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9|回复: 6
收起左侧

古井里藏了多少秦王朝的秘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5-14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王朝短短的十五年,就像湘西大山里的云雾一样,让后人无法看得清楚。而今年4月在湘西里耶镇的一口古井里发掘出来的三万六千多枚竹木简,使淹没已久的秦王朝历史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复活了。  
    古井里藏了多少秦王朝的秘密?  
    在湖南省湘西的一片群山之中,酉水河转了一个大弯,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河谷盆地。里耶镇就坐落在这里。  
    今年4月,碗米坡水库动工建设,一座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古城被发掘出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里发掘出来的36000多枚竹木简,淹没已久的秦王朝的历史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复活了。  
    36000多枚秦简,是在里耶镇的一座古井里发现的如今的里耶镇,还沿用着古已有之的水井。2000多年以前,这里的先民们为什么会把36000多枚秦简放在水井里?  
    2000多年以前,楚国和后来的秦王朝,都曾在这里设立过县衙。从出土的36000多枚秦简的文字上来看,当时的里耶被称为迁陵。生活在里耶镇里的人们,已经无法想像祖先们的生活空间,这里的纯朴、安逸、平和,也丝毫显示不出这里2200年以前曾经是金戈铁马的秦楚大战的重要战场。  
    战国末年,秦国数十万大军过秦岭,来到四川长江边上,就是现在的涪陵,由涪陵入巫江口,溯巫江而上,翻过里耶西北的八面山,来到迁陵,也就是现在的里耶镇城下。  
    古迁陵县城,是当年楚国的西大门,可称战略要冲。强悍的秦军攻破楚军的防线,就可以顺酉水而下,进入沅水,直接逼近楚国的腹地。八面山上的崎岖的山路,曾经是秦军攻入楚国的栈道,当数十万秦军铁骑立马山顶的时候,迁陵古城已尽收眼底。楚国的大门已在眼前。  
    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翻过了历史长卷的一页又一页。  
    在秦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里耶小学,始建于清乾隆24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流过学校门口的小河,已经成为了这所学校特有的风景。2200年以前,这条小河就已经存在了,从考古发现来看,这条小河和发掘出的古城壕可以连成一体,进一步证实了这条小河就是这座战国古城的护城河。  
    这样就有了一个巧合,就是这座战国古城的面积,正好和这所小学的面积相同:东西、南北的长度各200米。只是这些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们,可能不会想到,他们背诵的乘法口诀表,早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被埋在他们的课桌下面。  
    乘法口诀,是启蒙儿童必须背诵的数字运算基本工具。而2200年以前的乘法口诀表,竟与现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诀表有着惊人的一致,它给世界算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古人的乘法口诀表里还涵盖了二半而一这样的分数运算,这是不同于现代教科书的地方。  
    里耶秦简大部分是秦统一中国15年间的官方档案  
    此前,史书中有关秦朝行政制度的记载仅寥寥数语,里耶秦简的出土,很有可能将要改写秦王朝的那段历史。  
    有这样一封信,在今天读来还饶有趣味。秦始皇三十二年的某一天,迁陵县县长是一位名叫色的人,谦卑地向上级报告说,您的来信已经收到了,信中出现的“敢言之”一语是一种礼貌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此致、敬礼”。“快行”,就是让送信的邮差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相当于现在的特快专递。“欣手”,就是抄写公文的秘书的名字叫欣。这些都是与现代汉语迥异的地方,反映了那时的语言风貌。  
    在湘西,随处可见一种叫芦茅的植物,用它的茎可以做蜡烛的芯。2200年以前,在芦茅杆做的蜡烛光下,一条条公文被这样抄录下来,再由专门的信使沿着酉水河送往其他的地方。  
    “邮人”,就是邮差,在秦朝时属于国家公务人员,可以享受减免赋税的待遇,因此,这个职位虽然辛苦,却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位。有一枚竹简上所记述的内容,就是启陵乡乡长向上级请求,任命一位叫成的人当邮差的请示报告。也许是上级领导看出了这位乡长保荐自己亲戚的企图,也可能邮差在上级领导心目中已有人选,请示报告被驳了回来。  
    另一枚简上的简文告诉我们,迁陵的守丞色告诉另外一名官员,遵照您的命令,您要的钱和布匹已经开始启运了。这就是说,当时的邮差不仅仅要肩负传递信件的任务,还要承担送邮包的工作。  
    酉水河,是当年信件、物资往来的主要通道,从酉水顺流而下,到达沅水,需要走上一天的时间。山上的崎岖山路,至今仍然险峻坎坷,而在2200年前,这条小路却是从迁陵通往四川的必由之路。  
    常年生长在这里的芦茅和野果,是否曾经领略过当年邮差奔驶在驿道上扬起的尘埃?  
