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5|回复: 11
收起左侧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趁着初秋花未落尽冬未至之际,去拜访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领略一下佛山文化,感受远离红尘的磬声、香火,实为心醉之事。
  车进入盘山公路时,已是黄昏时分,雾很大,看不清前方的路,也模糊了路边的风景。据说上九华山要转上九十九道弯,车还没转几个弯,头已经昏昏沉沉了,本就晕车的我行程了将近四个小时,哪里还招架得住,未及山腰,早已分不清东南西北,吐得一塌糊涂。同行的小敏和阿琴比我好不了多少,却难为她们还要照顾我。
  车把我们送到山门时,天色已晚,因为我们一心要赶往凤凰松,所以一下车便又急急地找车。可是已经是六点半了,送客上山的大巴已停开了。阿琴十年前曾在凤凰松旁边的一座庵堂住过半年,她说从小路上山只需用半个小时,非要步行上山,小敏是个谨慎的女孩,执意要打听好路程才放心。我们便向九华街边的店主询问上山的路,店主吃惊地看着我们说:“你们几个步行至少要走两三个小时,天早就黑了,你们万万不可呀,不安全的。”我们听了,一时没了主意。好心的店主看我们上山心切,便说替我们找辆车试试。他打了几个电话,终于替我们找到一个女司机的车,他说这样比较安全,我们很是感激地谢了他,并记住了他的店名——“幸福菜馆”。
  车在茫茫雾中不知又转了多少道弯,到凤凰松时,天已擦黑了。阿琴路熟,顺着小路,带着我们一路奔跑,几分钟后,我们便已站在一座庵院门前,大门的上面写着三个字——“慈隐庵”。山中的寺庙通常五点左右就关门了,所以,我们面前的庵门已紧紧关闭着。阿琴用门上的门环轻轻敲打木门,几声后,里面传出一位女尼的声音,“谁呀?”“是我,阿琴。”门吱呀一声地打开了,佛前那盏灯亮了起来,一身尼装的师傅出现在我们眼前,她的身后是一座巨大的佛像。
  师傅看见我们很是高兴,急急把我们引进庵堂,关闭了身后的大门。知道我们一定还未吃饭,便走进厨房为我们下起面条,并招呼我们把东西放在后院的房间。在她们忙碌的时间,我一个人走进庵院内,细细打量起这座庵堂。
  这是一座很普通的庵,白墙青瓦,在九华山上并不起眼,或许引起不了香客的注意,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很好,坐落在山谷之间。庵堂分前堂后堂,中间隔着二百平米的院落,院内没有院墙,倚着栏杆便可看见对面的连绵不断的青山。山上的树木清晰可见,山脚下是一条清洌的山泉,泉水的淙鸣声很大。栏杆外的一小片土地上种满了各种蔬菜,不远处的山坡上是一簇簇的茶树。院内左侧有一张石桌、四只石凳,往前是一座石砌的小池塘,池里的水由几截剖开了一半的竹筒一节一节地递传下来,竹筒的最上端是埋在土坡上的一截山泉管,细细的泉水就是这么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淌出来再由竹筒接到池塘里的。池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凤仙花和不知名的山花,细细碎碎,点缀着寂静的小院。一条卵石小路通往后院的屋子,屋前有两棵石榴树,早过了榴花红的时节了,树上已挂满即将成熟的果子。此情此景,弥漫着一股股淡淡的田园风情。要不是听见师傅叫我吃饭,我一定还沉醉其中。
  或是与佛有缘,一碗素面,两碟小菜,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人吃完一碗居然不够,又去锅里添了一些。看见我们吃的开心,师傅笑了,她说,“我真担心你们吃不来呢。”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又去为我们烧洗澡水了。
  吃完饭,洗过澡,师傅已为我们铺好床,抱来被子,山中的秋蚊厉害,她又细心地为我们点上蚊香。待收拾好这一切,已经八点半钟了,我们催她早些休息去吧,因为明天一早还要上早课。师傅走之前告诉我们,走廊上的灯不要熄灭了,今晚山中没月亮,夜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和出家人接触,感受着她的善良、热情,在她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慈悯、纯澈和详和。
  山中晚上的九点已是很深很深了,夜很静谧,只听见秋虫的吟唱和山泉的淙鸣。行程的劳累让我和小敏晕晕睡去,阿琴跑去前堂陪多年不见的师傅谈心去了。不知过了多久,楼板传来阿琴的脚步声,门开了,是阿琴回来了,我起身看了一下时间,已是凌晨一点钟了。阿琴躺下了,我却再也睡不着了。透着廊上微弱的灯光看着自己现在身居的这间屋子,墙壁和地板皆是木制的,未经油漆,保留着木头本色,房内有两扇小窗,一扇面向院外的小路,一扇面向对面的山峰,若大的房间里只有我们睡的两张小床。起身站在窗前,向外望去,窗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无月的山中,夜晚竟是这般黑得彻底。
