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飘雪的冬天
收起左侧

浙江旅游指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29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旅游指南~~~~!

还有一个章太炎没看到啊,杭州余杭的
刚才忘了不知有无看到郁达夫杭州富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旅游指南~~~~!

   [/ALIGN]
[B]章太炎故居[/B][/SIZE]

   建于清末民初,属中式宅院,位于余杭仓前老街,现为章太炎纪念馆。太炎故居坐北朝南,面水临街,是一个前后四进加一过道的大宅院,占地约0.07顷,建筑面积811平方米。前三进为太平天国之前章太炎曾祖父所建,最后一进楼房建于民国初年。院内由前厅、正厅、卧室、书房、、厨房及天井等组成。临街的第一进房曾开过培昌南货店,属章氏义庄,是太炎祖父为赈济族人、乡里而开设的。第二进为正厅,虽很破旧,仍不失高昂轩敞之貌,现为太炎先生事迹陈列室。第三进为“扶雅堂”,两层三开间,为章太炎当年的卧室等。第四进为太炎先生长兄章椿柏先生故居。
    太炎故居是至今保存完好且不可多得的、集清代木雕之精华的所在。无论是“扶雅堂”的漏窗,还是后屋的“牛腿”,抑或是正厅的木饰,雕嵌镶饰技艺精湛,锼镂剔绘巧夺天工。
    运河边,老街上,观文物,赏木雕,太炎先生故居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SIZE]
   [/ALIG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旅游指南~~~~!

辛苦了!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1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旅游指南~~~~!

[这个贴子最后由倚东风在 2005/07/21 08:18pm 第 1 次编辑]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


 
陈望道
(1891-1977)    原名参一,笔名佛突、雪帆,浙江义乌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获法学学士学位。回国后积极提倡新文化运动,任《新青年》编辑,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1921年7 月出席中共一大并当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1920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历任全国人大第四届常委,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第三届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毕生从事进步语文运动和语文科学的教学研究,建立了我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对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美学等造诣较深。主编《辞海》,著有《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旅游指南~~~~!

http://www.grassy.org/hq-cultr/hq-famou/fxf/m-fxf.jpg
 
冯雪峰
冯雪峰(1903.6.2-1976.1.31)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扬等。浙江义乌人。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参加朱自清等人组织的文学社团晨光社,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与汪静之等组织湖畔诗社,出版诗集《湖畔》。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日本、苏联的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1927年加入共产党。
1928年结识了鲁迅,编辑出版《萌芽》月刊,并与鲁迅共同编辑《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编辑出版《前哨》杂志。1933年底到江西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春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办事处副主任。
1937年回家乡,创作反映长征的长篇小说《卢代之死》。1941年被捕,囚于上饶集中营。在狱中写了几十首新诗,后结集为《真实之歌》。1942年被营救出狱。1943年到重庆,在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发表了许多杂文及文艺理论文章。1946年回上海后创作了许多寓言。
1950年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1951年调北京,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
1954年后因《红楼梦》研究问题和“胡风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6年又被关进牛棚。1976年患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旅游指南~~~~!

【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在其鼎盛时,胡雪岩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当时的钱占国库大概20%。  
   
胡雪岩故居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耗巨资,占地10。8亩,建筑面积为五千八百一十五平方米。宅内有十三楼、芝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明廊暗弄,建筑构思巧妙。砖雕、木雕、石雕、灰雕无品不精。其中芝园假山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故居内部花园参照上海豫园的模式,作为江南典型园林建筑景点开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旅游指南~~~~!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著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达夫散文集》等,并与鲁迅合编过《奔流》。抗日战争时,他在香港、南洋群岛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队杀害。

   
   在郁达夫的几处故居当中,杭州的"风雨茅庐"似乎名气更大些。但从居住的时间长度和与郁达夫的生活密切程度来看,富阳老家和上海的嘉禾里显得同样重要。
  富阳的山水奇妙之至,"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美丽的富春江在家门口缓缓流过,阳光灿烂的时候,江水便如洒满了碎金一般,给人一种眩晕的感觉,幼小的郁达夫便常常在这样的美景中憧憬着无法知晓的未来;而月光会将江水变得迷离恍惚、洁净妩媚,如梦一般奇妙的灵感轻烟似地弥漫在郁达夫的心头,他就这样坐在江边的大树下,眼里一忽儿迷蒙,一忽儿明澈,一忽儿诗意盎然,一忽儿泪花莹莹。当我们在阅读他的那些充满伤感的作品,并与他一起彷徨在东京、新加坡和巴雅公务小镇的大街上的时候,富阳老家的影子便常常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故乡的印记是任何一种力量都无法抹去的,而对于一个中国文化人来说尤其如此。郁达夫的伤感情怀弥漫着富春山水的情韵,这一点是谁都可以看得出来的。可惜,郁达夫的富阳老家因江滨公园建设而正在迁移中,未能游观。但江山不改,风物依旧,仔细地体味起来,那种美丽的、令人恍惚的伤感似乎还像烟岚一样缭绕在江水树木之间。