    竹简反映了秦朝“苛政猛于虎”的管理制度  
    秦简中有一张迁陵县衙的罚款的单据,其中的“一盾”、“一甲”是指数额,意思是让犯错的人缴纳一副盾牌或是一副铠甲。  
    “数耐”就是刮去胡子和鬓角,这可不是美容,在2200年以前,这是一种近似毁容的刑罚。把错误写在脸上,让别人都知道他是个受刑罚的人。许多出土的青铜剃刀至今仍然锋利,不知他们在当年刮去过多少人的胡子和鬓角。  
    官员犯错则是不可容忍的,根据秦简的记载,在一年的时间里,迁陵县的县长就由色变成了都。  
    在一张当时迁陵县武器库里的库存单据上详细记载了迁陵县武器库里面弩的存量。发往益阳,沅陵的弩箭的数量和库存的余量记载得非常详细。弩箭是当时战争中最先进的武器,射程可以达到300米,从青铜箭镞上做工精致的血槽上看,它的杀伤力是相当强的。  
    秦始皇三十三年二月的一天,迁陵守丞都向上级政府请示买的奴隶的数目是否合乎法律。这段文字说明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这里仍有奴隶买卖的活动。从出土的这批文物来看,墓葬的主人应该是低于贵族,高于平民的人,这些人是买不起奴隶的。  
    秦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中仅仅存在了15年,里耶秦简出土之前,能够触摸那段历史,对于史学家来说是一种奢望。现在,36000枚秦简,几十万字的文献资料,尘封了2000多年的那段历史已经触手可及。  
    书通二酉,指的是否就是这口古井呢?  
    从战国末年到西汉初年,几十年的战争使得生活在酉水河两岸的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远道而来的移民又与这里的土著相融合,形成了又一批新的先民。    
    “迁陵以邮发洞庭”,洞庭肯定是一个地名,而且是迁陵县的上级单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迁陵县的邮件是发往洞庭郡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可能也没有想到,他所著的《史记·秦皇本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而其中却并无洞庭郡,由此,这7个简文将推翻2000多年的权威记载。  
    秦王朝短短的15年,就像湘西大山里的云雾一样,无法看得清楚。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治的一种手段。相传在那个时候,有两位老人不堪那些珍贵的书籍被付之一炬,便冒着生命危险携带了大量的书籍,来到了湘西的大山中。  
    在沅陵西北15公里,有一座二酉山,在山腰的绝壁处,有一座二酉洞,两位老人把书藏在了洞中,后来就有了“书通二酉,学富五车”这句成语,意思是读了二酉洞里的藏书就能够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但是至今并没有在此发现过任何书籍,可距此50公里的里耶镇的古井里,却发现了大批秦简,书通二酉,会不会指的就是这口古井呢﹖  

                                                                    佚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5-14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井里藏了多少秦王朝的秘密

小师弟,这个,偶看8太懂呢~~~~~~~~~~~
嘻嘻,或者是今晚有点晕~~~~~~~~~
明天详读.~~~~~~~~~
小师弟还真辛苦,怪不得跟偶聊天,那个什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5-1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井里藏了多少秦王朝的秘密

说不定里面藏了一部天下无敌的武功秘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5-14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井里藏了多少秦王朝的秘密

过去的未知的永远都是那么神秘,充满诱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5-14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井里藏了多少秦王朝的秘密

竹木简能保持两千多年而不腐烂,真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4-5-15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井里藏了多少秦王朝的秘密

    令人惊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5-1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井里藏了多少秦王朝的秘密

    下面引用由潇潇2004/05/14 04:01am 发表的内容:
    小师弟,这个,偶看8太懂呢~~~~~~~~~~~
    嘻嘻,或者是今晚有点晕~~~~~~~~~
    明天详读.~~~~~~~~~
    小师弟还真辛苦,怪不得跟偶聊天,那个什么哈~~~~~~~~~~~~~.
    难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4-11 22:48 , Processed in 0.0784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