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7|回复: 9
收起左侧

石钟山~!(资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6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木旁加包字)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旁加空)(石旁加空)然;余固笑而不信也。至其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宏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穴下款字)坎镗嗒之声。与向之噌宏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宏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穴下款字)坎镗嗒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全山分上下两部分,面南临湖的是上石钟山,靠北濒江的是下石钟山。两山总面积有十万平方米,海拔67.7米。山虽不高,但悬崖峻拔,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多次激战,如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军曾在此重创曾国藩水师,李烈钧领导的二次革命在此高举义旗,百万雄师渡大江在江阴至湖口突破国民政府的长江防线。古往今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
    石钟山开发历史较早。考古调查资料表明,早在商周时期,鄱阳湖滨的先民们就在这里从事渔猎活动,并建木骨泥结构的民居。石钟山之名始见于汉代桑钦的《水经》记载:“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的命名至今已有1700多年。
    山,何以钟名,历来持见不一:或以有“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郦道远《水经注》);或以石钟山之石可“扣而聆之”(李渤《辨石钟山记》);或以“中空如钟,其形奇”(胡传钊《石钟山志序》)。宋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父子月夜乘小舟访探石钟山,则认为山石“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 ,并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
    游下石钟山可沿茂林垂荫,修竹掩映的石级小道,迂回曲折,穿亭过榭,登上山顶。沿途有苏轼夜泊处、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矶头、钟石,以及清咸丰皇帝批喻兴建的昭忠词,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为其母超度亡魂的“报恩慈林”,彭玉麟起居休息的浣香别墅和梅花厅,纪念陶渊明的归去亭,以及园林建筑石笋、且闲亭、桃花洞、观鱼池、廊外廊、楼外楼、石钟洞等名胜。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因地制景,藏露结合,虚实相间,石环水绕,幽深雅致。
    在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两色。远眺匡庐云遮雾障,夜游双钟月涌江流。石钟山是古代从长江进出南昌必经水路,商旅游宦多系舟于此,骚人墨客题咏甚多。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钟山~!(资料)


  石钟山石窟坐落在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石宝山,山上有一高峰,峰上有一大块红砂石形如钟而得名石钟山。石钟山上有三区石窟群:石钟寺区八窟,狮子关区三窟,沙登村区六窟,三个区域共造像139尊。这些石像,均雕刻在红砂石上,以南诏国的发展历史为主要内容,构造了一幅生动的南诏历史画卷。在南诏200多年的历史中,功绩特别显著的3位王者在石窟中均有雕像。
  石钟山石窟的139尊像中,除南诏历史人物雕像外,还有释迦牟尼、八大明王等佛教造像和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樵夫、老翁、琴师、童子雕像,这些雕像,栩栩如生,充满民间生活气息。
  石钟山石窟的开造年代,上迄南诏(唐),至大理国(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最早的石窟,这一石窟群所具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的人所重视,特别是那座中国唯一的女性殖器(白族语叫阿盎白)雕塑,竟然出现在以佛像、王者雕像群中,引起了有关学者专家的极大关注。有人说是少数民族地区性崇拜的产物;有人说是女性求子的崇拜物;众说纷纭。
  但不管怎样,"阿盎白"被白族群众所崇拜则是事实。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石钟山石窟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钟山上还有个宝相寺,每月农历27-29三天,这里都要举行传统的唱情歌活动,届时,大理、丽江、洱源、兰坪等七个县市的白族男女青年,都要穿着节日盛装,弹着三弦来这里谈情对歌,通过对歌,他们要盟定终生——寻找如意的伴侣。这样的歌会要举行三天三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钟山~!(资料)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出口长江南岸,属湖口县双钟镇,位于镇南的叫上石钟山,位于镇北的叫下石钟山,相对高度只有50多米。
石钟山历史悠久,其得名由来,据北魏郦道元说,是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其声若钟;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巨石相击之声,清脆而高亢,故名石钟。为解决此谜,北宋文学家苏轼亲自乘舟考察,发现绝壁下都是洞穴和石缝,风浪冲击洞穴,发出钟鸣般的声响,谜底终于揭开了。苏轼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石钟山记》,石钟山就更扬名中外了。
关于石钟来历还有一些民间神话传说:天上玉皇大帝建造灵宵宝殿,用九华山白玉石雕刻了两口玉石神钟,命力士下凡搬运,力士腾云驾雾,肩挑双钟,途经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上空时,因贪看景色,不觉神钟脱肩落地,一在鄱阳湖畔,一在长江之滨,因而才有上、下石钟山之分。
鄱湖长江,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而石钟山上又山临水、水绕山,素有“小蓬莱”之雅称。浑浊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浩翰清澈的鄱阳湖水北流长江,清浊分明,合流近50华里而不混。两座钟山又以下钟山较胜,山上怪石林立,江边石洞众多,历史上早已成为旅游胜地,亭台楼阁,回廊曲折,名篇手书,古迹甚多。主要名胜古迹有怀念苏东坡月夜泛舟探石钟山的怀苏亭、纪念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弃官归田的归去亭及江天一览亭、半山亭、锁江亭、临江塔、绀园、船厅、报慈禅林、太平天田遗垒、同根树等三十余处。
石钟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多次大战,如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石达开与曾国藩之战等,现仍存有太平军营房壁垒遗址——太平遗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钟山~!(资料)

