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8|回复: 6
收起左侧

[原创]  四块玉 寄域外闲云 三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5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有自尊,缺坚韧,一点闲风散闲云。
        袖里能藏乾坤阵。
        白日熏,凭栏尽,遥叹君。
    [2] 秋水沉,波光嫩,自在逍遥抚弦琴。
        清茶醇酒直须饮。
        浊乃恨,清乃音,争哪门?
    [3] 纯守心,玉守本,敢问苍天拒闲云?
        一指戳他众仙肾。
        驱的是苦鬼,留的是乐神,真感奋!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9-30 16:49
  •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10-2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四块玉 寄域外闲云 三首

    偶对曲牌知之甚少  搂主能不能捎带着介绍一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6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四块玉 寄域外闲云 三首

    以下内容取之于网络;
    散曲序言(代序)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它们各领一代风骚。
    属元曲里北曲的一部分,是一种或清唱或诵读的诗歌。此絮语一。
    散曲,包括小令与散套。小令,如同现代的单首诗;散套,如同现代的组诗。此絮语二。
    散曲,虽是古典诗歌,但它以俚语、俗语入曲,大都反映民间心声,通俗易懂。此絮语三。
    散曲,看起来活泼自由,实际上却受着比唐诗、宋词更严的格律制约。此絮语四。
    散曲曲字的平仄,韵脚的押韵,不能用唐诗、宋词用的平水韵,只能用元人的《中原音韵》。此絮语五。
    散曲的仄声,在不少曲调的不少地方,还要分上去;其相邻的两个或更多的平声,与另一些未规定上去要求的相邻仄声,为使音律协调,有时也得阴阳交错,上去错落。此絮语六。
    散曲已无入声,而中古的入声字已分别归入《中原音韵》的平、上、去三个声调中,造成平、仄易乱,上、去难明。此絮语七。
    散曲中常有多少不等的衬字,而衬字位置又无硬性规定,使人正、衬难别。此絮语八。
    散曲的对仗,在古代诗、词、赋、文,特别是唐诗、宋词的基础上,或向多样、多层次、多方面的方向发展,或另创新的品类,可谓五彩缤纷。此絮语九。
    散曲的节奏,与唐诗、宋词差别较大。此絮语十。
    总起来说,散曲格律要求严,给散曲创作增加了难度,这也许就是当代人能填散曲者少的原因。但是,格律要求严,对读者来说,不仅不会增加阅读难度,相反,却因散曲抑扬顿挫,音律和谐,音乐感强而能提高阅读兴趣。散曲端的是一种雅俗共赏、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其特殊的曲味、曲趣,读者读后自知。
    萧自熙
    1993年于四川大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四块玉 寄域外闲云 三首

