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9|回复: 11
收起左侧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7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依·依在 2004/12/11 05:59pm 第 3 次编辑]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因及特征
周秋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人才群体的兴旺景象,超过了前此任何一个时期和任何一个群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无论如何估价湖南人的贡献都不为高。
  近代湖南为什么能够产生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我认为,近代湖南人才辈出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特定的地域环境为近代湖南人才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湖南地处内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自古民性倔犟,风气不开。经过几次大的移民之后,到了近代,湖南人素质实现了全面更新,带来了移民所特有的开拓性与进取性;又因与苗、瑶、侗、土家族联姻,衍化出一种湖南人所独有的质朴笃实、勇于任事、锐意进取、刚劲尚气的性格,使得湖南人不甘寂寞、勇于实践而成才。经济的繁荣、教育的昌盛为人才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随着交通逐渐发达,湖南人与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新的文化思想和观念因此得以传入,促使湖南人走上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成才之路。
  二是湖湘文化的历史传承,为近代湖南人才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养料。湖湘文化源自楚文化,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与时俱变,但通经致用,经国济世的传统一直未变。经世致用的传统概而言之,就是强调积极的面世态度,树立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研究有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即学以致用。近代湖湘人才的成长崛起,与此种精神养料的滋润不无关系。
  三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与动荡的社会局势,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机遇。近代湖南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始终是全国阶级斗争最为激烈的省份。曾国藩组织湘军与太平天国相抗,因此受到清朝的重用,也因此为湘军人物崛起创造了机遇。甲午一役成为湖南求变的契机,也可以看作为湖南第二批人才兴起创造了机遇。20世纪初,清朝实施新政,出现了留学热潮。一批湖南留日学生中产生了后来在国内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叱咤风云人物。从“二次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湖南一直是南北交锋的战场。这种难以生存的环境,又为湖南第四批人才兴起创造了机遇。这第四批人才中的许多人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四是湘籍人才之间互相帮带、扶植和举荐形成了人才链,是造成近代湖南人才群体出现的有利条件。在这方面曾国藩最为典型,由于他的举荐,湘军将帅多由湘乡等县的人为主构成。湘军如此,湘军以后的湖南其他每个人才群体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类似的情形。
  分析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现象,人们会惊奇发现:近代湖南人才格局是以政治、军事方面的为主,而经济和实业方面的杰出人才几乎未见。近代人才格局除了结构不合理,地域分布也不均匀。有人提出湖南近代以来人才群落的出现,存在着明显的“高能为核”的人才圈现象,而且又集中在长沙周围。从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将领、谭嗣同为首的维新志士、黄兴为首的革命先驱,到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等四个人才圈,以每个人才首领或领袖的籍贯湘乡、浏阳、长沙、湘潭等县为圆画四个圈,会发现这四个圆圈相连的县市内的名人达百余人,占同期全省历史名人的一大半。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其实,这也正好说明人才的地域分布不均,恰恰是人才作为群体出现的必然结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
周秋光
  纵览湖湘文化古今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其丰富内容,通过对其层垒积淀的透视,可以发现它大体上具有如下三大特征:
  一是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
  从宋代湖湘学派创立时起便已形成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湖南士人中代代相传,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故此也就造成了湖湘文化中政治意识极为强烈的现象。特别是到了近代,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可以说,近代湖湘文化各个层垒上的代表人物,无论是进步的还是守旧的,都说得上是相应阶段上的政治活动家。他们在理论上、实践上实行的都是“学与政兼”,甚至完全使学从属于政。戊戌时期,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都立志要作务实笃行、经国济世的政治干才。第一批招取的40名学生中,在短短的10余年里,有大半死于国事,于中国政治有重大影响的就有蔡锷、范源濂等10余人。
  二是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
