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7|回复: 8
收起左侧

[转帖]面对妖魔化--广东人为什么如此沉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29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人排外?广东人傲慢?广东是文化沙漠,广东人没文化?广东教育出版社日前推出《其实你不懂广东人》,反击外地对广东的“妖魔化”。 网友评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日前推出《其实你不懂广东人》,反击外地对广东的“妖魔化”

  广东为什么需要辩护?
  作为一个来广州十年的北方人,我认同广州,更多于认同北方,包括北京。我喜欢粤语的铿锵、斩截、深情。但是每次以各种方式与北京遭遇,还是不禁心存畏惧。这是因为,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想当然地把北京放在了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于是滔滔不绝当然是好的,而“狂”因为与北京沾边,也不容置疑地被所有的人纵容着。
  叶曙明的书鼓励了我对以上那些似乎不言自明的想法的怀疑。 >>> 进入华夏文化论坛
    延伸阅读:
    地域文化系列专题: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性、原创性,曾与京派海派文化并行。但目前有论调说岭南文化显然呈现没落的痕迹,没能像京派海派一样与现代接轨,继而焕发勃勃生机,尤其作为岭南文化中心的广州更是岌岌可危……《百家争鸣:岭南文化在没落?》
    《读城记》易中天以一个外地人的身份图文并茂的展现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的城市文化和人文个性……《读城记--广州》
    广州商业骑楼:中西合壁的街市景
    叹茶生活:广州茶楼风情
    影视星空:粤语片与岭南功夫
    ……  
  身在广州,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广州的历史文化,但是毕竟是肤浅的,零碎的。我们当然都知道孙中山,知道赵佗,陈白沙,康有为,梁启超,冼星海,红线女,高剑父,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这些人的背后,是一条条源自悠久历史的文化脉络。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广州就是一个内地与海外货物交易的集散地;明清两代,广州不仅富甲一方,岭南学术也领一时风骚,众多的书院见证了广东历史上学林之盛;广东人敢为天下先,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冯如是广东人,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是广东人,中国第一个电影导演郑正秋是广东人;改革开放中,广东最先在农村中实行联产责任制……当叶曙明底气十足地把广东的历史、文化名人、广东的骑楼、粤剧、岭南画派、风俗、神祗、饮食、广东人的性格历数一遍的时候,这幅文化地图就非常可观了。它足以改变任何轻视或贬损广东人的看法,足以令任何认为广东是文化沙漠的人哑口无言。
  很明显,这是为广东所作的辩护。于是问题来了:广东为什么需要辩护?不容否认的是,认为广东没文化的是大有人在,妖魔化广东的大有人在,流言与传说不适当地强调了广东独特的坏的一面。而且,在“北方中心”的文化格局中,广东处于弱势与边缘。在这样的情况下,广东是高姿态地泰然自若,不以为然,还是默默地任人评说,还是奋起抗辨呢?
  广东人“讷于言而敏于行”,从容淡定。其实广州是一个内秀的城市。龙应台得知禅宗六祖慧能在光孝寺受戒后,吃惊地追问道:十五年的深藏,风动幡动的哲学辩论,菩提树下的剃度,竟是在广州吗?为何在历次的广州行中,无人提及?原来达摩一苇渡江,禅宗初始之处,也在广州,为何无人告我?
  外人的慧眼折射出广州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璀璨瞬间。龙应台不知道,很多北京人不知道,而且他们关于广东不知道的更多。因为不知道,所以有歪曲,有误解。
  所以还是有必要辩一辩,因为这里的文化是一种有内涵、“有源源不绝的后劲”的文化,它完全有资格有水平与其他文化处于真正平等对话的状态,不能因为自己的沉默而让它一直处于劣势。
  更为重要的是,“北方中心”并不是不容置疑的。正如一位学者在对南方方言作了研究以后所说,建立在北方基础上的普通话乱了,南方方言却极有规律可循。谈到文化在人身上的积淀,我不知道北京人的空谈有何骄傲可言,还能维持多久。广东人的务实之中,倒有些更经久,更有力量的东西。
  多元的概念在学术上久已有之,但真正落实到文化心理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天,当成为一种抗衡的力量,广东会心安理得地享受与不同地区的文化平等的地位。这才是一个多元社会的正常状态。但在这之前,广东还需为自己辩一辩。(陈淑梅/大学教师)
  谁真的懂广东人?
  这些年,走在改革前沿的广东成了人们的焦点。许多只是客居广东短短数载,或只是在广东游览数日,甚至对广东风土只是道听途说的人们,都觉得自己对广东人知之甚深,于是肆无忌惮地评说广东人的诸多不是。而《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以有理有据的论证为广东人说出了实话,也反驳了有关广东人的三大谬论。
  谬论一:“广东人排外?”接受外来人口本来就是广东自古以来的传统。古代中原地区战乱连年。岭南,也就是现在的广东,一直在不断接纳逃避战乱的中原人。而现代,广东更是一个移民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南下来广东定居、打工的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举个小例子,广东人虽然很自豪自己的地方语,但要是遇到外来人,哪怕自己的普通话再蹩脚也为了迁就别人而说国语。这何来广东人排外之说呢?
  谬论二:“广东人傲慢?”这个说法不仅让《其实你不懂广东人》的作者感到好笑,连笔者也觉得莫名其妙。广东人何来的傲慢?京沪粤三地而言,北京有的是千年帝都的霸气,上海有的是东方明珠的傲气,而广东有的却是孜孜经商的和气。“和气生财”是喜欢经商的广东人信奉不悖的金玉良言。千百年来人们的被迫南迁,使广东人不爱谈论国事,多致力于经商,世世代代更留下“拙于言而敏于而”的训言。也正因为如此,广东人不爱与人争论。这种低调的作风导致他们受到误解也不辩驳。也许,这也是导致这个歪曲广东人的流言漫天飞的原因之一吧。
