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越隐士
收起左侧

五律二首  (五律·桂林行   五律·漓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4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二首  (五律·桂林行   五律·漓江)

再补充一些资料,让大家感受到桂林的美:  

   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风光旖旎迷人的风景名城。它的美在于“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这里有奇在像人、像马、像鸡,妙在似蛇、似象、似骆驼……,真是一个千姿百态,巨型石雕的王国。这里的水秀,你能看到清澈见底的漓江水,水中的鹅卵石、丝草、鱼虾历历在目。这百里漓江,清水涟涟,微波柔柔,如柔美的绿飘带,萦绕在游人的心间。真是看水水美,观山山俏,“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和赞美了桂林的青山秀水。
                      北斗七星画中景
   位于桂林市东片的七星公园,是一个以岩洞为中心,集山、水、洞、石刻、寺、墓、动物园等融为一体,游览面积600多亩的综合性公园,园内因有七座主体山峰,即北面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普陀山;南面由玉衡、开阳、摇光三峰组成月牙山而得名。
   普陀山与月牙山峰相距不远,其排列恰似北斗七星,普陀四峰并列为北斗,月牙三峰相连为斗柄,故而整体全称为七星山。                 
   普陀山腹中有一个七星岩洞,其形呈北南贯穿状,那些天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尉为壮观。七星山下,北来的小东江与西去的灵剑江在古老的花桥下交汇,顺月牙山蜿蜒南流。碧水微波中,水草飘忽,鱼虾往来,与青峰桥影相映成趣。这里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集山奇、水秀、洞异、树翠、花香六大美景。故而,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代,这里便成了游览胜地。其中,“北斗七星”、“栖霞真境”、“月牙虹影”、“驼峰赤霞”、“龙隐奇迹”等名胜佳景,早已名扬神州。这里的树木花草,仅大桂花树就有9千多株,我们至此虽值冬季,但满园桂花仍涌金溢银,芳香馥郁。还有茂林修竹、金桂、丹枫与松柏,芳草茵茵,繁花似锦,给奇山秀水的七星公园更添绚丽多彩。难怪元代诗人雅琥挥笔写下了:“漓水东边三四山,何年北斗下人寰。天文暗宅蛟龙窟,地脉潜通虎豹关。碧藓自封岩经杳,白云不锁洞门闲。何时得遂烟霞趣?来此幽栖结大还。”的诗句。不难看出,诗人是多么羡慕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但誉为北斗七星落人间,而且作者自己几欲辞官不做,要到这人间仙境来炼丹,可见其依恋之情有多深!
   花桥位于公园大门数十步内,全长60余米,宽6米,上盖琉璃瓦,下铺大块方石。原始建于宋代,为5孔水桥,现按原样修建。因此处每当春夏季节,百花盛开,花香风柔,青峰古桥,碧水如带,构成一幅醉人的天然美景,妙不胜收。难怪清代诗人朱镇见景生情,在《题花桥》诗中赞道:“石桥东郊外,近市转清幽。树影分樵路,山光压酒楼。几村临岸见,一水抱城流。花事今消歇,春波泛白鸥。”
   在似醉似醒的“群仙洞”走出来,就一眼望见一头巨大的单峰骆驼,一动不动地伏卧在红花绿树丛中。   
   这就是举世无双的大骆驼,它昂首挺胸,眼睛注视着远方,似乎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便会迈步奔向远方。然而,再仔细一看,哈,这哪里是骆驼,分明是一座小巧玲珑的石山。这是一幅经历了亿万年风霜雨雪后,大自然神奇雕塑成的一匹不是骆驼胜似骆驼的万古杰作。
   
