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凝月无语
收起左侧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5/06/13 07:36pm 发表的内容:
欢迎卷帘人来到徽山皖水,凝月奉茶*^_^*
卷帘人的这个观点凝月认可!
凝月此帖也并非只为格律而言,只是借此帖言困惑)
呵呵,凝月太客气。正在写一篇关于唐宋的文章,正好写到这里,看到这里正讨论这个,就把现成的搬上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观如今的古体诗,只要是五言或七言,但凡做了四行或者是八行,统一用近体诗的标准来要求,凝月觉得有些苛求,还有些虽有功底,但因对格律不熟悉,于是不论内容和寓意,皆列为下,凝月觉得不足取.呵呵,不知怎么又想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其实,功夫到了,稍有节制对于炼字炼意是有更大的的提高.
其实古人的音律的发展也是有过程的,就如一些古音现在早已弃用,如果一味说古音律,白石也不可能创新词牌.在凝月最近看的一些词牌中,也是有个发展的过程的,就如<临江仙>,最早开头为六字,如今早已沿用七字;还有凝月最近所添<水龙吟>,发现也有不同,所以古人也是在摸索中发展诗词,没有想到原先的约束到了后来是越来越严格,凝月不知是喜还是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提到意境,凝月觉得与诗词节奏上的铿锵还有朗朗上口是两个概念.唐时为了刻意让古体诗有别于近体诗,故意反格律而写,对于意境并没有任何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5/06/13 07:49pm 发表的内容:
观如今的古体诗,只要是五言或七言,但凡做了四行或者是八行,统一用近体诗的标准来要求,凝月觉得有些苛求,还有些虽有功底,但因对格律不熟悉,于是不论内容和寓意,皆列为下,凝月觉得不足取.呵呵,不知怎么又想其&qu ...
确实不足取。严格地说,写好古体诗比写律诗难,为什么呢?不是“自由”了吗?赫赫,自由也是有重量的,这个重量来自于没有了形式上的“保障”。
至于词,我以前也说过两句:
《全宋词》收了也有一千多个调子吧,也不是个个都是有谱的,所以词比写诗自由一些,现代的说法可能叫“散文诗”吧。你只管放心写下去,随便安个什么名分在上面,我看就成了。但是,调子成了以后,麻烦就来了。
65321,这是《沧海一声笑》开头一句“沧海一声笑”的简谱,是非常标准的“宫商角征羽”,中国玩艺。黄沾就可以说创了一个调子《沧海笑》,大家可以根据这个调子自己来填一下(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减一些字),也许你就会发现如果“随手”一填,怎么唱怎么觉得别扭。
赫赫。怕麻烦就别填词了,自己创调子吧。赫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24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残宵衾枕冷,复见小窗明。 雪落添寒重,时闻动竹声。
这是两首七言诗,有弟弟问我哪首好。我回答第一首有情致,第二首工整。并没有正面回答哪首好。仔细阅读时发现第一首已然出律,但是喜句中的“已讶”和“折”这三个字,有了这样的三个字,诗人的情绪和诗人的情感于是都跃然纸上。第二首是严格的格律诗,工整严明,就如严谨的夫子沉稳塌实,但是却发现少了人的心性和诗特有的灵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4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这个贴子最后由门虫在 2005/06/24 04:24pm 第 1 次编辑]

同意凝月对那首诗的看法。
凝月说第一首出律,在我看来,大体两句之间还算有错落,对我来说不至于拗口的。跟第二首相比,第一首好出很多。诚如凝月所言,第二首全无灵气。第一首则气韵生动。用我的话说,第二首几乎不带一点主体意识。四句零散,各自为政。正是为写诗而写诗那一类的。第一首总的说,是于平淡中略带喜意,可贵的是这点喜意出于言外,所谓韵味是也。要是可以拟标题的话,第一首约略是“听雪”,而第二首只能是“夜雪”了。
外行人瞎说几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5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门虫哥,错  了。第一首应为夜雪。诗人选一个特定的环境来写晚上的雪,第一句写冷,证明雪还不是很大。第二句写窗户明亮,雪之光也。 三四句写雪加重了,压断树枝。 都是不同角度来写夜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粗看你的题目,没想到内容却是谈诗的格律与意境、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依次读了诸位方家的分析和评点,受教很多。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1、格律和意境,不是谁重谁轻的问题,而是要更加的形神兼备、浑融一体。是双促进、双提高。
2、艺无止境,贵在创新。诗无定形,贵在达意。诗衣与诗心,犹人之衣着与修养。
3、我喜欢“诗句”胜过喜欢诗。好的,明白如话的诗句,我是百读不厌。诸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些有生命力的句子,至今仍留在我们的语言中,很值得我们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1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此帖再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12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四德百行而言它

听楼上所言梦飞受益非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1 21:31 , Processed in 0.0752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