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8|回复: 13
收起左侧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2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明月禅心在 2005/07/22 08:17pm 第 2 次编辑]

                       我读《浮生六记》
    偷得浮生半日闲,手捧《浮生六记》,畅读为快。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化名人沈复之作,生动真实地记述了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一生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书中所展现出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细腻的情感世界,读来沁人肺腑,荡气回肠。
   
     沈复笔下的芸是他的爱妻,一记《闺房记乐》用温柔细腻的笔触详尽地记录了作者与芸从相识相知到结婚以及婚后的快乐时光,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陡生慕恋之心。
     读到芸强迫自己夫君品尝臭乳腐“以箸强塞余口,余掩鼻咀嚼之,似觉其美,开鼻再嚼,竟成异味。”这一段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夫妻之乐是蕴藏在点点滴滴的平常事中,那样的简单,却被他们演绎得趣味横生。
     再看这段,芸为赴“花照”,听从夫君歪主意,女扮男装“易髻为辫,添扫蛾眉,加余冠,微露两鬓,尚可掩饰,服余服衣长一寸又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装束既毕,效男子拱手阔步者良久。”芸揽镜狂笑欲变卦却被作者强挽悄然径去遍游庙中,无人识出女子,最后至一处,巧遇一朋友眷属,搭话间“不觉一按少妇之肩,旁有婢媪怒起,芸见势恶,即脱帽翘足示之亦女子耳,方愕然,转怒为欢。”时,不禁掩卷窃笑。作者文笔率真自然、不拘格调,所涉笔墨无不表现出夫妇二人恬淡自适的天真性情,如芸所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读之不忍释卷。
     虽说芸娘爱夫情深,竟效笠翁之《怜香伴》为丈夫择美纳妾,但也有醋意微生之时,只是这醋意里尽显芸娘之可爱善真。夫妻二人与般家女素云同船待月快酌,当丈夫与素云调笑,素云笑捶余肩,芸出令曰:“只许动口,不许动手!违者罚大觥。”作者曰:“动手但准摸索,不许捶人。”素云不禁握拳连捶,芸呼曰:“违令,罚两大觥!”可爱娇颠尽现纸上。合书闭上眼睛想像,回味无穷,芸天真可爱之模样在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林语堂盛赞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俞平伯则惊叹它的清丽,“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在沈复的笔墨中寻不见夸耀芸娘美丽的字眼,她的淳朴她的娴静她的宽容她的温和却如珍珠般散落文中。这样的女子今日难寻,在两百年前依然如璞玉,集静雅清纯贤达善良可爱顽皮于一身,也难得一见。难怪能得沈复之眷恋,撰文以寄情痴。
   
     三记《坎坷记愁》则写尽世间炎凉,与《闺房记乐》形成强烈对比,让我们在复、芸夫妇的一喜一悲之中感叹“事如春梦了无痕”,流下几滴辛酸的泪。
   
     有文载,后二记《中山记历》与《养生记道》非沈复所作,系后人狗尾续貂。且不论是真是假,文中所言人生哲理却使我们受益匪浅,在两百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受用。
     书中所言“须于不快乐之中寻一快乐之方。逆境不悲,无论如何处境之中,可以不必郁郁,须从郁郁之中,生希望和快乐之精神。”又言“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是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其语虽俚,却有至理。正是这种善处忧患的精神,才使得作者泰然度过跌宕浮沉的一生,且能秉心静气著出名作。
     文中所记,“养生之道,只清净明了四字。不累于外物,不累于耳目,不累于造次颠沛,鸢飞鱼跃,其机在我。”“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那么今天的我,能宁心静意,捧书畅读,实为颐养第一事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2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浮生六记》,呵呵,看来几时也要翻出来再仔细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2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看来喜欢《浮生六记》的人是真多:)
姐姐记得这些情节的时候,让我想起有段小人和君子的插曲了,其实这严格说来,是封建道德思想对于贤良女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总是把自己放在男人的地位之下,所以芸才会有为三白纳妾的想法。这个话题偏了,呵呵~~~~~
最喜欢看的就是芸和三白甘苦若饴的生活片段,用双手美化着自己的陋室,尤其是看到用绿叶和花铺成的简易屏风,还有三白详述的碗口莲,那种清淡的日子,你能说不是充满了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凝月说的应该是二记《闲情记趣》里的片断,夫妻二人其乐融融的婚姻生活。四记《浪游记快》是六记之中我最不喜欢的,是不是古代文人不亲妓便算不得真正的文人雅士?如陆放翁,姜白石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3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下面引用由明月禅心2005/07/23 01:30pm 发表的内容:
凝月说的应该是二记《闲情记趣》里的片断,夫妻二人其乐融融的婚姻生活。四记《浪游记快》是六记之中我最不喜欢的,是不是古代文人不亲妓便算不得真正的文人雅士?如陆放翁,姜白石等。
这个有因果只分,按明月这样分析有些偏激了。
在唐以后,所谓的诗词只能是正务之外的消遣,而名篇佳作要想流传,主要的途径也就是一些高档的青楼。杜牧有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实倒不是整天沉迷于花红柳绿。而且那时相关场所要显示档次的高低,弹唱的内容也就经常需要更新,并且越是佳作,越相应成辉。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结合。
妄言了,见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还是不能理解。还是喜欢“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爱情世界。女子之见,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呵呵,这样人间多了佳话,世上少了名篇,两难啊,随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4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下面引用由信尊2005/07/24 10:39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这样人间多了佳话,世上少了名篇,两难啊,随缘。
可是因此也多了数不尽的女子的眼泪和叹息,不是吗?
无论如何,还是感谢您的回复,这样的思想碰撞,我挺喜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下面引用由明月禅心2005/07/23 01:30pm 发表的内容:
凝月说的应该是二记《闲情记趣》里的片断,夫妻二人其乐融融的婚姻生活。四记《浪游记快》是六记之中我最不喜欢的,是不是古代文人不亲妓便算不得真正的文人雅士?如陆放翁,姜白石等。
古人狎妓早已行成了一种雅趣,在京剧《苏三起解》中有童公道的口中说出了妓的来历,也借苏三的骂语中倾诉了无奈和反抗的情绪。可惜自从有了妓,女子悲苦的命运就是开始。也许妓在男人的眼中才是真正的女人,是有才情的女人,所以才有寻觅风雅的想法和做法。不论怎么说都是对女子的不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呵呵,这个问题太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下面引用由信尊2005/07/27 09:39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这个问题太复杂。
呵呵,真的为难信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8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先前看到一个帖子,主题是: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回帖的男女都有,大家都对自己理想中女性的形象做了描述,而我竟呆立屏前,因为真的不确定自己喜欢的女性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也无法朝哪个方向努力,惶急中逃了出来.细想想,我其实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知识对于自己喜欢的产生了怀疑而已.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不要做芸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下面引用由侍墨2005/07/28 08:05pm 发表的内容:
先前看到一个帖子,主题是: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回帖的男女都有,大家都对自己理想中女性的形象做了描述,而我竟呆立屏前,因为真的不确定自己喜欢的女性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也无法朝哪个方向努力,惶急中逃了出来.细 ...
咳咳,这个本来就不容易说清楚,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10:23
  •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7-30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触我春愁偏婉转

    《浮生六记》一直没看,只是知道其中的几个小故事。
    有些问题,如信尊所言,很复杂,不容易说清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4 22:27 , Processed in 0.0865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