                            象山水月
   象山水月在漓江边,有一处著名风景点叫“象山水月”,它的由来是象山与本身的水月洞合称。               
   关于“象山”还有一个传说,在好久好久以前,玉皇大帝南巡,其队伍声势浩大,一路上踩坏了许多庄稼。当他们经过桂林时,一头神象病倒了,玉皇大帝将其丢弃在漓江边。一位老人见生病的神象已经奄奄一息,心中可怜,就采来草药,经过精心调理,治好了神象的病。神象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加上桂林的山青水秀,优美的风景也叫它着迷,于是,就安心留下来帮老人及附近的乡亲们耙田犁地驮货,再也不想回天庭了。后来,神象在凡间助人的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觉得有失天尊,便派天兵天将来收拿神象。神象是个威武不屈的硬汉,与他们激战三天三夜,直至身负重伤。因又饥又渴,便到了漓江边饮水。这时,下凡亲临督战的玉帝,手持宝剑,偷偷绕到象背,在它背上狠捅了一剑。神象便被杀死了,但身子却没有倒下,仍然屹立在漓江边上。
   水月洞是大象探入江中的长鼻与山体形成的一个圆圆的洞穴。站在江边看象山,如观画,如读史。水月洞,旁依深潭,碧清的江水从洞中流过,洞与山的倒影,细看犹如一轮满月当空,这真是“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沿象山麓行数十步,便到南极洞,壁上刻有“南极洞天”四字,相传古时有一道人在此得道升天。现洞内被劈为“三花”酒窖,我们已无法享受到凉风习习,心旷神怡,周身舒泰的感觉。沿洞旁石阶经象眼岩直达山顶,山上林木繁茂,小道幽径纵横交错,好一处清幽世界。走着走着,眼前忽然出现一巨大的砖塔。刚一看,我以为是玉帝偷袭大象时留下的剑柄,再看,它又像一个竖立的宝瓶,因此有人称其为“宝瓶塔”。该塔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它的造型古朴凝重,雄浑粗犷,与粗壮厚实的象山极为谐调。
   站在山顶观赏桂林市区景致,惬意之极。只见一江如带,众山拱立,市内高楼星罗棋布。特别那邻近的榕湖、杉湖,犹如嵌在城中的两颗明珠。蓝天如洗,湖水碧绿,微风徐来,清波荡漾。
           伏波山
   伏波山位于桂林市区漓江西岸,它孤峰挺秀,东枕漓江,西着陆地。每当春夏水涨,黄涛滚滚时,其遏阻汹涌的巨澜,使江水回漩,故名伏波。
   在伏波山下,有一个巨大的岩洞,它面临清幽幽的一泓碧水,景致秀美,空气清爽宜人。我站在这里,一边欣赏着迷人的美景,一边体会着它那美好的名字:还珠洞。清代广西布政使彭而述的《伏波晚掉》诗云:伏波山下系江船,画角钟声破晓烟。无数青山浮水出,中流夜雨带帆悬。惊残龙梦愁珠去,直踏蛟宫泛斗还。最是无情分水岭,一时南北鼓阗阗。               
   这首诗既描绘了还珠洞前的绝美晚景,又点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在桂林几乎家喻户晓,讲的是很久以前,有个住在附近的小孩,到此岩洞中玩耍,看到一个老人躺在石条上呼呼大睡,身边有颗鸡蛋般大小的珠子,熠熠闪光。小孩觉得挺有趣,就拿回了家,他母亲见了,问从何处来?小孩如实告知,他母亲听了,猜想可能是龙珠,急忙叫孩子送还,不然就会惹下水淹桂林城的大祸。小孩很听话,赶紧返回岩洞。那老人果真是龙王的化身,此刻恰好醒来,正着急寻找珠子。见小孩前来奉还,老人很是高兴,便带他到岩下深水的龙宫中游玩,然后送了些珠宝给小孩。这就是还珠洞的由来。               
   还珠洞,玲珑剔透,可谓是天外有天,洞中有洞。过试剑石,沿南边的石阶盘旋而上,就到了千佛洞,洞中石壁上刻有晚唐摩崖佛像两百余尊,其规模虽不能与莫高窟相比,但那别具一格的清秀面容,却是别处没有的,当属珍贵的文化遗产。      
   还珠洞内的摩崖造像和石刻,有赞美山川景色,记载名胜古迹的诗文,有巨幅榜书,还有精雕细刻的人物画像。在众多的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自画像和题名了。               
   “潘景纯、米芾,熙宁七年五月晦同游”,是米芾在宋神宁七年(1074)在桂任临桂县尉其间留下的手迹。在题刻左边,还刻有米芾自画像一帧。其身着古服,神态飘逸潇洒,作开步状。画像的上方还有宋高宗的赞语:襄阳米芾,得名能书……骨与气劲,妙逐神俱。可惜米芾49岁就英年早逝,留传后世的书画作品极为罕见。所以,他留在还珠洞内的两件墨宝就更显珍贵了。
   从还珠洞出来,踏上大理石铺就的小路,在红花绿草间漫步,那又是另一番清心悦目的享受。抬头望去,只见左边建有一小亭,名曰:“钟亭”,其间的大铁钟,为昔日叠彩山前定粤寺的遗物。1944年抗战时,定粤寺被日机炸毁,其内存放的大铁钟与千人锅都放到了这里。
