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洛闲吟客 于 2011-8-27 07:03 编辑
【原诗】 初秋 几宵阴雨湿秋光,罗衣飘飘不耐凉。 梧叶婆娑圆月夜,咳声偏接远思长。 初秋时节,极目远望,本应是蓝天、白云、孤鹜、落霞、夕阳、晚照、野花、绿野的组合。不想,这美丽的“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景韵被几天的霏霏阴雨给云遮雾挡了。碧绿的原野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感觉,悠远、辽阔、飘逸、疏放的“秋光”仿佛也被这阴雨沾湿了。“秋光”乃视觉所见,“湿”为触觉可感,以触觉来写视觉不就是修辞上的通感吗。诗的一二句意境隽秀而婉约。写景凄清迷蒙,清凉触手可及;写人“飘飘”二字更添神韵。掩卷凝思,脑海里便可浮现出:是谁一袭白衣伫立庭院抑或是临窗而站,风吹衣动,飘飘似仙,眉黛微蹙,若有所思……人物形象俊美飘逸,跃然纸上。窗外,梧桐枝叶婆娑,斑驳的枝影有“隔墙花影动”的意蕴。按节令本是圆月之夜,圆月能勾起人们多少无限美好的遐想,怎奈明月又被阴雨遮盖了,真令人“触目凄凉多少闷”。“咳声偏接远思长”一“咳”似俗而雅,人物可见可闻,绵绵不断的念远、怀远情思只有化作一声幽幽的叹息,可谓“欲说还休”。全诗无一愁字,却处处写愁,蕴藉秀美,实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