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80|回复: 13
收起左侧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8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5/06/08 02:42am 第 10 次编辑]
无  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④

───────────────────────────
[注释]
  ①“相见”两句说:相见难得,离别是更难舍难分,又何况是在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分别啊!
  ②丝:双关语,与“思”谐音。蜡炬(jù):蜡烛。泪:蜡烛燃烧时下流的油脂叫“烛泪”。
  ③晓镜:早晨照镜子。云鬓:旧时用以形容妇女浓软如云的鬓发,此借指面容仪态。改:指容颜变得憔悴。月光寒:指处境凄寂。
  ④蓬山:蓬莱山,相传为海中仙山之一。这里借指对方的住处。无多路:没有多远。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这里指信使。探看:探望,慰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5/06/08 03:02am 第 3 次编辑]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 — 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迁居荥阳(今属河南)。少习骈文,游于幕府,又学道于济源玉阳山。开成年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宣宗朝先后入桂州、徐州、梓州幕府。复任盐铁推官。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晚年闲居郑州,病逝。其诗多抨击时政,不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以律绝见长,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独具特色。为晚唐杰出诗人。
【李诗特色】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诗继承、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就很高。就内容而言,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方面。李商隐的政治诗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安定城楼》较为出色,表达了奋发进取的精神;他的咏史诗《贾生》、《隋宫》构思新巧、措词委婉、意蕴深长;咏物写景诗也有惊人之笔,如《登乐游原》,境界苍凉悲壮,意蕴含蓄。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赏析】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5/06/08 03:04am 第 4 次编辑]
【名家点评】
    李商隐: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谢河东公和诗启》
    敖陶孙: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 《诗评》
    刘熙载: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艺概》
    吴  乔: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 《西昆发微序》
    施补华: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故秾丽之中,时带沉郁。 《岘佣说诗》
    何  焯:顿挫曲折,有声有色,有情有味。 《义门读书记》