  “更深人已静,悄有灯和影。”
  “向夜独徘徊,幽梦今宵远。”
  静静站在这山中的深夜里,思绪万千,许多事和人又一幕幕地走到眼前。是的,凡人自有凡人的悲哀,这种悲哀在一丝一缕的缠绵、在刻骨铭心的疼痛、在春聚秋离的无奈中,留下牵牵绊绊的长丝。身居庙宇,我此时也做不到佛家的境界,做不到境生而心不起,有的还是对逝去的时空那残存的爱与眷恋,做不到“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留下的还是那挥之不去的惆怅、思念与惘然。生活中有时我也在想,把一切的苦痛忘了吧,让我每天都有一个全新的自己,可是真的可以忘记吗?我们有时连儿时拥有的一个布娃娃,学时抄满小诗的日记本都恋恋不忘,那么刻进生命中的人和事又能如何相忘?于是每天的每天,都在自省中超越出来,而后又无休止的沦陷进去。
  站了许久,有些倦了,我折回床上躺下。床是木板床,我们睡的时候把两只小床并在了一起,床上只铺了一层薄薄的棉絮,枕头是草编的,看见小敏睡得香香的,不时嗯呀几声,我笑了。小敏的父亲是我们市里的高层官员,平日在家,小敏是个娇弱的小姐,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竟也能和我们一同在这山间,过上一日清苦、简陋的生活,真是难为她了。阿琴十年前因为一段情感而走入山中,度过了一段远离尘世的生活,她对这儿是熟悉的,也是有着深深地感情。小敏翻了个身,手搭了在我的身上,我又迷迷糊糊闭上了眼睛。朦胧中,听见一声声空悠悠的钟磬声,我知道,是师傅起来上早课了。
  待我们醒来,天已大亮了,师傅早已熬好了粥等着我们。山中清晨的空气自不必说,香甜清凉,各种鸟儿的鸣叫不时打破这清晨的寂静。我们梳洗完必,便去佛前叩拜,供上三柱长香。
  早些年前,我们都已来过九华,所以巍峨庄严的古刹、香烟缭绕的大殿,并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且香火旺盛的庙宇难免充斥着世俗的交易,少了一份真正的清静。我们只是想在这有着悠久佛文化的山中小住几日,涤荡这颗疲惫的心灵。
  和师傅一起吃完早饭,我们便匆匆走入山中,身后传来师傅的嘱咐,“等你们回来吃午饭哦。”山中早晨,清寒袭人,紫雾东升。我们有意避开坦途,专择曲径而行。沿途但见山峰耸立,林壑幽深,烟光凝翠,白云苍泉,异草奇花,我们兴致倍增,忘形于山水之间。我们沿着山间的那条山泉迤逦而行,山谷中不时传来一阵阵隐隐约约的木鱼声,空灵古拙,在山际萦绕。“木鱼敲醒梦中客,清泉荡去尘劳心。”这一切都令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动。
  我们就这样走着,看着,感受着,走过多少级台阶已不及细数。一路上,阿琴和我们说起她十年前在此地的种种经历和生活,我和小敏听的很有兴致,我们时时也打量着偶尔从我们身边走过的每一位香客,若他们问我们,前面的路还有多远?我们会笑着说,“很近了,一会就到了。”而后看着他们虔诚的、充满信心的往山上走去。
  山中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是白雾蒙蒙,一会是小雨沥沥,打湿了我们单薄的衣衫,可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一路探幽,赏遍古木寒岩。任丝丝缕缕的雾在我们腰间缠绵,任细细绵绵的雨在我们脸上亲吻,雨是诗,风是词,山是一幅画,浊心在风雨中涤荡,清心如莲花般升起。
  中午时分,我们回到了慈隐庵,师傅已烧好了四样素菜,清炒苦瓜、丝瓜炒木耳、豆腐烧萝卜菜和炒豆角。兴许是我们跑得累了,吃得特别香,师傅一个劲地招呼我们多吃点。和师傅走的近了,我的胆子也大了,不再觉得出家人与我们格格不入。我悄悄问师傅,“人在红尘为什么会有痛苦?”师傅笑着说,“那是你们在还债呀,债未还完,便有痛苦,但你们是心甘情愿的呀。”师傅的话让我想起佛家的一幅对联:“世态若空即清静,俗情一了便成空”。我又问师傅,“如何待人待事?”师傅说,“做事先做人,对得起天地良心即是。”我没有再问,师傅的话让我已明白了许多。
  师傅法名“妙慈”,二十出头便出家了,她是那种真正修身的人,生活很是清苦,也非常节俭。吃完饭,我们和师傅谈心,附近庵里的尼师听说阿琴来了,也过来看她,因为当年阿琴和她们都很熟悉,早些年还是徒弟,如今都自己当家了。因为她们和我们都年纪相当,大不了几岁,所以在一起很开心,谈起当年阿琴初到山中的一些趣事,引得我们大笑,其实出家人也是血肉之身,说说笑笑和常人一样的,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难以接近。师傅告诉我们,每年的生活靠种茶可以维持的,也和我们谈起家中的一些人和事,告诉我们她最小的妹妹已经念了四年佛学院,今年在读研究生了,虽已出家,但年轻人总该多学一点东西,任何一门学问都是学无止尽的。因为这庵里只有她自己一人,所以每年母亲会来陪她度过一段时日。我们和师傅开玩笑地说,“你不要带徒弟了,过不了几年,孩子自立了,我们来陪你,就把后院的小楼给我们来住。”师傅笑得灿烂,说:“我身体不好,还不知能不能等到你们再来。”我们都怨师傅在瞎说。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就要下山了,师傅执意要送我们,我们没让,师傅站在门前,双手合十,祝我们一路平安,目光是一片安宁。那一刻,我眼睛湿润起来,看着师傅孤独的身影,一种心碎的悲伤划过心间。我问阿琴,出家人究竟是无情还是有情?阿琴不语。但我深深明白,她们虽已没有大喜大悲,但禅心是有情的,不是无知无感的,她们比我们多的只是一份安宁与从容。
