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听说龙岩湖风光独特,初夏时节,专程拜访.
上午,天阴阴的,心却是晴朗的,空气中漂浮着无声润物的毛毛细雨,浸湿着苍茫大地.将近龙岩,从车上透过雨雾往外望去,龙岩湖如同一位手抱琵琶半遮面的古仕女,神秘而美丽.在一凝神注目,湖面雾气氤氲,云烟笼罩,一座座黛青色的小山峦隐逸其间,恰是一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山水画景色.
车过龙岩湖,直向龙岩湖驶去,行一、二里路,至湖西南端,有一通幽小径,于是我们弃车步行。刚走几步,忽见一千仞绝壁迎面扑来,神智顿觉一凛。仰首观望,绝壁依山而立,直刺云霄。我有些惊讶,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笔将雄伟的大山嬗变成“无欲则刚”的绝壁,它是否就在预知我们: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容亵渎的永恒秘密呢?
谈话间,我们听到了有水流的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是绝壁下的一条小溪随山流下,撞在岩石上,产生了冲破宁静的谐音。小溪中,有温柔的涓涓细流,有调皮的白色浪花,它们经过几番洗礼式的漂流,最终汇入了龙岩湖.小溪边,还有三,五成群的游人在嬉笑玩闹,他们快乐的声音和身影仿佛与山水融为一体。哦,这久违的自然风光,陶冶灵性的鼎炉,,它显然是久住处“钢筋水泥城市丛林”的人们所期盼、想往的。伫立溪畔,我忽有所悟:不管小溪的最终归宿如何,它生命的源头是在山的脚下,温柔的小溪与刚强的大山已相伴走过岁月千年,刚柔并济的美学原理和有始有终的哲学法则在大自然不经意的创造间得到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产生美的根源。
路逆溪流而上,有一座小石桥。桥下,是从绝壁下流淌出的山溪水。跨过桥头,蓦然回首间,一曲“小桥、流水、人家”的美的残缺的旋律涌上心头。
再往前走几步,几十级台阶就把我们送到了心仪已久的龙岩溶洞群的洞口前。龙岩溶洞由著名的明洞、天洞、麻姑洞、暗洞、和其它一些不知名的小溶洞组成。我们首先进入的是明洞,明洞洞口经过清理治,显得宽大平坦。洞内广阔幽深,清静凉爽。从洞口徐下,有地下流水从山腹涌出,约几里路长。我们登上皮艇,向山腹深处划去,在灯光的映衬下,不时可见洞壁两岸有奇形怪石显现,其姿态千奇百怪,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偶尔有一两条不知名的怪鱼浮出水面,逗得大家哇哇叫奇
从明洞出来,登上天洞。天洞又名观景洞,处明洞上方,从洞口往外望,宽广的龙岩湖在青峰的环绕中,显得幽静、深邃;一条瀑布从对面的山脊上扑落湖中,激起阵阵水雾。再远处,遵瓮公路在湖那边的的山梁上,像一条弯曲的素带,拐了几拐后,隐入了云海深处,不知所踪。赏罢洞外的风景,回首闲望,天洞四周随处可见历代文人骚客用朱砂涂鸦在洞壁上的文字。“天观奇山水,元封尚未开。他日出胜境,此地召仙来。”和“仿佛桃源”、“兴化”等一批已模糊近乎不能辩认的字迹,怅然挑起了我的忆古情思。
麻姑洞,相传哦麻姑成仙的地方,洞腹奇大,位于天洞左侧。洞顶有巨型石钟乳倒悬而下,敲之则铿锵有声。经千百年岁月更替,石钟乳已演变得各具形态。微一凝神注目,有石笋、石幔、石莲依次并开。地下岩石被洞顶水滴冲洗,已嬗变成各种形态,有嫦娥奔月、石蛙啸天、双龙抢珠等异象;洞中地表又经地下水分外侵蚀,形成了一块块状如梯田的“麻姑田”,煞是好看。经过一番修葺整理,洞内滴水叮咚,灯火辉煌,奇光异景交相辉映,恰是一处洞天府地藏仙处。
下午,我们从溶洞出来,正是夕阳西下,云霞满天时。当游者的汽车马达声终于在万山丛中消退时,龙岩湖孤寂的倩影又开始守望如初了!
--------转自<湘江论坛 » 湘江夜话 » 作者:自大多一点.
因从未到过湘江,无法完成糊度兄弟的任务,所以转一帖过来,不知道能否交差^-^
此帖只凑数,不能参加评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