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4|回复: 2
收起左侧

《石头不砸人网友佳作集》续篇之十——说《傍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2-2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如下:
    [color=#0000ff]
      心思满腹春潮起,梅雨时节送客行。
      两岸青山夹不住,水天接处一灯明。

      诗有顺笔和逆笔。顺笔,按因果、先后次第写来,逆笔相反。写诗倘若完全用顺笔,大抵读来但没有气势,记得前人有说过:作文如看山。需有起伏之势才更见好。
      就这首诗来说,就文势来说,本身也算是慰帖,并没有有意拗折而行的迹象。如同作者其他的作品一样,起句一般用疏笔。稍有不同之处在于,一句与二句是用逆笔。按正常次序则应该说:梅雨时节送客行,心思满腹春潮起。倘若这样次第写来,意思诚然还在,但文势却没有了。落笔一个“心思满腹”,虽然初觉这样太过粗疏,直接写及“心思”似有不妥。但另一面,反承了第二句,句中的“起”字便有了着重,更为主要的是,遥启第三句之“夹不住”,因为有了逆笔的势,“夹不住”才更见心思。
      至于末句,正如空谷兄所言,作者在诗中似首喜用“灯”的意象,而且也往往用得非常好。这里不直说船,但说灯,就把作者的寄挂的心思全凝在那盏渐远如豆的灯里了。这是借物言情,以为用得相当好。
      引一例,李白诗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句是疏笔,而这里的两句则是密笔。另外,就结句来说,李诗似乎字尽意也尽,而此作的“一灯明”则显得幽远。当然这只是于本句所有的意境来说。若于整体,李诗宏阔雄奇,如大川不入细流,字外的兴象需于整体通读来体会。而这首则幽微杳远,到了末句,则是细流将入大川,也可以从局部来体会。前人说唐诗虽不假工巧,其境自宏大。这种宏大不是来自局部经营,而是来自整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2-3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不砸人网友佳作集》续篇之十——说《傍晚》

    看虫子论对写诗有长进,却是虫师.
    此首在我所看七绝中,大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2-6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不砸人网友佳作集》续篇之十——说《傍晚》

    画面本身,我总以为整体感是最为重要的。有人写东西,每一个局部都很好看,合起来却花花绿绿的,显得不干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0 09:16 , Processed in 0.0725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