  谬论三:“广东是文化沙漠,广东人没文化?”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阳春白雪是文化,下里巴人何尝不是文化呢?许多所谓的高雅文化正是从俗文化里脱皮而来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当某些东西经过岁月的积累沉淀,它就会散发出文化芳香的气息了。正是广东和其他省份的文化精华的汇聚形成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缺少了广东的文化,中国文化就不是一个整体了。
  此外,该书对广东人的生活哲学也描绘得非常贴切准确,如“有钱一齐赚”、“钱是赚不完的”等等。它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把被人们颠倒了的事情重新扭转回来,客观地描绘出一个广东人的真实形象。不知不觉中,它就会令人对广东人大为改观。
  如果你是广东人,我建议你看一看这本书,它能让你知道更多自己本土的文化,更能增加你身为广东人的认同感;如果你不是广东人,我也建议你看一看这本书,它会告诉你——其实你不懂广东人。(梁芯畅/大学生)
  想象一个名叫广州的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在老百姓那里“混个耳熟”的城市,虽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一个地理空间,但一旦被谈论,通常就变成了想象与谣传,或者说,一种话语一种叙述。近年来,围绕北京、上海“双城记”的“话语”逐渐由“讨论”变成“研究”,数本专著和数次研讨,使之成为学术界的显学。但广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依然留存于影视想象与网络传言中。
  2001年,将到广州时,70多岁邻家阿伯对我说,别去南方,那里人野蛮,吃生的。当时我暗笑他十几年不出家门,对南方的想象竟如10世纪的“文明人”想象赤道几内亚。后来发现,流行的影视作品中对广东的想象与这位老伯相比,也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
  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影视剧中,广东人通常镶金牙,穿没剪去剪标的西装,时常冒充“港客”骗女孩子;90年代,略为改观,广东人的正面价值是精明、懂市场意识,负面评价依然脱不了粗鄙;就在前两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小品节目中,来广州“揾食”的东北小伙子为了在女朋友面前“有面子”,竭力把母亲打扮成一个满口“的啦”的归侨老太太,却没想到,误以为是广东土著的女友也是东北人。小品前段音乐是《彩云追月》,后面变成了东北民间小调。荒腔走板的“北方化粤语”成为“作伪”的明证。与之相对应的是,港产片中想象内地人和内地人想象岭南有异曲同工之处,妓女、杀手、小偷这些角色统统来自内地。《旺角黑夜》内地公映时,把内地杀手改成了马来西亚人,但依然留下抹不去的蛛丝马迹。
  广东人通常懒得争夺“话语权”,SARS、孙志刚事件一出,网上又把矛头指向广东人,但极少看到广东人争辩。不过,近日,广东作家叶曙明到底忍耐不住,“揭广东人的老底”,写了本《其实你不懂广东人》。在广州居住了近4年,再看这本书,依然感慨自己对广东所知甚少——不知道当年辛亥革命、共和初肇时,要求奉粤语为“国语”的呼声很高,支持的票数已经过半,是孙中山逐一说服,力劝粤籍议员改投北京话一票,今日,满广东的人才绕起舌头学儿化音;
  多年来对梁启超、梁宗岱、黄药眠、黎民伟、蔡楚生等等名字耳熟能详,如今才意识到:哦,其实他们都是广东人。
  有时我会持这样的观点:某段史实、某个人、某个城市,虽然真实存在,但一旦讨论它,它就不得不成为一种叙述话语。《其实你不懂广东人》,说到底也是一种关于广东的叙述,但相对于某些影视剧和网络传言,它更接近于“现实主义”。 (童月 大学教师 )
  广东的魅力
  通常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会想到要带一本地图上路,我们渴望知道这个地方的“地理”;但是对于历史我们往往是淡漠的。而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细节的丰富、过往的生机、民生的气息,那需要深入到民间巷里,深入到历史的烟尘中,需要倾听老人的传说和乡妇的歌谣……更需要一双敏感的慧眼和一颗有温度的心。突然翻到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其实你不懂广东人》,大有知音之感。
  作者叶曙明曾经撰写《百年激荡》,对于广东的历史文化,他可谓一本活字典。同那些钻在故纸堆搞考证的学者不同的是他不仅对广东的掌故如数家珍,而且随时观察身边的当下的广东。书中对近年来外地人对广东的误解进行了澄清,对根深叶茂的岭南文化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对广东未来的蓝图进行了描绘。同时作者没有回避广东在高速度的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体现了一个广东人不护短的勇气。
  广东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她的亲切和“时但”(随便之意),在于她的从容与大度,在于她的平实和淡定。广东的生活其实是最人性化的,外地人可以在广东大红大紫,西关人照常在家里煲他的老火靓汤。一碗可口的汤下去,胃服帖了,心也服帖了。爱恨情仇似乎随之烟消云散,常留心头的是天伦之乐。在广东人看来,生活并不在别处,生活就在此处、在此时,最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日子。
  广东的情调就在这样温和的安宁的日常气息之中,不喧哗,不炫耀,不浮华。所谓的人文关怀,如果离开了百姓最为关心的衣食住行而去凌空蹈虚是没有意义的。广东早早就在“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中悟到了真谛。
  当年苏轼意气赋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今天,叶曙明一气谱写《其实你不懂广东人》,用生动风趣的史实告诉我们身为岭南人的光荣。(申霞艳 作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6-3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面对妖魔化--广东人为什么如此沉默

