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0|回复: 4
收起左侧

读小语拟古有感 (并小诗一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5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小语拟古有感(并小诗一首)
                诗贵在真诚,
                文温出一心。
                须莫故雕琢,
                自然得天成。
    近读小语拟古诗二首,总的感觉相当不错。
    今下写古体诗的少。我有时也喜欢写点,但写不好。主要是写不出那个“质”。
    小语帖中说“拟古不言古”。这是对的。不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今人都不过运用其形式,写今人的感情。时代不同了,决不可摹仿古人的感情,包括某些语言。古体诗,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汉魏六朝。。。。,无论思想、语言、形式,都在变化。曹氏兄弟的东西肯定不同于十九首,陶渊明也肯定不同于二曹。近体诗亦如是。什么是好诗?综合各家所见,一曰真,写真实;二曰自然,不刻意雕琢。不论你运用何种形式,重要的是写自己真实的感情,自自然然写去(当然并不是不讲文字修饰,恰当而精炼的文词也是重要的),就好!古诗十九首,好就好在,文字非常简单朴实,而含意却十分幽微。清学者方东树说:“十九首须识其天衣无缝处”。就是自然浑成,看不到一点人工剪裁的痕迹。今著名诗词学家叶嘉莹有段话很精彩:“在读过李杜的诗后再返回来看《古诗十九首》,你就会发现:当你第一眼看上去的时候,《古诗十九首》并不像李白的诗那样给你一个很鲜明的印象和感动;也不象杜甫的诗那样使你感到他真是在用力量。你会觉得,《古诗十九首》所说的都是极为普通、寻常的话,可是如果反复吟诵,就越来越觉得它有深厚的味道”。又如陶渊明,后人评价极高,也因其“自然浑成”。宋人陈后山赞说“渊明不为诗,写其心中之妙耳”。辛弃疾也极推崇他是“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元代的元遗山赞陶“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叶嘉莹认为,中国诗歌史上,只有陶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叶说,陶诗“最自然,最真诚”。可见,尤其是古诗,“自然”,是多么重要。故叶认为今人评诗常注重词句之精美,而忽视其质。这是不可取的。
    小语此二诗,好在出于自己真实之感受,行文较自然,无刻意雕琢之弊。如说不足处,我感到摹拟的痕迹稍重些。
    推荐小语和朋友们找叶嘉莹的《汉魏六朝诗讲录》(河北教育出版社)读读,那真是好书,讲得非常精彩!
    [ 按:此帖本打算发小语诗后回帖的。可小语的主题帖我一整天打不开(我的网络网速有问题)。故单编帖子发出。权当一次探讨。请诗友指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18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小语拟古有感 (并小诗一首)

谢谢斋主,经提醒方才读到。
“古诗十九首,好就好在,文字非常简单朴实,而含意却十分幽微。”——斋主说得是,深有同感。《古诗十九首》以寻常话入诗,初读但觉朴素自然,然反复吟诵,却每每为之感动。当得上“清真”二字。元遗山赞陶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用来论“古诗十九首”想是亦不为过。
叶嘉莹的著作读过一些,有机会一定要读读《汉魏六朝诗讲录》。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5-28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小语拟古有感 (并小诗一首)

    楼主对陶潜的看法很是赞同的说。
    “十九首须识其天衣无缝处”,确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小语拟古有感 (并小诗一首)

    此帖已沉多日,承羊之羽君点赏,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28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小语拟古有感 (并小诗一首)

    斋主论之有理;爱凡进来学习;
    好诗词必是自已真性情的文字表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2 19:27 , Processed in 0.0717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