  临下山之际,我们来到凤凰松旁,与它告别,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关于凤凰松那美丽动人的传说。佛经里告诉我们:“生为情有”,意思是万物都是因为有情而投生到这个世界,那么凤凰松呢?不也是因为承载着不朽的情缘与爱恋才会在这空灵的山中生存了上千年吗?!它目睹着世间儿女在爱河中载沉载浮,在爱河中沉醉迷惑,然此松有灵,指引着我们远离爱中的失落、仇恨,将一切悲怨之心转为思念之情,那么,我们的心便是柔软的、清静的,即便含悲忍泪,也不会失去自我的光明。
  要不是对尘世还有割舍不下的情丝,无法远离红尘,我真的会走进山中,亲手点亮佛前那盏灯,守住这最后一块净土,让梦从此生根萌芽,用一颗无尘无垢的明净心,来印证数千年的佛山文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姐姐,你去九华山也不告诉妹妹一声:(
幸好你写了文章妹妹可以在你的文字里神游一会,佛灯已明,明月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9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花开花落僧贫富,云来云去客往还……老僧半间云半间……想想,不由亦起逃离俗世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4 19:18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4-10-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九华山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据说在那里可以肉身成佛,咳咳,不过我这浊世浊人浊身是不会有那种机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0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佛灯长明,
    心灯摇曳,
    愿佛灯照亮心,
    愿心灯伴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0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点亮那盏灯,我虔诚以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点亮一盏心灯、感受佛的招唤,虔诚的祈祷能时时拥有那一份安宁与从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感受佛的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2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点亮佛前那盏灯
    也照亮自己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3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与佛结缘,常听佛理,感受佛的教诲,愿与文友一同。
    “佛在灵山莫求远,佛在心中清自修。”共勉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15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有云水和姐姐两位居士在这里,是凝月的荣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4-10-24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点亮佛前那盏灯

    九华,天台,那儿曾留下我一下愿望。
    站在天台对面看,佛光山色,很有禅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2-22 15:00 , Processed in 0.0815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