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1|回复: 13
收起左侧

网上见闻两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见闻两则

圣书方尤物,千古一骂资。
冠冕张教授,如何为人师。
莘莘众学子,受业一登徒。
学界何至此,煌煌北大如。
[color=#0000ff]后记:闻北大张颐武“教授”惊天之语:万本孔圣书不如一个章子怡。


田间颗粒无,弥望皆稗草。
假种坑农夫,贪佞私囊饱。
哀哀诉无门,众官罗织文:
滋事谤政府,获罪自掘坟。
君不见民心如大川,自古宜疏不宜堵。
一朝锄犁忽成林,鼠辈仓皇终自辱。
[color=#0000ff]后记:又见官商勾结贩假种坑农,畎亩茫茫颗粒无收。贪官始危言以吓,又假意拖延,终遭致百姓冲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用古绝写现代社会弊病,有新意!欣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3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这些生活条件优越的人,无耻的嘴脸将他们的自私自利暴露尽,他们无法体验生活在底层的人的艰辛,良知己经荡然无存,无知且无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3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走出书斋,开始笔伐。亦是拳拳赤子心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3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古风犹如短匕,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3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见率性.甚惜未提炼成法则.空废一种气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3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见率性,顶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4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才看见门主这篇文章,痛快呀,为文当如是~赞一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4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网摘:一、张颐武称“孔子章子怡”的言论被曲解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回应“孔子章子怡”引发的非议。他指出,非议者断章取义,剥离话语语境,从而造成曲解。
张颐武日前接受《新周刊》专题“如何‘贩卖’中国文化”的访谈,在谈到如何营造中国梦想时,以当红演员章子怡为例,称她在国际上的影响足以从某个方面代表中国梦想。为了强调大众文化的影响力,张颐武称“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个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此言既出,立即遭到不少读者以及孔子后裔的极力反对,认为张颐武观点偏颇,章子怡缺乏文化底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作为北大教授,持这样的观点真的让人十分遗憾”。
面对非议,张颐武哭笑不得,“我怎么可能拿孔子去与章子怡做比较呢?我只是为了强调章子怡在国际上的影响,以及流行文化的力量而出此言,无论如何也不会将他们做类比。实际上,稍稍有理性的人都知道这两个人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
二、我为什么反对谩骂张颐武?
编者按:昨天的新闻《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万本孔子》在网上和网下都惹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倒张的居多。张颐武教授随即在自己博客上发表声明,称媒体曲解了自己的原话。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指责乃至谩骂,还有网友站出来为张教授说话,冷静地思考和辩论比辱骂更有力量,欢迎大家继续参与讨论。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万本孔子
10日华西都市报关于《孔子不如章子怡!?》的报道引起极大反响,著名学者魏明伦致电本报表示有话要说。本报为此开通的热线电话86969180一直响个不停,读者对“孔子不如章子怡”的观点提出严肃质疑,难以掩饰自己的愤怒,有的称无耻,有的称荒唐,有的称荒谬!(5月11日《华西都市报》)
这真是一场“蔚为大观”的集体挞伐,愤怒、无耻、荒唐、荒谬……这一个个激烈的词语,使人可以想像一张张扭曲的面孔。 据悉,“网上对这种观点声讨的帖子虽然采用了一些过激的语言,但持否定态度的占99%。”一个学者的新锐观点,竟然招致暴风骤雨般的反弹,既耐人寻味又发人深思。
我认为,这其实存在着一定的误读,因为张颐武并没有作出“孔子不如章子怡”的价值判断。张的原话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张颐武称“孔子章子怡”的言论被曲解)
诚然,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章子怡,因其电影上的成就而深受西方人待见,这种大众化的娱乐途径确实益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比如,被美国杂志称为“北京对美国最大的一宗出口”的姚明,对我国的文化出口意义重大。但让人费解的是,同为张颐武所举证的名人,姚明未受攻击,章子怡却遭污水。
数字显示,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是10:1,对欧美逆差更高达100:1。2000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难怪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警告中国正出现“文化赤字”,难怪有识之士感叹“中国五千年文明不敌好莱坞”!要消弭“文化赤字”,就应“推销”出更多的姚明、章子怡、张艺谋。为何章子怡受邀参加在白宫南草坪为胡锦涛主席举行的欢迎仪式?为何张艺谋先被邀请担任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歌舞节目演出总导演、后又被任命担任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个中所蕴涵的深意不言而喻。
回到这场骂战,其中展现了三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视孔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人,唯有长跪在地顶礼膜拜;一种是视章子怡为人人可得而唾之的戏子,何德何能?唯有漂亮脸蛋耳;另一种则恶言恶语痛斥张颐武,比如,“荒唐!荒谬!他不但侮辱中国文化还会误导下一代!”““他有没有作为中国人最起码的良知?他懂不懂中国文化?他有没有一点社会公德心?”这三种极至的表情组合在一起,其实并不偶然。联系到近年来汉服热和朝拜热便可给出答案。
汉服不是不可复兴,但复兴不是复制;孔子不是不可朝拜,但朝拜不是膜拜。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造神已经行不通,非要认为拿章子怡和孔子相提并论是对孔子的亵渎,这实在有些可笑;非要用戏子的眼光看待演员,认为饰演过艺伎的章子怡是对传统文化的玷污,这既食古不化且愚不可及。文明社会倡导和而不同,应该推崇宽容、自由和进步,更应该破除奴化意识和奴隶心态。因此,没有必要一看到章子怡三个字就大脑充血、两眼发绿,也没有必要一见到孔子两个字就膝盖发软、精神瘫痪。
其实,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何当今仍有人为造神推波助澜。比如,孔子的“令字辈”后裔孔令琦称,将章子怡和孔子相提并论进行比较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维护孔子无可厚非,但以这样盛气凌人的姿态,让人不敢苟同,让人读出心里的恐慌。信奉民主主义的爱因斯坦厌恶个人崇拜,他曾说:“让每一个人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我们还需反思的是,为何民众习惯性地对孔子跪地膜拜,听不得一点不同的意见。
以捍卫传统文化为名保卫孔子,以正统的传统文化为名羞辱章子怡,以传统文化不容玷污为名痛斥张颐武,一言以蔽之,“这种合法性掩蔽了话语的暴力,令它看起来仿佛是正义的抗诉,实际上却只是一场笨拙的喧闹。”(朱大可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14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下面引用由卖大葱的2006/05/14 01:55am 发表的内容:
网摘:一、张颐武称“孔子章子怡”的言论被曲解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回应“孔子章子怡”引发的非议。他指出,非议者断章取义,剥离话语语境,从而造成曲解。
张颐武日前接受《新周刊》专题“如何‘贩卖’中 ...
参见虫子发的另一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14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下面引用由吕洞宾2006/05/13 11:42pm 发表的内容:
见率性.甚惜未提炼成法则.空废一种气度.
第一首现在回看一下,的确有些须发贲张,未能稍作收敛。谢赐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4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佩服虫子哈~~~敬上月光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5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见闻两则

骂得好!!!~~
hamadrya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5-16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2 01:06 , Processed in 0.0830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