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9|回复: 12
收起左侧

[诗歌] 腊八粥飘香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8 11:25
  • 签到天数: 52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1-11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腊八粥飘香


          人出生后靠母乳喂养,但断乳后的第一种食物肯定是粥;在人的一生中,也不可能顿顿吃饭,因为喝粥有助于消化。清代大诗人袁枚曾这样描述过粥的熬制:“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由此可见,水米融洽、柔腻如一是粥的特点。
          尽管我已届花甲之年,可是我总难忘外婆熬制的粥,那是我从小到大吃惯了的粥,又香又稠,没法形容。外婆煮粥的功夫是一流的,那诀窍就是一个“熬”字,米要浸透,水要到位,煮沸以后,文火来煨,外婆是深得其神韵。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粮食要定量凭证供应,家里的三顿总是两粥一饭,节省着吃,我们兄妹是喝着粥长大的。冬天,外婆把一锅粥煮得“咕嘟咕嘟”翻滚,那香气和着热气在厨房里弥漫,一碗粥喝下去,从喉咙暖到胃里,继而全身都觉得热烘烘的;夏天,外婆会提早一点熬粥,再在粥里放几颗红枣,煮透后分盛到一只只碗里,放在桌上用饭罩罩好,凉到吃的时候,那感觉真没法表述,吃着舒畅,闻着喷香。外婆当然也不会忘记夏至粥、腊八粥,每逢节令总是精心准备,用心熬制,除了我们自己享用以外,还忘不了为邻居们送上一碗。今天想来,外婆熬粥不仅仅是技术好,更主要的是她在操作中融入了无微不至的慈爱。
          最难忘的是在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外婆怕我晚上做功课熬夜,常在热水瓶里放一把米,然后灌入沸水,盖紧瓶塞,叫我在临睡前倒出来喝了充饥。说实话,那种粥里的米是被沸水硬泡开来的,远没有外婆熬的粥好闻好吃,但是直到今天我仍然感恩不尽,对于当年才十五、六岁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必须的营养补充啊!
          岁月悠悠时光流,在食品供应充沛的今天,粮食早已取消了定量供应,粥已经从主食中逐步淡出,只是偶尔地被用作早餐的调剂,间或成为病人康复期间的流质。在超市的货架上,很早就出现了各种品牌的易拉罐包装的八宝粥,不过它已经失去了粥的概念,只是一种适应工作节奏的快餐罢了。人们开始怀念以前经常吃的粥了,当然不是简单将就的饭泡粥,而是文火慢工的腻粥,我老妻常常应女儿和外孙的要求,隔三岔四地熬上一锅白米粥或是八宝粥,让他们解馋,看着他们吃得开心,老妻会倍感欣慰。我自然也当仁不让,总要比平日多吃半碗,因为我也挡不住那种又香又稠的诱惑。人就是这样的奇怪,在经常喝粥的时候渴望吃一碗白米饭,在可以顿顿吃饭的时候,又对粥产生了莫名的向往。
          其实,粥代表着一种文化,在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喝粥是一种节俭持家,细水长流的无奈选择,明代张方贤有一首《煮粥诗》:“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一升可作三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做羹汤。莫嫌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可见粥在社会的形态中含有大众性和普遍性。过去的百姓把它作为度日的基本食物,今天的人们更看重它的养生和保健作用。
          厨房内又飘来浓郁的粥香,那是老妻在为孩子们熬制晚饭吃的腊八粥,她早就准备好了红枣、赤豆、薏米、莲心、核桃肉等,选用的新米也提前浸透,正在用文火慢熬。在这充满温馨和诱惑的粥香中,我不禁想起了外婆那难忘的慈容。

    评分

    参与人数 2星星 +50 银子 +98 收起 理由
    水凝凝 + 30 + 50 好文欣赏:)
    南草萋萋 + 20 + 48 好文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字就象腊八粥一样耐品流香,也是慢慢煨出来的,可是用的不是文火,是深情,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兄文字,便知幸福定义。浓浓亲情于信手拈字间温馨流露。无论是忆昔日外婆熬制之粥,或是感今晚嫂子亲手所制腊八粥,都弥漫出对生活的爱与希望。是的,幸福就是感恩生活,感恩的人往往是快乐之人。
    情境交融,疏密有致的好文字。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感恩的人往往是快乐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30 18:06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1-12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柔木老师的佳作,心里泛起一股过年的味道。。。。是啊!岁暮年尾,思乡之情油然而起,没有尝到过外婆煮的腊八粥,但母亲却是年年不忘,虽我很小就离家别乡,这一天母亲总要在合家团聚的桌上加一副碗筷。。。。风里有甜腻腻的气息,那是母亲手上的味儿。。。。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5 13:3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1-12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锅好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8 11:25
  • 签到天数: 52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字就象腊八粥一样耐品流香,也是慢慢煨出来的,可是用的不是文火,是深情,欣赏
    繁星伴我行 发表于 2011-1-11 13:51



        谢谢繁星欣赏,请喝腊八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8 11:25
  • 签到天数: 52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兄文字,便知幸福定义。浓浓亲情于信手拈字间温馨流露。无论是忆昔日外婆熬制之粥,或是感今晚嫂子亲手所 ...
    水凝凝 发表于 2011-1-11 13:59



        谢谢水凝凝高评,这几天正好在参加政协全会,昨天会议结束与女儿一起赶回家,喝的腊八粥格外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8 11:25
  • 签到天数: 52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感恩的人往往是快乐之人。
    江山一粟 发表于 2011-1-12 00:30



        老兄说得极是,人生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感恩,二是知足。不知你可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8 11:25
  • 签到天数: 52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柔木老师的佳作,心里泛起一股过年的味道。。。。是啊!岁暮年尾,思乡之情油然而起,没有尝到过外婆煮 ...
    南草萋萋 发表于 2011-1-12 01:21



        谢谢南草版主雅评,柔木有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8 11:25
  • 签到天数: 52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锅好粥
    春秋书简 发表于 2011-1-12 01:42



        谢谢春秋书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30 18:06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1-12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南草版主雅评,柔木有礼了。
    柔木 发表于 2011-1-12 11:05


    老师多礼,折煞晚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繁星欣赏,请喝腊八粥。
    柔木 发表于 2011-1-12 18:58
    谢谢柔木老师的粥。那天没喝腊八粥,不过吃的糯米饭,材料差不多哈。先把腊肉粒爆出油和红苕和姜炒出味,再放上好的糯米饭慢慢煨的一锅,最后再撒上小葱,又甜又糯又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7 07:33 , Processed in 0.0810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