    从散曲的结构特色 看怎样欣赏散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散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产生于金、元,盛行于元、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学课本中就选了一些散曲作品,小令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如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等。散曲不同于诗词,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散曲是金、元时代产生于我国北方,后来又向南方杭州等地发展开来的一种诗体,也叫“清曲”。这种诗体就其形式分类,主要有小令(也叫“叶儿”)和套数(也叫散套)两种。小令是单支的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而它与词的小令不同,词的小令也称短调,专指一首词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的;一首五十九字到九十字的词称为“中调”,九十字以上的称为“长调”,都不能称为“小令”。但曲中所谓“小令”,并不计字数的多少,只要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单调曲子都称“小令”,如长达百字的《百字折桂令》等也称为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支单调的曲子,按一定的联缀格式组织起来的。套数中的短套,有的只有两个曲子,如仙吕《赏花时》加一《尾声》,就可成为一首套数。长套则有用三十多个曲牌的,如刘时中的《端正好·上高监司》。
        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单位。一般单调小令,只用一个曲牌,就把要说的意思全部写出来了。小令须言简意赅,耐咀嚼,音律铿锵,无衬字,无重韵。如果作者表达的内容比较复杂,单调不够容纳,可以把一个曲调重复用几次,叫作“重头小令”。《雍熙乐府》中有《摘翠百咏小春秋》(卷19),就是用一百首《小桃红》咏崔莺莺和张君瑞的西厢故事。“重头小令”元人开始创作,但到明代才有这个名称。另外,还可以把两三个宫调相同而音律恰能衔接的曲调连结在一起来填写(最多只能填三调),称为“带过曲”。与重头小令不同,带过曲用的是不同的曲牌。带过曲的组合有一定的规律,不能随便搭配,元人使用过的有三十来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中吕宫的〔醉高歌〕过〔红绣鞋〕,双调的〔雁儿落〕过〔得胜令〕,南吕宫的〔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等。这两种是小令的变体。
        一支曲子有一个名称,即曲牌。根据清初李玉《北词广正谱》,曲牌有四百四十七个。至于实有的名称,那就比此数为多了。因为有的曲牌有异名。例如〔一半儿〕又称〔柳外楼〕、〔忆王孙〕。不过曲牌的数目,北曲大致不出《广正谱》所列之数。散曲中,北曲占主要地位。本文只谈北曲散曲,不涉及南曲散曲与南北合套了。
        散曲有自己独特的音韵、曲调要求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下面就谈谈它的作法。
        (一)音韵。曲韵和词韵不同。词韵大致依照诗韵,曲韵则另有韵部。散曲产生于金、元时代的北方,初期作者多为北方人,是根据当时北方的实际语音用韵的。作诗、词、曲,都要分清字音的平、仄,按一定的规律使用,以期吟咏起来响亮协调。“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指上声、去声、入声。北曲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入声;因为曲韵以北方音为准,北方音则没有入声。诗韵平水韵分一百○六部;曲韵只分十九部。
        作曲依据的韵书是元朝江西人周德清编的《中原音韵》,或用元朝燕山人卓从之编的《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中原音韵》是中国音韵学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因为它反映了当时北方的实际语音系统。曲韵每部平仄可以通押,平仄不通押反而比较少见。除此以外,散曲用韵的特点还有一韵到底,用韵较密等,这种押韵方法可以使曲词更加和谐动听。
        (二)牌调、宫调。曲牌虽有四百几十个之多,并不是随便拈出一支就可以填写小令,或任意联缀若干曲牌就可以填成套数。须知只有少数曲牌可以作小令,那么作小令要特用小令曲牌去填。作带过曲的小令,也不能随便拈两三个曲牌连接起来就填,首先要考虑这几个曲牌是否在同一宫调中,音律是否相衔接。在套数中,曲牌的排列都有规定,《北词广正谱》在每类宫调之前都列有“套数分题”,在套数分题之后,又举出作品(或为元杂剧,或为元套数的曲牌联套例)。
        根据《北词广正谱》,可作小令的曲调约有五十个,其中一部分并不常用。常用的大致有:〔一半儿〕、〔人月圆〕、〔小桃红〕、〔小梁州〕、〔天净沙〕、〔四块玉〕、〔叨叨令〕、〔红绣鞋〕、〔沉醉东风〕、〔金字经〕、〔凭阑人〕、〔清江引〕、〔梧叶儿〕、〔普天乐〕、〔水仙子〕、〔朝天子〕、〔喜春来〕、〔黑漆弩〕、〔塞鸿秋〕、〔殿前欢〕、〔满庭芳〕、〔落梅风〕、〔庆东原〕、〔醉太平〕、〔醉中天〕、〔醉扶归〕、〔拨不断〕、〔蟾宫曲〕。