   近观古钟,顶为双龙钮,钟身铸有《波罗密多心经》等腰三角形铭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看过大钟,沿右边的石阶拾阶而上,不远便可见半山腰危崖上建有一精致的阁楼——听涛阁。此阁依崖而建,远看阁宇凌空,气势非凡。阁楼西边有大悲古洞,石壁上有明清时代的题刻10余处,其中有时人评曰的:“风兰雨竹写大意,绿水青山归寓公。都识临川李水部,墨痕犹借绮楼中。”以描绘兰竹梅石见长的清代桂林画家李秉绶的《竹兰图》。              
   这里翠竹成片,优雅清静,棕榈花开点缀其间。站在听涛阁上,我仿佛又听到了传来声声清脆的珠落玉盘声、漓江的涛声和风拂树林声。声声入耳,使人领略到那“闲敲棋子落灯花”和“江声不断自朝哺”的诗意。               
   从临江阁下来,至山的西麓,沿石阶登山至山腰处。站在癸水亭的观景台上,北眺叠彩山,西望栩栩如生的老人山,看那近在咫尺的独秀峰,此刻,金霞满天,独秀峰沐浴在霞光中,通体生辉,好一幅王侯像。那“紫袍金带”清晰在目,更显出独秀峰的威严。
   从观景台往上,山势更为陡峭险峻,大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感。我们不畏艰险登上山顶,一览千峰林立,碧水环流的桂林全景尽收眼底。
           叠彩山
   清代七松老人李秉礼诗云:漓江下澉净如练,水底倒插青芙蓉。红树人家秋瑟瑟,夕阳台榭烟蒙蒙。座中起舞属佳客,天际遗音送去鸿。欲乞洞中一片石,为传此意留无穷。
   诗中所指的这水中倒插青芙蓉,便是叠彩山。它最出名的是那山上层层叠叠的岩石,远看如一匹匹锦缎堆叠。唐代诗人元晦曾在《叠彩山记》中写道:“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载:“乱石层叠错立,浪文花萼,腾簇眩目。”
   叠彩山由仙鹤峰、明月峰、于越山和四望山组成,主峰明月峰海拔223米,是漓江边比较高的山峰。
   我们从山南麓拾级而上,到达叠彩亭。此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柱子上写有两幅长联:“过五岭近月牙秀山花桥竞秋色,傍七星邻象鼻层峦叠彩占春光”。
   登顶眺望,桂林犹如一巨大的盆景,静静地展现在游人的面前,远山近水,城郭楼台尽收眼底。真说不出是景在城中,还是城在景中。
   在叠彩亭旁的石壁上刻有明万历三十三年的“江山会景处”。 可见,这里不但是观景的好地方,而且有相当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下到山脚处,就到了木龙洞。徐霞客有文曰:“洞北辟成崖,缀以飞廊,前临大江,后倚悬崖,憩眺胜莫逾此。”明人周进隆的诗刻曰:“重峦叠障瞰江流,空明一径通人游。不是天公比奇巧,康衢阻隔徒荒丘。”
   据载,木龙洞口昔日有古树一株,根干蜿蜒,夭妖若龙形,倒生崖上。故称“木龙洞”。
   木龙洞南北穿透,洞中平坦,能通车马,在80年代,就是桂林城乡居民的交通要道。这里由于自古没有渡口,故称木龙渡口。站在古渡口,向东眺望,只见尧山横空出世,莽莽苍苍,对岸那绿树丛中的村舍民居,时隐时现,更有黄花点缀其间,好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再看那蜿蜒而来的漓江,秀水依依,朝霞夕照映照,铺金撒银。时有船来鱼跃,渔歌声声,令人赏心悦目。
   在江中,还浮现出数点青蓝,那是出水礁石,放眼看去,仿若鱼跃蛙出,又像海龟浮水,煞是好看。如若将这些水中奇石连起来欣赏,其极似过江蛟龙,又因在木龙洞前,因此当地人称之为龙石。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漓江游龙图。这真是明人陈于明触景生情时挥笔泼墨曰的那样:逶迤江路洞天开,奇峰排空拥翠来。水石参差当槛出,亭台高下自天裁。双龙唾沫联银汉,半壁森荫覆石苔。坐于尧峰画图里,暮烟凝处更徘徊。
           悠悠漓江游
   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的漓江,像一条青绿色的绸带,蜿蜒流淌在桂林的万水千山之间。漓江全长431公里,其中桂林至阳朔83公里,两岸奇峰怪石排空而列,风光旖旎,江山如画,是桂林山水的精华,可谓是一个让人如醉似迷的画廊。南宋画家郭熙说:山得水而活,水得山百媚。清代诗人由是叹道:峰峦得影,纤毫毕现,使人莫辨真幻。
   漓江沿岸的山峰,真可谓千姿百态,它们有的似大象,有的似净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莲花……都是那么的惟妙惟肖,形神皆备。
   漓江迷人的风光,不知倾倒过多少文人墨客为其挥毫吟诗作画。唐代大文豪韩愈为之写下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千古绝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亦发出了“赤壁采石,失厥雄丽”的赞叹。