不沉默还能咋样?没瞧见很多人都患上了失语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面对妖魔化--广东人为什么如此沉默

我也差不多~~
痴长二十多岁,却有十多个年头是在外地度过的。我从未与人提起广东有什么好,也从未提起广东人有什么好;因为,我见过太多的人,对于广东的偏见已经根深蒂固。更多时候,别人在那里批判广东人的时候,我就在一旁抽烟,沉默着。
到最后,他们问我那里人,我告诉他们我是广东人,他们的惊讶难以言表。通常情况下,都会说:你们说的也有道理。用与圆场也好,用于自嘲罢了
习惯了,也就自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2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面对妖魔化--广东人为什么如此沉默

http://book.sina.com.cn/nzt/soc/1110948111_guangdong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6-9 11:56
  •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6-7-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面对妖魔化--广东人为什么如此沉默

    作为广东人,我一向都是感到非常自豪的,无需多言,也不用管别人有什么看法,我们就是我们!青龙转的好贴,虫子先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面对妖魔化--广东人为什么如此沉默

    全力支持!!其实外省人对广东人有好多偏见。当然,我地都对人地有偏见架。呢D野很难消除架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1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面对妖魔化--广东人为什么如此沉默

    偶也是个地道广东佬,客家人,本地土话也说得溜转.
    以前不晓得去辨别广东人外地人,觉得不都是九州之属的中国人?
    后来工作了慢慢体会到各地域的人确是脾性差别很大啊.这就更喜欢本人为了,广东人踏实,勤快耿直,靠自己辛苦挣饭吃,家庭观念浓厚.不像有些地方人,或者花花肠子那个多丫,或者狡诈虚伪不择手段,或者跑出来养小的把家里糟糠之妻丢弃一旁不管不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1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面对妖魔化--广东人为什么如此沉默

    我告诉你。广东人为什么这么排外。因为社会的不稳定。北方很多人南下。他们不务正业。到处抢劫。犯罪。风气越来越庞大。弄得广东人都心神不定。到外面逛街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被人抢。因为歹徒抢后不甘心。还要用刀子捅几刀。。。恐怖。更多的新闻。可以留意TVS1南方台的“今日一线”还有珠江台的“今日关注”节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2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面对妖魔化--广东人为什么如此沉默

    我也不说什么了,做为在广州住了七年的我来说,虽然广州人不如外面说的那样,但是排外还是有的,广东人看不起湖南四川人是经常见的,做为经济相对富裕的广东人来说,利益是最重要的,所以广州人比较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8 21:16 , Processed in 0.0816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