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1|回复: 1
收起左侧

[推荐]几种客家赣菜及其故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9-8 01:5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4-5-18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种客家赣菜及其故事
        赣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在继承历代“文人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而赣菜最具代表的就是赣南客家风味菜。赣南地处江西南部,紧邻广东、福建、湖南,由于地理环境特殊,使得赣南客家风味菜有着独特的风格,其制作特点是:赣南地方特产原材料为主、切配、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在烹饪方法上讲求火工,擅长烧、炒、炖、焖、蒸,尤其以粉蒸见长;在质地上讲究原汁原味、油厚不腻、口味浓郁、咸鲜兼辣。它既有粤菜的鲜美和湘菜的辣,更具备客家人独特的酿菜系列,定会令君食之有味、留连忘返。
        1.客家肉圆
        选瘦肉500克,去骨后用刀剁成肉泥,把肉泥装入大碗内,打入两个鸡蛋,用冷水搅匀成浆,再加入500克淀粉(最好是薯粉)、加适量食盐(可根据家人口味定夺),用小勺充分搅动成糊状。如太稀,再加少许淀粉,如太干,则加少量水,当用手抓时,拇指和食指稍稍张开向上,其余3指抓稍用力,如肉糊能从拇指与食指上方自然冒出呈小圆状时即可。此时,可用电饭煲上层蒸。一般先烧开水后,再用左手“抓”,右手用汤匙、浸冷水后沿左手拇指及食指平面从外往里一括左手抓出的肉浆圆。放入电饭煲层内蒸,旺火蒸熟即成。
    在赣南客家人中,无论红白喜事,还是逢年过节,或贵宾来访,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盘肉圆。肉圆象征着吉利、团圆、圆满喜庆。许多移居海外的客家人至今回乡探亲,都喜欢品尝这道富有人情味的家乡菜。
        2.蒸笼粉鱼
        蒸笼粉鱼是兴国县的客家家常传菜,用竹编圆笼盛鱼,包含“合家团圆、吉庆有余”的寓义。做法简单,先将鲜鱼肉切成薄片,拌好油盐料酒,芋片先入锅蒸熟,再铺上鱼片,浇上一层生姜、辣椒、芝麻擂成的糊汁,盖好蒸透,和竹透一起上桌。笼盖一揭,热气腾腾,香、辣、鲜味扑鼻而来,令人口舌生津,食欲大开。
    这道菜有个来历: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从井冈山突围,转战赣南闽西。一路上风餐露宿、疲惫不堪到达兴国县时,兴国当地党的负责人陈奇涵、胡灿等凑钱请他打个牙祭,吃兴国县的蒸笼粉鱼。毛泽东见桌上摆上个圆竹笼,周围四个碟子小菜,颇为新奇。尝了鱼块后,觉得又辣又鲜,颇对他的湖南口味,不禁频频举箸。吃了一阵,凡事喜欢调查的毛泽东,开口问道:“这菜叫个么子名?”胡灿说:“家常菜,没啥名字”陈奇涵接口道:“凡事名正才言顺,这菜委员起个雅名如何?” 毛泽东兴致盎然的指点说;“你们看,一个圆竹笼象月亮,四个碟子象星星。这星星和月亮,就象各地的工、农、商、学群众盼望红军的到来。我看到它‘四星望月’好不好?大家被他奇妙的联想折服,纷纷叫好。
        3.兴国鱼丝
        鱼丝的制作方法颇有讲究。用草鱼剔除头和骨,将鱼肉剁成肉酱,掺拌适量薯粉,做成大块,加热蒸熟,并晾干至不粘手时,把它切成丝条,最后晒干储存。烹调时用鲜肉汤或鲜鸡汤伴煮,适当配料,还可油炸、凉拌。
        兴国鱼丝有个别名——“与你相思”。很久很久以前,兴国县有位聪明的女子,嫁给了一位船工为妻。因为丈夫经常出门在外,为让他不贪恋外面的繁华世界,不忘家,便仿效制粉干的方法,以鱼肉和薯粉为原料,精心制成鱼肉粉丝,并取名为“与你相思”,让丈夫带着在路上食用。丈夫每吃到鱼丝,就会想起家中的娇妻,所以,总是按时回家与妻子欢聚,决不留连在外。左邻右舍的女人们,纷纷向船工妻子取经,兴国鱼丝的做法也流传开了。因为“鱼丝”与“余思”谐音,意即我思念你。所以,至今兴国老表出远门,家人都要煮碗鱼丝饯行,表达“游子在外,永远思家”之意。旅居海外的同胞回乡探亲,回去时也要带上几包鱼丝,以便经常品尝到家乡特产,寄托怀故思乡之情。
        4.客家竹筒菜
        在遂川县客家人使用竹筒储藏芥菜(俗称葑菜,青菜),年代久远。其制作季节在年冬末来年初春,多在芥菜拔节成熟后期。