  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继为贾谊。此二人虽不是湖湘本土人士,但他们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动人事迹,以及遭谗被逐的共同遭遇,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民。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湖湘学者运用儒家的“华夷之辩”理论,坚持抗金、抗元主张,反对妥协投降。二是许多湖湘士人还直接投身到抗金、抗元的第一线。到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王夫之身上。王夫之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早年举兵抗清,后兵败返乡,遁迹乡里,陋居山洞,誓不降清。
  进入近代,随着西方列强侵入中国,民族矛盾急剧上升,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更加发扬光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近代湖南士人几乎都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与使命。其次,近代湖南士人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焕发出了一种百折不挠和勇于献身的奋斗精神。再次,近代湖南士人为了最终达到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目的,注重把抵制外国侵略与学习西方有机结合起来。湖南人不仅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也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教制度。在这一方面,郭嵩焘与曾纪泽是先行者。湖南新政运动中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最早尝试。在学习和宣传以及实施西方民主共和制度时,湖南人中不仅出现了杨毓麟、陈天华、章士钊等一大批文字宣传家;而且也出现了为民主共和的实现而浴血奋战的实干家,如黄兴、宋教仁等。袁世凯复辟帝制,奋起捍卫共和成果、护国讨袁的是湖南人蔡锷。当民主共和被后来的军阀政客偷梁换柱,仅仅变成一块空招牌时,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湖南志士又乘时而起,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转而以俄为师,把反帝爱国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发展到了崭新阶段。
  三是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奋斗与创新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这种文化交融主要体现如下四个方面:其一是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其二是与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融。这里讲的不同地域,既包括湖南内部的不同地区,也包括湖南以外的国内其他地区。其三是与不同学派之间的交融。杨昌济曾坦言:“余本自宋学入门,而亦认汉学家考据之功;余本自程朱入门,而亦认陆王卓绝之识。”他甚至以子思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为号召,希望“承学之士各抒心得,以破思想界之沉寂,期于万派争流,终归大海。”杨氏的这种认识和主张,充分表现了湖南文化的开放精神。其四是与外国文化之间的交融。明末清初,大批耶稣会士来华,在传教布道的同时,也传授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到了近代,曾国藩首倡清政府派遣出洋留学生。戊戌期间谭嗣同等人摆脱传统束缚而大力提倡西学,甚至樊锥、易鼐等人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黄兴、宋教仁等人探索民主革命的救国道路,易白沙、杨昌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对于湖南新文化运动方向的探索,以及毛泽东等人后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尝试等等,都蕴含着博采众家、广为交融的开放精神和独立奋斗、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批判继承湖湘文化传统
周秋光
  湖湘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但同样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上极冷、政治上极热的两极化倾向。湖湘文化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类型,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工业经济和商业贸易一直不够发达。进入近代,异常强固的守旧势力使得湖南对于来自沿海地区的欧风美雨深闭固拒,近代化起步较之沿海地区晚了30余年。但近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为湖南政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而经世致用的学术心理与积极面世的价值取向又为政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思想养料。由于湖湘文化到了近代依然侧重于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相对地轻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生产和流通领域,因此相比之下,湖南的经济型人才十分匮乏。另外,时局不稳,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使投资者心存疑虑,观望不前;再则,湖南人不能摆脱以农为本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也促成了此种局面。甲午战后的十余年间,湖南创办近代矿厂72家,其中39家短短几年就倒闭了。大官僚袁树勋(湘潭人)手中积累了大量货币,然而他不去发展近代实业,却以少量资金在家乡开设粮行与典当行。1904年,湖南留日学生401人,但其中学习实业技术的不足20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63名领导人中,湖南籍有11人,而195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第一届15名理事长和理事中,却无一是湖南人。
  二是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湖南人的急功近利,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以及过于强调经验却忽视了理论的建构。湖南人多把从政视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儒家文化强调以仁政为内核的人治,过于关注现实生活,而缺少理性的思辩,缺少对于宇宙终极、人生终极作出理论的探讨。故许多思想观念难免显得杂乱无序,彼此孤立。过分讲究实用,也就难以摆脱政治功利的影响,容易使士人失去独立的学术品格。近代湖南人才辈出,但绝大多数都是政治、军事类型人才,很少有人在思想学术领域引领风骚。
