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5|回复: 3
收起左侧

也是一堆废话-----权威坍塌之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承志在他的小说《黑骏马》的引子中说了这么一件事:他曾经向一位颇有名的作家请教蒙古长调“黑骏马”,作家对他说那只一首表达爱情的歌曲。张承志由此“第一次感名人的肤浅”。其实张承志请教错了对象,对于音乐,他应该正本当行地向一位音乐家请教,而不是作家,尽管这两者都从事文艺,但仍是有所区别的。说来也巧,在我将《张承志散文集》读完一遍之后,心情异常激动,又怀疑四周同学的眼力,就把这本宝书拿给我当时非常敬重的一位语文老师看。一个星期之后,那位老师把书还给了我,对我总结道:我不太喜欢他的散文。就这样,那位本来堪称我的“偶像”的语文老师、他的“权威”也在我心中坍塌了,塌得非常彻底。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把自己的那些幼稚的练笔给他看过。在我,这也是第一次感到权威之单薄。
  从此,我对文字,对音乐就不再向任何人请教。我只凭自己这点可怜的感觉挑剔地辨别文字与音乐的好坏。权威在我心中的幻灭虽然令我一度迷茫,但我现在至少能感受到自由的快乐,我怀疑地看着一切,在怀疑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属于自己的见识,我因此而像鲁迅笔下的那个过客,虽然眼前仍是一片黑暗,但仍是绝决地向黑暗走去,尽管黑暗也随着身后包围过来,而我却因此感自由--在黑暗中寻找的自由。
  对于文字,或许是天生如此,我一直极端厌恶矫饰,极力抵制浮华,不让它在我的内心有滋长的空间。我厌恶“风雅”,虽然这原本是一个好词,但小资派们显然已经将她逼为娼妓,在沦落风尘之后,“风雅”成了趋避与媚俗的绝好替代品,人们随便就可以将她占为己有,用她来显示的“不俗”之处,并因此沾沾自足。“风雅”现在唯一用对的地方是“附庸风雅”。其实“风雅”在她诞生的地方--诗经--本是端庄淑女,真正的“君子好逑”,她不是用来附庸的。她原本就像一朵清水芙蓉一般,只可远观而不能亵玩。她用不着任何人来附庸。附庸给人一种苍蝇逐臭般的感觉。风雅现在的确已经臭不可闻。自从像苍蝇一般的小资们追求她、使她血污罗裙之后,风雅就成了清洁的耻辱。
  “风雅”的文字如今随处可见,就像满地的垃圾,像喝醉酒之后的呕吐物,像表面风光无限的娱乐明星在睡觉之前从脸上刮下来足有数斤的胭脂残粉。如果还有选择的余地,那我宁愿选择“粗砺”,也不去附庸“风雅”--道貌岸然的君子们一用再用过的东西。直面心灵的文字,即使因生疏而致于粗糙,也总比因媚俗而致于“风雅”好上千万倍。人们都习惯了不去直面,心灵永远是最危险的场所,善于趋避的人们已经熟练掌握如何绕过心灵的手段,总能将文字写得不偏不倚--其实也就是一堆废话罢了。
  对于音乐,我的见识也同样非常“可怜”,我不因一段曲子是名曲就去亲近她。我对音乐是随遇而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通俗的音乐中的一小部分。就像诗经大胆地说出喜欢追求淑女一样,通俗音乐中的尚存有一些接近于诗经,接近于立于源头上的风雅的东西。我尤其喜欢用通俗唱法唱出来的民歌,这些才是音乐的精粹所在。在下层民众--而不是所谓的精英阶层--传唱了数百年的曲子,其魅力显然不是什么“高雅”所能代替的。我记得肖复兴说过一句极为精彩的话:现在大多数的音乐,词或曲就像娼妓,人尽可夫,随便就可以组合一起,做成所谓的音乐。
  我自认为对文字与音乐并不苛求。自从权威坍塌之后,我就以自由抒发作为衡量的尺度,自由的文字、自由的音乐就是好的,除此之外,那就是不好的。有时候,我真想问一句话:你们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并为之写文字、接触音乐吗?倘若你尚没有足够的力量对付现实,那也请你把力量用到文字与音乐中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一堆废话-----权威坍塌之后

嘿嘿 虫虫 佩服两下~~~`
好你等着我的张先~`过几天就搞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一堆废话-----权威坍塌之后

自由的心灵,方能孕育真情的文字~~~~~~敬上月光酒一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一堆废话-----权威坍塌之后

我自认为对文字与音乐并不苛求。自从权威坍塌之后,我就以自由抒发作为衡量的尺度,自由的文字、自由的音乐就是好的,除此之外,那就是不好的。有时候,我真想问一句话:你们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并为之写文字、接触音乐吗?倘若你尚没有足够的力量对付现实,那也请你把力量用到文字与音乐中去。

  这样的废话,我看还上多说些好。
   每个都有一颗自由的心,想用有限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文字就变成泉水,山洪,海啸,在有限的思维过程中冲洗,淘沙。一篇文章就形成了。也许文章写的不是很好,但写的是想写的就真实,真实就可读。
   我知道文章是要千锤百练的,但是,如果不是真实感受,再多的词汇,再好的修饰,也只能是辞的堆积。
   我赞同你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11:41 , Processed in 0.0751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