   
  上海静安寺东面的赫德路(今常德路)嘉禾里前弄1476号是郁达夫和王映霞于1928年初夏筑就的"爱巢"。自从1927年1月14日那一天,郁达夫在好友孙百刚寓所第一次见到王映霞(王映霞是杭州人,因在上海读书,故寄居在孙家),便对她一见钟情。尽管此时的郁达夫已与家庭包办的发妻孙荃结婚并生子,但王映霞的仙姿丽容还是点燃了他的熊熊恋火。阳光从窗户里斜斜地照进来,映得素有"荸荠白"美誉的王映霞更加晶莹白嫩,娇美动人;那一头浓浓的黑发,那一弯妩媚的红唇,那一股从她身上飘逸出来的淡淡的芬芳,令郁达夫陶醉万分……
   
  条件虽然简陋,但他们的蓬勃燃烧着的爱情给艰苦的生活带来了无穷乐处。出身名门的王映霞在婚前从未做过家务,此时也不得不学着做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妇。一开始免不了手忙脚乱,饭不是煮得太烂就是焦了,菜不是炒得太生就是太糊,往往两三个小时还开不了饭。后来还是郁达夫想了个妙法:"要学会烧好吃的菜,就得先出学费。我和你先到大小各式菜馆里去吃它几天,我们边吃边讨论,这样一定容易学会。"一两个月下来,王映霞果然学会了烧许多菜。慢慢地,王映霞治理家务渐入佳境   郁达夫喜欢溜达,常常带上王映霞漫无目的地逛,累了就叫一辆人力车坐着兜风。爱情在他们心里荡漾,他们谈着过去,谈着将来,外面的世界似乎不存在了,只有路边的洋槐和法国梧桐伴着他们的低语……
  一个才子,一个佳人;一位名士,一位才女。
  一对人人艳羡的"富春江上神仙侣"。
  确实,嘉禾里是郁达夫和王映霞爱情的幸福港湾。在这里,他俩生下了三子一女。1933年4月,他们双双飞回到杭州。
   
 关于"风雨茅庐",郁达夫曾在《冬余日记》中说:"场官弄,大约要变成我的永生之地了,因为一所避风雨的茅庐,刚在盖屋栋。"1936年5月,"风雨茅庐"正式落成,前来庆贺的社会名流和当地官场中人物济济一堂。原来只打算"以茅草代瓦,以涂泥作壁"的茅庐也变成了一座地基离地1米、四周有台阶和回廊的一排三间砖砌正房,外加三间小屋以及一栋坐落在假山玲珑、花木扶疏的后花园中的大花厅和书房的颇具规模的中式别墅。此屋占地1亩,费银2万元,耗时年余。为此,郁达夫曾抱怨不仅债台高筑,而且还打乱了他的写作计划。
  "风雨茅庐"四字由郁达夫自拟,马君武题匾。避"风雨"之意,并非指自然界的狂风暴雨,而是指当时的"政治风雨"。1930年,国民党中央通缉鲁迅,郁达夫也受到了警告,而告密者正是后来任浙江省教育厅长的许绍棣。所以,鲁迅在郁达夫离开上海时有诗赠郁达夫和王映霞:
     钱王登遐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诗题为《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表达了他恐郁达夫将被世俗社会所包围的忧虑。结果竟如鲁迅所料,郁达夫不仅成了当地名流,达官贵人也成了他家的座上客。他最终也改变了与官府的不合作态度,应陈仪之邀,南游闽中做了"参议"。"风雨茅庐"他始终不曾长住,只是返杭时小住几天。后来抗战爆发,郁达夫辗转四方,终于浪迹海外,客死他乡,与"茅庐"遂成永决。更为令人伤感的是,"风雨茅庐"建成后,郁达夫和王映霞之间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终至不可收拾。"风雨茅庐",开启了郁达夫风风雨雨的后半生。"风雨"二字,竟成了郁达夫的自谶,诚为可叹!
     "风雨茅庐"至今犹在,只是被有关部门所占用,难现昔日风采。但愿有一天,郁达夫的游魂能够在他的故乡找到安息之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旅游指南~~~~!


都辛苦了,请喝茶,呵呵~~~:)
http://www.y618.com/Photo/UploadPhotos/200508/20050813180204491.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13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旅游指南~~~~!


指南在我手,浙江任我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3 08:42 , Processed in 0.0766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