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9|回复: 13
收起左侧

七绝几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宋诗诗 于 2009-11-14 11:07 编辑

赠舍妹小桃
吾妹韩涛,小名“小桃”,生于春日三月,当属桃花,其人美也哉!
那个刘郎如见家妹,想必不会去寻仙了吧

春上明庄三月三
小桃才发老枝干
腊风染尽胭脂色
吹向刘郎不问仙



悼薛涛


读罢元诗才恨君,
相思一盏为谁深。
门前车马依流水,
花落不迎旧时人。




重阳夜感怀

月隐寒窗夜渐苍
青春易老遣冯唐
今生若有相如伴
愿效文君卖酒浆


独酌问月
客居三年久,唯冬日年上返,三年未见故乡春事,甚念。

茅店独酌日影斜,
沽来明月弄窗纱。
停杯借问故乡事,
沭水常红小桃花?

(酌,出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否把你家的小桃介绍给老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茅店独酌日影斜,

不光是出律那么简单,此句犯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舅哥,你又来惹是非了,低调,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1-4 10:34
  • 签到天数: 6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11-14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依平水韵,独酌二字都是仄声,新韵的话就没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舅哥,你又来惹是非了,低调,低调
    [风云]秦观 发表于 2009-11-14 12:38

    老夫一向低调,但是看到晚辈后生的诗作,不由自主的去看上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依平水韵,独酌二字都是仄声,新韵的话就没问题了
    逐梦 发表于 2009-11-14 12:40


    新韵为何物?老夫知知道近体诗当以《隋韵》为主,而词则以《词林正韵》为主。实在不知道新韵为何物?难道新韵入近体诗可以不平水韵更妙乎?若不能当不可取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1-4 10:34
  • 签到天数: 6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11-1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为何物?老夫知知道近体诗当以《隋韵》为主,而词则以《词林正韵》为主。实在不知道新韵为何物?难道新韵入近体诗可以不平水韵更妙乎?若不能当不可取之!
    [风云]苏轼 发表于 2009-11-14 12:51
    老大,现在都流行西装革履了,长袍马褂有人喜欢,我属于不排斥的那种,毕竟看的人还是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11-4 10:34
  • 签到天数: 6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11-14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方言系的人辨别入声字还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每次都要翻韵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现在都流行西装革履了,长袍马褂有人喜欢,我属于不排斥的那种,毕竟看的人还是少了
    逐梦 发表于 2009-11-14 12:57


    老夫有事不明,唐人吟诗倚《隋韵》。这时的韵书,就已经是“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只能“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而成书了。这就是说最早的韵书也只是以某一种语音为主,古今南北照顾成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个规矩。又是因要解决“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问题,就把韵分得很细,韵书整理成了共193部。近体诗的形成在唐代已很成熟,但诗人在用韵时并不依这部分得很细的韵书—在《隋韵(切韵)》的基础上整理出的《唐韵》,却根据当时已经变化了的语音将邻韵有所合并。到了宋代,语音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宋人作词并不依《唐韵》,而是自行其是,因为词并不用同诗接轨,因而有了自己习惯的《词韵》。到了元朝官方语言接近现在的普通话,又产生了一种新诗体“曲”没有入声字,从而产生了《曲韵》。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宋人写诗不倚《词韵》反而还是依赖我们后面所出现的《平水韵》!相反,出现新的诗体“词”却用《词韵》。那么元人写诗依然遵守这种常规,只是在原基础上出现了“曲”这个诗体。出现《曲韵》那么为何元人作近体诗不用《曲韵》?反而也遵守《唐韵》的原则,《曲韵》只是入当时的诗体“曲”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9# 逐梦

    言其近体诗改革是很勇敢既幼稚的事情,勇敢是说你敢于挑战近体诗平水韵的特点,幼稚是说你在没有完全掌握近体诗用韵特点的同时提出改革!

    而今天,主张“今声改革”的人硬要将三者统一到“今韵”(其实就是《中原音韵》的整理和规范)上来,客观存在又统一不了,于是就怪罪于人,总想用一种行政手段去完成,以为禁止用原来的诗韵词韵,这旧体诗词的发展就可能达到一个新的局面。实行了三十年的“双轨制”使主张“改革”者出不了新业绩,于是就一天嚷嚷,无穷的埋怨;一些坚持旧形式的人,也因为“老干体”的僵化思想写不出好诗,便去找主张“改革”者说是非,争论不休,本末倒置。其实,任何一种形式,它都只是内容的载体,内容充实了,形式就随之也显示出自身的完美了。旧体诗词,真正的发展还在于内容的充实和表达的新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停杯借问故乡事,
    沭水常红小桃花?


    想起贺知章的“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停杯借问故乡事,
    沭水常红小桃花?


    想起贺知章的“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jerry821101 发表于 2009-11-14 15:56

    还应想到,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5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为何物?老夫知知道近体诗当以《隋韵》为主,而词则以《词林正韵》为主。实在不知道新韵为何物?难道新韵入近体诗可以不平水韵更妙乎?若不能当不可取之!
    [风云]苏轼 发表于 2009-11-14 04:51

    此点赞同先生观点,既写古诗词,还得根据规则来,若可随意,又何必要去写古诗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6 05:46 , Processed in 0.1575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