石钟山,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景观。她像一座玲珑剔透的天然美景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的九江市湖口县双钟镇。
  自古有上下石钟山之分,其南临匡庐,北镇长江,俯瞰鄱阳湖,烟波浩淼;眺望长江,白浪滔滔,江湖交汇,水分两色,天然汇成了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天工造化,叹为观止。
  现开放的下石钟山,海拔57米,全山面积为九万平方米,是喀斯特熔岩,第四纪冰川遗迹,控江扼湖,为“八省通衢”集亭、台、楼、阁、塔、榭、舫、廊等20多种古典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联合国专家称石钟山集风光、古迹、名胜、园林于一身,堪称世界之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钟山~!(资料)


位于九江长江大桥东侧,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而得名。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请示严缉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次年秋夜,诗人送客湓浦口,遇琵琶歌女,有感于琵琶女的天涯沦落及自身的坎坷遭遇,挥笔写下了著名长诗《琵琶行》。后人特建成琵琶亭以张其事。
  琵琶亭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个庭院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主亭、左碑廊、右碑廊三部分,主建筑琵琶亭座落在临界江七米高的花岗岩石基上,朱柱碧瓦、古朴庄重、大门照壁上有毛泽东墨迹《琵琶行》巨幅贴金大理石碑刻,背面为“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大型瓷砖壁画,与此地对应,台基正面镶嵌有大型“浔阳宴别”瓷壁画,庭院正中,有高达三米的白居易汉白玉立像,庭院内小径蜿蜓花木扶疏,有池塘、假山,形成院中有园,亭中有亭的绝妙佳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钟山~!(资料)

南山是鄱阳湖上又一座名山,它与都昌县隔湖相望,有大堤相连。 南山自古就远近闻名。汉时有一贤者隐居于此,武帝南巡,请他出山,辞不赴诏,自称野老,无意功名。南北朝时山水诗人谢灵运到此诵经礼佛,至今还有他的幡经台。北宋诗人苏轼在《过都昌》诗中写道:“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至今在南山的野老岩下,仍留有他手书“野老泉”三字。泉在野老岩下,水从石缝中涌出,清澈甘冽,终年不涸,为南山一大胜迹。现南山修建了集贤亭、博物馆、碑廊、溢香池等亭廊池馆,与入仙石、南山寺、观音阁、野老泉等古迹连成一体,显得更加多姿多采,引人入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钟山~!(资料)


鄱阳湖、敞开宽阔的胸怀,迎来近百万只珍禽益鸟越冬。这个被世人称之为“珍禽王国”、“白鹤世界”的胜地,如今已被海内外专家、学者、观鸟者视为中国的“第二长城”。那生动、优美、壮观的益鸟世界,能把你带进一个十分诱人的旅游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钟山~!(资料)


位于赣江中下游的鄱阳湖之滨,与著名的旅游胜地庐山隔湖相望,与世界候鸟保护区鄱阳湖紧连一体,紧紧接壤南昌昌北机场,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从公园擦肩而过,乐昌水泥公路贯通公园全境,处于庐山、鄱阳湖候鸟观赏区、南昌滕王阁旅游带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公园总面积2.5万亩,森林面积1.8万亩,在茂密葱葱的森林里,每年的3-10月间,相继都有70-80羽鹭鸟在林间栖息、繁衍,不同种类的鹭鸟,分片栖息,麻鹭灰鹭在东片林,大、中、小白鹭在西片林,绿色的池鹭与黄色的苹鹭在南片林,鹭鸟飞时遮天蔽地、站落婷婷玉立、远观群星点点、近望美丽可爱,在江南形成了一大奇观,是南昌市大十景点之一,是全国最大的鹭鸟主要的生息之地,据有关野生动物学者及鸟类专家考证为中国之最。
  每逢秋冬之际,滨湖的湿地冬候鸟来此栖息的主要有大雁、小天鹅、鹤等。现在,园内辟有十二处观鸟点和一座观景楼,还辟有江滨浴场钓鱼区。
  93年正式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原林业部徐有芳部长题写“江西省象山森林公园”园名。93至99年完成了公园的总体规划设置,即:鹭鸟观赏区、幽竹游憩区、田园风光区、狩猎区、野炊区疗养区。景点有:鹭鸟观赏点、江滨浴场、盘龙洞、龙珠泉、十八天子坟、千年古井和烽火台(元末明初朱元璋大战鄱湖十八年时)等自然人文景观。
  公园环境优雅、景色迷人,冬暖夏凉,盛夏最高温度比南昌市低5-8摄氏度,是当今避暑、休闲、疗养、度假的最佳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6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钟山~!(资料)


  又名落星墩,位于星子县城南三里的鄱阳湖上水边,它是一座小小石岛,高若数丈,纵横周回大约一百余步,总面积不过1800平方米,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传为坠星所化。宋人蒋之奇有“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的诗句形容。传说五代有位皇帝老儿,赐封它为“宝石山”,并捐建“福星龙安院”于石墩上。宋后历代都加以维修,明代又加建亭台楼阁,如浮玉楼、玉京轩、岗漪轩、清晖阁等,由于历尽沧桑残存无已。上生竹木,墩境依旧幽雅秀丽。伫立其上:远眺庐山,淡烟轻掩雄姿;近观湖水,碧波连天一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9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钟山~!(资料)

本人有幸去过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12:53 , Processed in 0.0791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