        方法是选择晴天,将整株整株芥菜斫下,菜蔸做菜脑,莱叶置于太阳下烤晒,太阳落山前收回,以叶子晒软手揉不断为宜,把叶子集中用门板或大木板放好,尔后用双脚反复踩搓,叶内未晒干水份渗出,由生叶转为半熟状,再把菜片破茎撕成碎条,将条叶作绳捆成一绺一绺,在磨篮或门板上放置一夜,上面可用板物压住,使其不返生(不可成堆放置,以免发酵变味)。第二天凉置竹竿上晒干至八成左右,留些水份可以保持鲜味,水份过多又会变酸。然后把晒好的菜压至竹筒内,压得越紧越好,但不可把底端的竹节压坏。在竹筒上端留几寸空间,结一稻草环塞紧,面上用松散黄泥口,制作工序即告完成。
        装菜的竹筒以七、八寸圆径毛竹为好,裁成二至三市尺长,小头留一个节,大头以内铲去竹节,此种菜筒不裂不空底,可连续使用多年。将密封好的竹筒菜,置阴干处保存(地上可放些炉灰吸水)。过几个月就可以吃。一般是一绺一小钵,开了的竹筒菜可倒置于盛水的器皿中,以免空气渗入霉变酸臭。
        竹筒菜的特点是清香醇美,细嫩上牙,兼有鲜、晒、搓、竹,酵菜综合合成的滋味,酷热严暑,有个竹筒菜泡汤,能使胃口顿开,食欲增加。此菜不馊不残,不损肠胃,焖肉比干菜笋尤胜一筹。孕妇、产妇,病号食用,更为适宜。此菜无油腻,在菜谱结构调整、减肥增进健康方面有其独特功效。同时填补了新老交替蔬菜匮乏的菜荒。所以,客家这种民间贮藏方法,得以流传久远。
        5.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一般在每年腊月农闲时进行。
    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现多用软性杂交米(糯米)。用小灌木烧灰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饭甑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用棍将米饭捣烂。最后,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十分喜爱的食品和送礼待客的上等佳品。从贮存缸中取出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皆宜,或用腊肉、冬笋、香菇、白菜条为佐料,润滑爽口,独具风味,食之回味无穷。而刚打出的黄元米馃,用手抓成团蘸点酱油或白糖,即可趁热而吃。
        6.汗头菜
        汗头菜是上犹客家风味食品,只有世居上犹的客家人才能品其中味。它似菜非菜,辛辣不辣,特别是有点患感冒鼻塞的人,吃了腌制的汗头菜,出身腻汗,便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汗头菜除了有辛辣功能的取名外,还有依照它的生长性能取名的。这似菜非菜的草本植物和人参一样,属须茎野生植物,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必须在海拔千米以上的深山,且常年有山泉的沙质土壤里。如果是伏天,稍微遇上高温的干旱天气,便会枯竭而亡,不易大面积种植。所以又有人称之为“旱头”。与鸭脚爪、冬至萝卜、胡萝卜、黄姜、炸豆腐等细切拌和味上佳。
        小菜一碟的汗头能登上大雅之堂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事。在食品行业与时俱进的当今,上犹客家风味的汗头菜已经批量上市,为食品行业平添了一个新品种。
    还有一种文雅之称为“翰头”。起因是这种客家风味食品与清朝一位翰林蔡家玕有关。营前地区是客家人的密集居住地,朱、陈、蔡三姓是当地望族。蔡家玕被皇上钦点翰林后,自然要上营前拜访家庭梓叔。时值隆冬季节,他逆水行舟而上,百余里水路,河风凛冽,难免受到风寒侵袭。到了“蔡家城”以后,族人除美味佳肴款待外,还特地供奉上一碟稀有山珍――汗头菜。因蔡家玕是县城人氏,从未见过山区野生汗头,看见这碟呈红、黄、白三种颜色的混合食品,食欲陡增,细细咀嚼,顿时觉得浑身舒坦,很是好奇,便不耻下问族人这是何物?族人答道,是一种叫“汗头菜”的与鸭脚爪、冬至萝卜、胡萝卜、黄姜、炸豆腐等细切拌和的地方特产,要招待贵客才会供奉上桌。后人为提高汗头菜的品位,于是把“汗头”写成“翰头”,既谐音又能显示出人文色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6-1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几种客家赣菜及其故事

    虽然偶是江西人,这里的菜偶很多没吃过哟,有机会一定要一一品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8 11:01 , Processed in 0.0716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