引用由旦暮幽思2006/08/04 09:47am 发表的内容:
    看过几篇“透过万紫千红 ”的文章,好象特别擅长写这一类型的文章,有回忆,有思念。欣赏了。。。
    路过。。。看过。。。。支持你!~希望多点好贴,必定常来支持!
    她的文字需要多读,读一次是难品出味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6/08/04 10:05pm 发表的内容:
    她的文字需要多读,读一次是难品出味来的.
    过奖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7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别那么谦虚嘛!~
    什么时候有好新闻也可以先向我们爆料啊。千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11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下面引用由透过万紫千红2006/08/05 04:25pm 发表的内容:
    过奖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6-8-1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童年时,常看到骑在牛背上的孩子,很是羡慕,想着什么时候也能骑上一回。虽然常接近牛,真的要我骑上去,还是不敢的,是不是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 ^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12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青草&牛&童年

    美好的童年时光。。。
    问好,千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8 11:35 , Processed in 0.0856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