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哈尔滨 王刚那与众不同的声音,小说那发人反思的故事,让《夜幕下的哈尔滨》传播甚广,现在又有很多人按着各自的目的,各自的方式和逻辑演绎着哈尔滨在夜幕下新的版本,可是我关心的却是阳光下的哈尔滨,因为我喜欢阳光! 我的家乡在一个较偏远的小村,那里的绿树、小河、麦田、鸟窝,那里的草房、泥路、老师和小伙伴,这些我可以用铭刻来形容对他们的记忆,梦中常常出现,醒来时也常常的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可是每当我这个游子回去时下了汽车,面对的一切我却感到分外的“陌生”,近乡情更怯吧,只有爸爸、妈妈的皱纹是让我那么的熟悉。我知道我与家乡远了,虽然我常常想家,家乡就象妈妈一样远了却更想!近了却只有心里淡淡的忧伤,忧伤爸爸妈妈老了,却忧伤家乡还没有变样! 哈尔滨是我第二个家乡,他不是出现在我的记忆里,而是就在现实的生活中。每次出差回到哈尔滨,那不是一种归乡的感觉,而是一种归家的感觉,我想很多人是能体味归乡和归家的感觉是不同的。我在哈尔滨生活十几年了,读书、工作、娶妻、生子,哈尔滨是我的家呀!阳光下哈尔滨很美! 虽然马家沟几经治理还是没有明净;虽然中山路上还存在了近十年的半截子工程,虽然中国银行大案出现在这里,虽然这里落马的贪官远多于人民口碑传诵的从政名星,虽然松花江遭逢劫难后只能算得此余生,虽然老工业基地得以余生却还荆棘重重,可是我仍然爱着哈尔滨我的家,因为哈尔滨勇敢,哈尔滨年轻,哈尔滨具有改变的能力,哈尔滨具有学习的作风,最重要的是哈尔滨人,我们愿意为家乡出力,为家乡做建设的先锋。 哈尔滨,新中国历史上有着无数的辉煌,为新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阳光,今天虽然略有低迷,可是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眼前的创伤。哈尔滨不是不具备发展的条件和机遇,而最缺乏的是人!人才!多少人奔走而去,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为什么?为什么?哈尔滨没有思考就不会前进,我个人思考是:一、哈尔滨一切都觉得无所谓!二、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好象从来不会分配,三、培养人才我能,留住人才却不会!四、与人家比政绩,到后来却是透支和浪费,五、眼睛盯着先进可是对基础却不做准备!这些如果能改,十年后的哈尔滨将是什么样天地,阳光下会一片清新,将是与欧陆风情融合的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 我去过很多城市,有着不同的个人感觉:北京略显骄傲,西安很是从容,南京有点儿落漠,成都觉得轻松,郑州有点儿焦躁,石家庄略点平庸,广州有些忙碌,深圳显得年轻,沈阳觉得大气,长春有点宁静,济南似乎精力旺盛,青岛显得有点儿威风,可是总觉得哈尔滨最亲切,最透明,最直接,最阳光!四季分明,云淡风清,为人爽快,美丽聪明! 诚然,哈尔滨还远远不够,但有阳光的地方一定有温情,有阳光的地方一定有希望!温情在我们心里,希望在哈尔滨所有责任人的身上! 我不愿意哈尔滨再成为我“陌生”的家乡,我愿她是我的家!一个阳光灿烂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