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关于共青团的故事 生命的岁月里,青春的故事是最激昂的篇章;成长的历程中,共青团的经历是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每一个年轻过和正在年轻的人,每当想起戴上团徽的激动时刻、重温起在团旗下举起右手的誓言时,总会不免为之怦然心动;而无论这段经历或长或短、或浓或淡,都会化作一瓣馨香,被我们夹在心的扉页里,好好地保存着。 我是95年加入团组织的,细细算来已经16年了。16年来共青团伴我成长一路走来;在这16年里,在团组织的点点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被记忆的长线穿成一串项链,好好地珍藏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或温暖、或感动、或激励、或启发,让人感受至深、难以忘怀;尤其是那些关于团组织培养、引导、帮助和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故事,更是让人受益良多、收获颇丰。 上学的时候,同学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学习,班上的团支部便会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大家的成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刚上初三的时候,面临着中考,但是有些同学的模拟成绩总是不太理想。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成绩,帮助大家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班上的8名团员急别人之所急,自发地组成了业余辅导班,利用业余时间对大家进行辅导。当时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很重,他们完全可以找理由推脱;但是他们没有,而是很尽心地去帮助大家。有的人底子差、一时理解不透,他们便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直到对方听懂为止。为了帮助大家对平常的知识更好的吃深、吃透,他们不仅把自己的学习笔记借给大家传阅,还把平时学习遇到的一些难点、重点精心地予以汇总,认真的对大家进行讲解。在他们的帮助下,半年多以后,我们班的中考成绩,不仅由年级第三上升到第一,全班考上高中的人数也是最多的。有的人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喜极而涕,他说:“真心地谢谢他们,如果不是他们的帮助,我根本不可能考上高中。今后我会好好的努力学习,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成绩,还要像他们帮助我一样去帮助别人。”通过这件事,很多人对共青团组织产生了新的情感,纷纷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并立志能早日加入团组织。 参加工作以后,青少年和团组织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除了学习,团组织还非常重视对大家工作技能、业务知识、个人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升。比如:在每年的五四评先当中,通过选树典型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大家学有对象,赶有目标;通过请小先生上讲台,手把手的讲授工作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来提高大家的业务技术和素质;围绕单位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作用,引导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经常组织老团干以座谈的形式和大家进行谈话谈心,引导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人生目标;开设特长培训班,对有特长的团员青年进行专业辅导等等。这么些年来,我身边有很多人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全路技术能手纪玉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参加工作伊始,小纪在学习业务技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难题。段团委知情后,不仅给他提供了很多学习教材,还聘请许多有经验的师傅对他进行手把手的讲解。几年功夫下来,小纪便成长为车间的技术尖子、业务骨干,200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石家庄电力机务段时,他作为不二人选参加了拆装车钩的劳动表演。身为检修车间团总支书记的他,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对本支部团员青年技术业务的培训。在08年路局技术比武中,为了帮助小安等三名选手能取得好的成绩,纪玉伟放弃了节假休息时间,与他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从锯、锉、铲等工具的运用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证各部尺寸、角度符合图纸技术要求以及操作站位等要领出发,结合自己以往的参赛经验进行传授。这时候的纪玉伟俨然就是一位严肃的教官。他常常是一边观看三个人在钳工基础实作中的表现,一边迅速记下每个人的技术瑕疵,并在一旁大声地进行纠正。对“屡教不改”者更是三遍、五遍进行“重来”惩罚,直到选手掌握要领为止。除了严格,他还非常的心细,仅三天功夫,纪玉伟就找准了每个选手的薄弱点和操作特点,并根据他们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比赛要领。安彦恒力量偏弱,纪玉伟根据他这一情况,建议他在比赛中注意多用粗锉,这样下料快,可以有效缩短比赛时间。事实证明,纪玉伟的思路是正确的,在比赛中安彦恒获得了专业综合成绩第一名,另一名选手获得了第三名。 在我的记忆当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通过他们的故事,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对于每个青少年而言,共青团就是长夜里烁烁闪光的北斗,是寒冬里一件暖身的棉衣,是风雨过后挂在天边的一道彩虹;它就像一泓清澈绝尘的泉水,奔流在沙漠腹地,使那些干涸的生命得以哺育:它犹如一座指路的灯塔,在茫茫大海里,使那些步入迷途的人儿找寻到人生的出路;在它的支持和帮助下,那些不甘平庸、锐意进取的青少年,在追求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一路前行,终于择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