  三是湖南人易走极端,保守与激进并存。湖南人易走极端的性格,在甲午战争前后表现得十分明显。甲午战前,湖南人的保守在全国是有名的。这不仅表现为对于沿海省份开展了30年的洋务运动无动于衷,而且表现为对于“反教排外”异乎寻常地积极,并且走在了全国各省的前列。湖南人不仅反洋教,而且对与外洋相关的一切人和事,都要反击。耐人寻味的是,甲午战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湖南维新运动,使湖南一改昔日封闭守旧的格局。湖南开始大力学习西方,广开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等,成为全国最富有朝气的一省。当时湖南维新派当中的激进人物及其主张,在全国引人瞩目。
  四是湖湘文化中的“楚材晋用”现象较为突出。审视湖南古往今来的人才发展脉络,不难发现,许许多多湖南人的事业与成果,都是在湖南之外成就的,这就是所谓的“楚材晋用”现象,即“墙内开花墙外香”。个中原因,主要是湖南闭塞保守,因循守旧,不具备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几乎从晚清时起,湖南的有识之士便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湖南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冲出洞庭湖。湖南人一定要走出湖南才能成才与成事,这不能不让人产生看法,即如果不是湖南当局与各个部门对于本省的人才重视不够,就是湖南的软、硬环境留不得人!
  湖湘文化的缺陷远不止上述四方面。例如湖南人缺乏大局意识,有时窝里斗;不合群,团结精神差;性情急躁,不能虚衷受益;不善于纳言和向他人求教;也不善于包装和推销自己等等。
  如今我们已跨入了新世纪,新一代湖南人应当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更应当批判地继承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并且大力弘扬文化遗产中那些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成分,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为湖南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我认为,湖湘文化中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发掘弘扬:一是爱国主义的传统。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各不相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却始终未变。二是注重实干、勇于任事、自强不息、勤勉朴实的传统。这种传统其实也就是奋斗的传统。三是开拓创新与对外开放的传统。这种传统促使湖南人永远探求新知识奋发进取。今天我们弘扬湖湘文化中的开拓创新精神,就是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湖南的两个文明建设中,不因循守旧,不抱残守缺,敢于探索创造,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此外,我们还要发掘并弘扬湖湘文化中兼收并蓄、睁眼看世界的对外开放传统,克服固步自封、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心态,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1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上了一堂好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3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这么详尽的贴子该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3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把这帖子挂起来,让大家多多了解潇湘文化~~更希望各位老乡将湖南文化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湖湘文化是我们的生命源泉~~~~~~之所以有着爽直勤快的湖南人,多多少少也是因了湖湘文化的熏陶吧~~~~~谢谢依依~~~~~~编辑这样的一篇贴子,怕是花了依依不少的功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3-2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下面引用由凌波起舞2005/03/23 04:18pm 发表的内容:
湖湘文化是我们的生命源泉~~~~~~之所以有着爽直勤快的湖南人,多多少少也是因了湖湘文化的熏陶吧~~~~~谢谢依依~~~~~~编辑这样的一篇贴子,怕是花了依依不少的功夫吧。
自己没有研究的功底,有时间做能够做的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7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湘楚文化,有得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16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湖南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好地方,湖南人爱吃辣椒,湖南人豪爽宽厚,湘楚文化更是渊源流长.
  看依依下如此大的工夫编辑的文章,就知道湖南是一个很值得了解的省份,那里的山水风光,那里的人文景观,那里的风土人情,那里的.....哎呀,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要看的太多,要说的更多,还是留给了解湖南的朋友们细细说来吧,我那?就当一个看客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好帖子,对湖南人文总结很好,我是湖南浏阳人,常怀念故乡.不过现是桂林阳朔人了/欢迎大家去桂林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7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湖湘文化从头说起(七) ---链接前六篇

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22:11 , Processed in 0.0850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