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4|回复: 7
收起左侧

安徽文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源头: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老庄故里:安徽省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
  道家学说。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今安徽涡阳县人)、庄子(今安徽蒙城县人)创立了道家学说,老于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主要著作有《庄子》。其主要哲学思想是: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
  天文历法。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阴阳二气"为理论解释四季变化,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至今仍指导我国农业耕作。刘安在寿县八公山练丹求变,研制出中华美食-豆腐,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理学学说。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为江西省婺源)。南宋时期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资治通鉴纲目》。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之分为定论阐发理学,完善了"二程"理学,并对孔子儒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安徽省文学对中国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东汉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清新的风格,形成建安学派,并对后世五言诗、七言诗产生深远影响。清初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思想,倡导唐宋古文传统,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
  黄梅之乡:安徽是戏曲之乡,保存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和古老的"目连戏";发源于安徽的徽剧则是京剧的前身之一。 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安徽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其中以淮河岸边流行的花鼓灯最为有名,被誉为"东方芭蕾"。黄梅戏原系皖鄂交界山区民间流行的采茶小调,经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演出《天仙配》、《女附马》等电影戏剧片,五、六十年代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新一代艺术家的再创作,并广泛出访欧美、东南亚,黄梅戏已成为中外广受欢迎的大剧种。
  名人荟萃:安徽自古人杰地灵,这块土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科技方面,主要有在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技术的东汉医学家华伦,西汉天文历法创始者刘安,中国珠算的集大成者、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现代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两弹元勋、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庄子,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清代戏剧家、徽剧领袖程长庚,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著名学者胡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经济方面,主要有清代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 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政治、军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周瑜,北宋时期执法如山、为官清廉、被百姓誉为"包青天"的清官包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中国共产党和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文化

我这篇虽然不是很长,但也足以可以站在各县市的前头了。。。
呵呵!~

-=-=-=-=- 以下内容由 旦暮幽思2006年08月09日 11:12am 时添加 -=-=-=-=-
总体概括安徽的文人。。希望大家喜欢!~您的喜爱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1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文化

旦暮的这篇是对安徽文化的简单概括,不知是不是原创?旦暮有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6-8-1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文化

    走马观花式的概括,但也可以展示安徽文化之一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1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文化

    来学习一下家乡的文化~~~楼主有心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文化

    谢谢支持了,这不是俺的原创,只是见了寥寥几笔却概括了很多,觉得很好,所以转来大家分享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15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文化

    下面引用由旦暮幽思2006/08/14 03:23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支持了,这不是俺的原创,只是见了寥寥几笔却概括了很多,觉得很好,所以转来大家分享一下。
    所以要标注上“转贴”呀,呵呵,提醒一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8-22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文化

    言简意赅,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9 17:45 , Processed in 0.0792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