【李商隐其他无题诗摘】  
  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
    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
    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之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比如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以第三首为例。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的连续出现两次,提示诗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人的记忆刻骨铭心。“星辰”与“风”,“画楼”与“桂堂”,暗示了诗人所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
  第二联表现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这二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内涵。
  第三联中写到的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类似猜谜。二句以极华丽的语言描述了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场面。
  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8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确实很有意向,想象力丰富。
凝月的分析也很细致入微,收获不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8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凝月无语在 2005/06/09 09:38am 第 2 次编辑]
我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一)
    真正看全这首无题时,应是在高中了。那时班级里有个才女,尤其喜欢默写长诗,好强的我也不甘落后。还有个印象,那时电视剧正好也在放越剧,名字早已忘却,记得是关于李商隐的爱情故事。最深刻的就是,李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可是他偏偏陷于朋党之争,而朋党之争又牵涉到自己最爱的爱人——妻子,李于是迷茫痛苦。好象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写出了这首千古诗篇。这一切自然是以前的电视剧给我的最初关于这首诗的一点痕迹了。就从那时起,“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短短的二十八个自唱遍了大街小巷。
    这次应邀写唐诗鉴赏,我不是很有底,因为我喜好的是心情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而这样理性的鉴赏我总有不胜的感觉。既然答应了也就只好努力了。前几日,适逢诗韵版主落寞红尘提及自己的诗风,言道受义山影响也有隐晦,不竟想起最初学诗词也是晦涩,于是决定选择义山的无题来作为学习写诗词鉴赏的开始。
(二)   
    李商隐字义山,出生在没落的小官僚家庭。自小家境贫寒,幼年丧父。正因为家门的不顺,他的性格内向寡柔,多愁善感。十七岁时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 ,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任为书记,并娶他女儿王氏为妻。这时的他本该是人生得意的时候,因为他的才识有人赏识,他的爱情得到滋润。可是事实反而令他饱尝了他自己人生的痛苦和哀伤。正是他娶了王氏,从此他开始彻底陷入朋党之争!一方是赏识他的恩主,一方是他深爱的妻子。哪一方他都不能得罪,哪一方他也不愿得罪。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困绕着他,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不能在恩主和爱人之间抉择。两方都在逼迫他,都要他明确自己的立场。李商隐无法摆脱朋党的束缚,他不开朗的性格更让独自咀嚼着苦闷的滋味,政治上他不能得志,在诗歌上却因词而造就了一个“愁而不知何以愁,只觉满目皆愁”的绝代诗人!也正因不能明志,他的诗风隐晦,让人感觉深奥。
(三)
    此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个人感觉需要结合他的婚姻来理解。李商隐宏博科试下第之后不久即入泾原幕府,受到了王茂元的无比器重,王发现了商隐之才能,因而“爱其才,以子妻之”(《旧唐书》)。王氏貌美而又有才,李商隐在《过招国坊李家南园两首》中云:“春风疑自犹联句,雪絮相和飞不休”,表现了两人婚后唱和联句的幸福情景。然“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李商隐游幕身不由己,时时都要和妻子经历分别,所以开头的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慨也因此而来,这样的感慨我在《畹香楼忆语》陈小云回忆他的爱妾紫姬时也感受到。陈当事在衙门里忙事,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常常要离开家,把家中的大小事都留给身体多病的紫姬照应。每次聚首匆匆,离别却长久。从陈的回忆文字去看,不难理解古代官场,所以李商隐不在家的日子一定是很多的,“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中的“东风”是虚指,一般借喻春天,在我看来这里也有自指的意思。“无力”其实不是真的没有力气,而是一种无奈,他对于现实的无法抗拒的无奈。“百花残”自然这里表面是百花,实则也是针对妻子了,两人难以相见,他的想象中同样思念他的妻子应该是容颜憔悴。“春蚕到死丝方尽”和“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非常对仗,意境凄伤异常,才用喻的手法叙说着自己无限情思,也许只有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样的相思才能流逝。提到“蜡炬”,杜牧在《赠别》中这样写道:“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写蜡烛,杜牧用蜡烛有心替人垂泪这样的拟人手法来描述惜别时的心情和愿望。这里李商隐也是同样从燃烧着的蜡烛形方面入手,和杜牧在情的处理上可谓是想到了一处。在个人的用意上,杜牧用“有心”和“替人”使意思趋向去明白,可谓委婉;而李商隐却是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就如曹雪芹所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由物及人意思更含蓄,其中更多了一份心中的恨意。所以李商隐比杜牧更胜一筹。“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两句在时间的安排上一早一晚,想象着妻子早晨坐在镜子前梳发,镜子中的人容颜憔悴,头发也没有以前的光泽;夜晚自己吟诵诗句,感到清冷的月光更加寒冷;这中间的四句,李商隐不直接写相思之苦,通过春蚕吐丝和蜡烛流泪两种生活中存在的景象来延伸相思的折磨,在从一早一晚的晓妆和夜吟来突出相思对他们身心的影响,虚实结合,由外而深入内心,字简意真感人,不由让人也扼腕轻叹,李商隐真不愧是写情高手!最后两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是李商隐寄予的可以缓解相思痛苦的希望,他想他和妻子相距的路程应该不是很远吧,自己不能回去,就委托使者去安慰妻子,同时也把妻子的音信带回,这样也好安心。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李商隐在现实中没有办法解决相思,于是把解决方法寄托在神话的世界中。和前面的文字相比,这里李商隐不再描述相思的折磨,自己也调整了心绪,用神话宽慰着自己,这也应该是古代文人在凄苦无助的情况下寻求的另一种思想上的浪漫吧。
(四)
   李商隐喜欢用无题作为诗题,这是与他的人生际遇有着很大关系。他的无题诗无题诗,比喻精巧,意象缠绵,展示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深远寄托。这首诗用语朴素,想象力巧妙,把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和主题深深结合,尤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己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
    这首诗中突出的因为爱情而产生的相思这一主题虽然并不意味着整个李商隐的人生,但是它毕竟是结合沉淀于人生之内而非游离行走于人生之外的,因此,相思不可避免地要与受到诸如身世与人生抱负等因素影响的情绪发生关系。李商隐那涵容深广的普泛性的人生体验久久郁结于胸,以至于逐渐固化为了其心灵与心理的强势内核,这样他在抒怀相思这一细致而微的感觉时,不自觉地就融入了人生中其他种种体验带给他的悲情感觉。其实,综观李商隐他因朋党之争带来的无奈外,在爱情中还是很顺利的,这也许与他对于爱情充满了真情不无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8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糊度蛮作在 2005/06/08 06:15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空谷清音2005/06/08 02:20am 发表的内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确实很有意向,想象力丰富。
凝月的分析也很细致入微,收获不少 :)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个几个都是借景传情的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9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看的出好诗大家的欣赏点都是一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5-6-9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多谢凝月的支持^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9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9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下面引用由吟风听月2005/06/09 08:10am 发表的内容:
    多谢凝月的支持^_^
    吟风客气了:)
    写赏析凝月不在行,可是答应了铁马和虫子,也只有硬着头皮来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9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下面引用由未央歌2005/06/09 01:27pm 发表的内容: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凝月以“书被催成墨未浓”意味最浓最深长!
    凝月转载赏析资料:)
    《无题·其一》
    作者: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解】:
    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韵译】: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
    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
    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
    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
    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评析】: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
    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
    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
    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
    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5/06/09 02:39am 发表的内容:
    看的出好诗大家的欣赏点都是一致的:)
        李义山的爱情诗主要表现对妻子王氏的世俗之恋和对玉阳山灵都观女道士的仙俗之恋。对王氏多思念悼亡之作,中以“夜雨寄北”和“属疾”为代表;而对与女道之恋的讴歌多采用无题诗的形式,隐讳曲折,晦涩难懂。今借凝月楼主宝地,聊录数首供鉴赏。
    一见钟情的窥探----十八年间堕世间,瑶池旧梦碧桃闲。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神游象外的痴想----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有约未赴的幽怨----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并羽仪。
                      肠断秦台吹管客,日西春尽到来迟。
    春夜欢合的羞赧----含情春腕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夜合晓离的怅惘----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神女生涯的幻灭----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花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玉阳旧事的回顾----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
                      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1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2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鉴赏]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无题〉赏析

    下面引用由广陵子2005/06/11 11:56am 发表的内容:
    李义山的爱情诗主要表现对妻子王氏的世俗之恋和对玉阳山灵都观女道士的仙俗之恋。对王氏多思念悼亡之作,中以“夜雨寄北”和“属疾”为代表;而对与女道之恋的讴歌多采用无题诗的形式,隐讳曲折,晦涩难懂。今借 ...
    多谢广陵子的精彩回复,凝月对于无题二字最近一直也在考虑中,你的说法正好帮助了凝月:)
    李商隐与女道士之间的爱恋,应是在王氏死后。李义山的无题诗凝月需要继续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6 00:45 , Processed in 0.0878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