        至于可作套数的曲牌,以及套数的联套形式,这里不能列举,请阅《北词广正谱》的“套数分题”等。
        宫调是音乐上的术语,就是调子。宫调的种类,隋唐时较多,后来有些不用了。到元代芝庵作《唱论》时,还说:“大凡声音……分于六宫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六宫”即:正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十一调”即: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般涉调、高平调、宫调、角调、商角调。实际上元曲中使用的只有以上加着重点的十二个宫调。
        不同的宫调有不同的“声情”,有的宜于表现欢快之情,有的宜于表现悲哀之感。芝庵曾在《唱论》里说:
    仙吕宫唱清新绵邈 南吕宫唱感叹伤悲 中吕宫唱高下闪赚 黄钟宫唱富贵缠绵 正宫唱惆怅雄壮 道宫唱飘逸清幽 大石唱风流醖藉 小石唱旖旎妩媚 高平唱条物滉漾 般涉唱拾掇坑堑 歇指唱急并虚歇 商角唱悲伤宛转 双调唱健捷激袅 商调唱凄怆怨慕 角调唱呜咽悠扬 宫调唱典雅沉重 越调唱陶写冷笑
        芝庵用的词语,有的似嫌模湖,没有把各种情趣更清楚地说出来;但有的说得比较具体,意思隐约可知。
        作套数,先要选择宫调。看要表达的是何种感情,就选择一个含有那种情趣的宫调。
        在一首套数里,只能用一个宫调中的曲牌,即不能忽而用黄钟宫的曲牌,忽而又用商调或越调的曲牌。也有些宫调,可以借用其他宫调的某些曲牌,但这有一定的规定,在《广正谱》里有说明。
        (三)衬字、对偶等。词和曲都是按照曲调撰写的长短句歌词,从配合曲调的关系上来说,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曲在正格之外,还可以加衬字。衬字是在规定字数之外所加添的字,衬字的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它以虚词为主,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衬字不拘平仄、不拘多少,一般情况下,小令衬字少,套数衬字多。区别正字和衬字,是研究曲律的课题之一。例如〔南吕宫·黄钟尾〕开头两句的字数是七,七,但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却增加到五十三个字:“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其中只有加着重点的是正字。
        曲中对偶特别多。前后两句或数句句法相同,就要做成对偶句。曲的对偶样式很多,《太和正音谱》曾列出以下各种对式:
    合璧对(两句对者是) 连璧对(四句对者是)鼎足对(三句对者是) 联珠对(句多相对者是)隔句对(长短句对者是) 鸾凤和鸣对(首尾相对如燕遂飞花对(三句对作一句者是) 叨叨令所对者是)叠句 叠字
        作曲,俗有“逢双必对”的说法,可见对偶在曲中用得特别频繁。这里举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套的《离亭宴煞》一支,亦即最后一支,看看它有多少对偶:
        这段曲文单句只有三句,对偶句计十四句。其中“密匝匝蚁排兵”三句、“和露摘黄花”三句都以三句为一组,互为对仗,构成了不同于诗词的“鼎足对”,使散曲另具一种泼辣奔放的风格。
        元代著名曲家乔吉曾谈作散曲(他称为乐府)的方法。他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又解释说:“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见《辍耕录》)曲子的末句很重要,末句之中,末字尤为重要。有些牌调,末句各字的阴、阳、上、去要特别严守。所以前人有“诗头曲尾”的说法。
        乔吉的说法,不仅限于作单支小令,套数也是这样。一首套数,也是起要尖新,中要丰满,结尾要响亮。清人刘熙载说:“曲一宫之内,无论牌名几何,其篇法不出始、中、终三停。始要含蓄有度,中要纵横尽变,终要优游不竭。”这始、中、终三段的说法,与乔吉之说颇有相似之处。
        散曲是我国文苑中既俗又文的一株花。古人说:“有文章者谓之乐府(指散曲),如无文饰者谓之俚歌,不可与乐府共论也。”所以这种文体就文字说,既不能做得太文,类似词;也不能写得太俗,有如市井俚歌。最好是不文不俗,亦文亦俗。作曲要少引圣集,多发自然(明黄周星语)。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有一段《作词十法》,是专论作曲的(他说的“作词”就是作曲)。任中敏先生曾把《作词十法》加以诠释,写成一本书,名《作词十法疏证》(《散曲丛刊》中),是进一步研究的好参考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四块玉 寄域外闲云 三首


      多谢了了君如此详尽地介绍曲的许多知识,令我茅舍顿开,今后还望多加评点,不胜感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四块玉 寄域外闲云 三首

    呵呵,多谢,学习了。此坛就是少了一点这方面的介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四块玉 寄域外闲云 三首


          曲,好听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30 05:42 , Processed in 0.0795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