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3|回复: 9
收起左侧

菊斋射泠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0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点离人含泪眸,一分流水二分愁。
隋家提上寻常见,少妇楼头几度悠。
魂化浮萍前世寄,身成飘雪此间留。
嗟余红袖当垆处,不废谢桥千古流。


泠飔满庭芳 覆

堆綠疊新,扶風點水,歸來燕子汀洲。
與他相遇,不復兩凝眸。
依舊當年美景,今世諾,今世成秋。
稀陰處,有卿似我,一樣易白頭。

休休,春也老,都隨水去,難共風流。
甚她下枝頭,你上心頭。
幾眼平蕪煙霧,散卻了,不過憂愁。
紅塵夢,謝橋誰踏,伴月上西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覆中只有一个谢桥处能让人引起联想(灞桥就更容易猜了,呵呵),其他的除了扶风点水有点味道,此外的描述似乎都关系不大啊,特别是白头一句,简直就是误导人嘛,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0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什么都是蒲公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陋寡闻了,呵呵,我们滨海诚实几乎没那东西,白头?真没见过,是白色的吗?想象中飞絮应该指的是姿态不是颜色吧,我们这里虽然不多,但也有那么一点啊,我还真从来没见过白头的,呵呵,师姐是在哪里见到的?南京秦淮河边还是玄武湖边有啊?我在南京怎么没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0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人才说是咏絮才,没说是咏雪才嘛,呵呵,师姐,那真不是白色的,飘舞的姿态有点像雪花,颜色应该是淡绿色的,虽然俺有点色弱,但黑白还是能分清楚的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0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俺承认俺是色盲,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扬花~哈哈。开头我直接用的是苏轼的水龙吟啊。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小晏: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0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花不就是柳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NO 一个是杨树上的,一个是柳树上的。扬花柳絮。去百度看看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0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吧,百度上如此说:
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
  《辞源》是对的,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而是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这是一个词,不是杨和柳并列。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一个习俗,形成这个习俗大概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远行走水路居多,而水边多植柳树,折柳条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达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隋代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里就用了“杨柳”、“杨花”、“柳条”几个词,显然,这里的树是柳树,“杨柳”是柳树,“杨花”是柳絮。梁元帝《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垂杨柳,垂杨柳,我们现在说的杨树有垂的么?其实垂杨即垂柳。我们可以得知,在古代诗文中,杨、柳、杨柳,均是指柳树,而且多指垂柳,并非什么杨树。
  既然古代诗文中的“杨”其实是柳树,那么诗词意象中的杨花当然也是指柳絮。叫不同名字,可能和出于压韵平仄有关。至于说到柳树叫杨柳是因为隋炀帝杨广开运河,下令河岸种柳树,后世遂称“杨柳”,这纯粹小说家附会。《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显然在春秋以前就早有杨柳一词了。
  这里举几个例子。首先是苏轼那首著名的咏杨花的《水龙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这里用的就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典故,这是苏轼很喜欢的一个典故。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杨花著水万浮萍”。其中苏轼自注云:“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从这里看,这个诗文中用的是“杨花”,自注中说的就是柳絮,所以明显杨花就是柳絮。
  而苏轼那首《水龙吟》是次韵章质夫的《水龙吟》杨花词的。章质夫《水龙吟·咏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标题说的是咏杨花,而词中说正堤上柳花飘坠。显然这里的杨花也是指柳絮。很显然,古代说的杨花基本上就是指柳絮。
  至于现在说的杨树,柳树,是两种不同的,前者代表如白杨,而后者就如一般的垂柳了,不过它们同属杨柳科。但现在说的杨树,的确杨花也是和柳絮差不多会到处飘舞的。只是杨树飘的是花,柳树飘的是种子。而且杨花和柳絮体态也很相似,大概这个就造成现代人的误解了。
  不过从上面看,如果过去杨柳是指柳树的话,那现在的杨树在过去应该不是叫“杨树”的,那时应该叫什么呢?或者杨树是后来引进的国外树种?或者也有可能,过去虽然有杨树,但种得比较少,而且杨树是比较难看的,不像柳树那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很有观赏价值且适合用作诗词意象,故而不受诗人重视。究竟如何,还需具体考证,这里不再赘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6 03:09 , Processed in 0.1457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