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1|回复: 4
收起左侧

[诗歌] 隐藏在曲径通幽《晚风之旅》中的韵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6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聪美 于 2009-5-27 10:31 编辑



曲径通幽《晚风之旅》之所以有它的审美价值,除了它基本的艺术内涵之外,主要还是由于它作为诗歌隐藏在它内部的韵律美所引发的审美情趣。我略微改了其中几个句子,经我按标准诗行的诗歌观念进行重新编辑后,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首诗的韵律脉搏了。
晚风袭来,轻拂窗灵,心 绪静谧,
掠过丝丝凉意
(以上i韵)

一些如烟的往事,透过纱窗,
随一株白玉兰,静静地绽放  
(以上ang韵)

梦,或许是空灵之雾,等你,
烟花三月,聆听我婉约的歌啼。
江南的水乡,如约的身影中是否有你
思绪,
穿越时空,回归到昨天,淡淡地随风飘去
都市的喧嚣,人群的拥挤
以及那些匆匆的步履
彼此是那样地不可触及
风说着叶子的心事,如诉如泣
没有诗意的时刻,或许
这是一种淡然的美丽
(以上i韵)

一瓣心香,就这样悄然绽放
风中,谁听到了花儿的吟唱
(以上ang韵)

该诗全文199个字,行尾没使用标点符号。行尾用不用标点其实无所谓的,因为作为一行最后刹尾的地方,谁都知道是该停顿的地方了。作为诗歌,行尾停顿的时间往往比较长,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诗歌的语气在行尾的时候,该是意顿的地方,同时又由于其尾音作为诗行的韵脚,要参预其诗歌语音上整体的声音谐调构筑的建设,每一个行尾韵都要与它的前面和后面的诗行行尾的同韵之音进行共振共鸣。也就是说,从诗歌语音上看,每一标准诗行的行尾音实际上担负了综览全篇行文的重要作用。尾韵,作为诗歌的核心元素,所起的领导作用是最明显不过的了。可以说,没有诗行尾部的韵脚字的存在,也就无所谓诗行的存在,也更无所谓诗歌的存在了。作者半自觉地意识到了诗歌是用韵律创造意境的语言艺术,所以诗歌行文也就基本上在韵律的指导下从开始发出声音直到最后几行的嘎然而止,都是在韵律的审美意识下进行的。这非常重要,诗歌创作与散文创作不同的地方就是,诗歌除了与散文基本类似的行文法则之外,还要考虑诗句之音韵的组合规律,在让诗句流淌出心灵之前,就要想好这句话与前面的句子的句尾音的音韵如何形成韵律上的前呼后应。
如何做到有意识地用韵?汉语诗歌网里有一网友叫小鸟的曾声称与我有神通,我相也是的,他对诗歌韵律的认识可谓与我如出一辙,他说:“其实写诗押韵是个心理性习惯,要慢慢养成,也要有意识去感受韵之美。习惯以后,作诗自然押韵,有时也会为韵而择字,有时也会以"韵美"为一首诗的主要追求。一旦写好的诗,不好改,不要把时间放在这上面。据我的经验,只要有心、有意、有严格要求地去学习押韵,押韵不难掌握。押韵不是痛苦的事,押韵是一种美的享受。”

评分

参与人数 3星星 +65 银子 +45 收起 理由
qugaolin6 + 20 我很赞同
曲径通幽 + 25 + 25 原创内容
吟风听月 + 20 + 20 感谢你的加入和点评^_^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7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刘老师精湛的美学赏析,同时也热烈地欢迎您光临唐宋,祝福您开心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妹妹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9-5-2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刘老师精湛的美学赏析,同时也热烈地欢迎您光临唐宋,祝福您开心愉快
    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09-5-26 22:33


    同样欣赏并欢迎刘老师光临唐宋现代文学版,欢迎常来!美文红了推荐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8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妹妹好!
    刘聪美 发表于 2009-5-27 05:10
    问好刘老师,端午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9 11:35 , Processed in 0.0713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