   漓江的美,美在它的倒影。这有清代诗人袁枚的诗为证:江到兴安水最清,簇簇青山水中生。分明看到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漓江的美,美在它那时有时无,虚无飘缈的烟雾。烟雨中的漓江,云雾迷茫,两岸群峰若隐若现。这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朦胧景致,真是一个人间仙境。正如当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所歌: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漓江的美,美在它的两岸雄峙峭壁。漓江沿岸的山峰,可谓千姿百态,那象山、穿山、斗鸡山、净瓶山、螺蛳山,像大象、像雄鸡、像净瓶、像奔马、像螺蛳、像莲花……
   难怪有人说:漓江流动的不是普普通通的水,而是梦,是诗,是画,是情。
   从新建的竹江码头上船,迎着清爽晨风,踏绿波碧浪,首先扑入眼帘的,是象山、穿山和塔山及斗鸡山,微微晨曦中,象山似一头巨象,伫立在江边,正低头吸吮着漓江的琼浆玉液。漓江东岸的穿山,远看那圆圆的洞,有如一轮明月挂在天边。最妙的是那与穿山隔小东江相望的斗鸡山,瞧它,正盯着对岸的穿山,一副跃跃欲斗的样子。
   斗鸡山在汽笛声中一掠而过,不久就见一座平卧江边犹如巨瓶般的石山,靠近一看,那刚才还放在水中的巨大花瓶,这会儿只剩下一半了,这就是有名的净瓶山。远看时,青山与倒影浑然一体,于是,便见一个完整的巨瓶,而靠近一看,就只剩下半边瓶子了。
   船在清澈的急流中前进,陆续经过大宝滩、小宝滩后,江水渐渐平缓下来,其景物也为之一换,迎面而来一高达百丈的悬崖,名碧崖山。上有《昆建碧崖阁桥路碑记》等五件碑刻。
   船别碧崖山,进入一条长长的峡谷,这里山连山,崖偎崖,其上钟乳石比比皆是。因西边的山上有九块酷似黄牛的石头,于是人们称这条峡谷为“黄牛峡”。那山的另一边,还有五块石头,犹如五匹飞奔而来的骏马。尚有一峰,两石相峙,恰似两头正在戏球逗趣的瑞狮,配上江中三个绿茵茵的沙洲,这真是“九牛看三洲,河水两边流。五马拦江边,双狮滚绣球。”
   当你还在迷恋方才的景致,眼前又出现一景,那就是“望夫岩”。说起望夫岩还有个辛酸的传说:古时候,有对贫困的年轻夫妇,帮老板撑船回桂林,一路是上水。走到斗滩时,由于滩浅流急,大船搁浅了。没有办法,他们只好等别的船来帮忙。为妻儿,在饥饿的时刻,丈夫将仅有的一斗米全给妻儿吃了。谁知几天过去了,也没见一艘船的影子。当丈夫的急了,便空着肚子爬到山顶了望。他的妻子在船上等了许多天,不见丈夫回来,就背着孩子上山找,走到半山腰。见丈夫已经饿死并化作石头了。妻子因悲伤过度,竟也变成了石头。
   是啊,在那黑暗的社会里,类似这种不幸遭遇的人,又何止他们两人呢。
   过望夫岩,便到了斗米滩,此处滩急水浅。在斗米滩下,有一峰如剑直指云天,半山腰有一颇大的岩洞,其内常有飞瀑飞射江中,名曰:百尺飞瀑。瀑上南侧,有碧桃石与嫦娥奔月等景点。
   一路观景探奇,船行碧水,眨眼到了美丽的冠岩。从这儿开始,漓江流域阳朔段的迷人风景,便如电视画面般依次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草坪小镇漓江左岸的冠岩,因它的形确如古代的金冠而得名。它面对漓江,一条小溪欢快地自洞中流出,长年不断,水质清沁甘洌。冠岩清流来自何处?千百年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直至1985年,由中英两国共同组成的联合探险队,潜水钻洞,经过科学探测,才揭开这千古之谜,它的地下水来自灵川的南圩河。因是枯水季节,我们能很清楚地看见这洞的景致,它微张着鱼嘴,清泉从里面涓涓而出。洞内潭水碧绿,其下清晰可见有林立的石笋,与洞顶的钟乳石相映成趣。
   船过锣鼓山,就来到了杨堤码头,因是秋冬枯水时节,我们只得上岸了。但这里的“鲤鱼挂壁”、“童子拜观音”、“神笔峰”等景点却让人流连忘返。
   到了阳朔,这里山奇巧峻秀,水清幽长流,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山川田园交相辉映。古往今来,凡是游览过阳朔风光的人们,无不被她那美丽水色所倾倒,所陶醉。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写下了赞美的诗句,如近代爱国人士吴迈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佳句。陈毅元帅的:“桂林阳朔不可分,妄为甲乙近愚庸。朝辞桂林雾朦朦,暮别阳朔满天红。”这里的“西朗山”、“碧莲峰”、“读书岩”、“月亮山”、“书童山”、“卓笔峰”等景点让人再也无法用语言来抒发了。
    (资料来自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4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二首  (五律·桂林行   五律·漓江)

谢谢古越隐士,,你辛苦了,看了你的贴,感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7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二首  (五律·桂林行   五律·漓江)

跟在古越先生后面看帖真的受益非浅,看见你认真的态度,求知的精神,我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7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二首  (五律·桂林行   五律·漓江)

下面引用由柏拉图2005/11/07 10:15am 发表的内容:
跟在古越先生后面看帖真的受益非浅,看见你认真的态度,求知的精神,我们学习
一起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5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二首  (五律·桂林行   五律·漓江)

再补充一下桂林的历史沿革:
    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市现有总人口476万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数民族68万人。它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1982年国务院公布桂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桂林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6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二首  (五律·桂林行   五律·漓江)

再次谢谢古越对桂林的钟爱,有人质疑为什么广西首府不设在桂林或柳州?南宁凭什么做了老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二首  (五律·桂林行   五律·漓江)

下面引用由乐意2005/11/26 00:05am 发表的内容:
再次谢谢古越对桂林的钟爱,有人质疑为什么广西首府不设在桂林或柳州?南宁凭什么做了老大?呵呵。。。。
呵呵。。。。南宁凭什么做了老大?
有趣.乐意能不能回答.
今夜是冬至.俗话说冬至大如年.提前给乐意贺岁,祝新年快乐!也祝红豆树下所有的网友新年快乐!
O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二首  (五律·桂林行   五律·漓江)

诗也不是这样些的 我以为是意为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24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二首  (五律·桂林行   五律·漓江)

下面引用由古越隐士2005/12/22 07:39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南宁凭什么做了老大?
有趣.乐意能不能回答.
今夜是冬至.俗话说冬至大如年.提前给乐意贺岁,祝新年快乐!也祝红豆树下所有的网友新年快乐!
OK!
谢谢古越的祝福!
南宁凭什么做了老大?改天请拾遗郎给你说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2 15:15 , Processed in 0.0700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