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下面引用由悟之山房在 2006/10/02 11:49pm 发表的内容:
看来诗景中确是阳光尚在。所以,我感觉羊兄的回复就显得有些牵强了。不错,日间也可见月。可诗中“月斜”太容易把人引向黎明时分了。人们于是很难把“秋荫”和“月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知我的理解可对? 下面引用由悟之山房在 2006/10/02 11:15pm 发表的内容:
羊之羽(翔乎?)兄所见极是,“慨”字细细读来稍觉不爽。只是“忘月斜”说的是天快亮了,也就是说此诗景在夜里,可“秋荫”却给人感觉尚有阳光。既然尚有阳光,才有秋荫,所以才有了“染落霞”之说。羊兄和小松,我的理解可对?恳请回复一下好吗? 首先谢谢悟之山房兄对小诗的赏评!
对兄之所持疑问,小松试作答复,有未尽意处还望指教!
小诗末句蒙兄指点,小松亦觉"听鹤云天"与"故桠"两意境的确不协!前者意象大而后者意象小,一大一小失之稳重! 又受大唐虫子兄启发改做:"听鹤云天忘月斜"(之所以未用兄之"染落霞"---无他,纯个人感觉和爱好.落霞色艳丽,为暖色,而月色清澹,为冷色调,窃意比较符合当时心态.两种意象亦有可能同时存在,就在取舍!)而如此以来,山房兄又觉与"秋荫"相悖!对于"秋荫"的解释,小松比较倾向于凝月MM的看法:荫本无白天和黑夜的特指.荫其本义为树阴.然,日有阳夜有阴(月亮)故都有树阴!不知此解如何?
对于月亮的升落,小松亦查了些资料,和太阳星星一样,月亮都有着东升西落的规律.每一天月亮的升起较之前一天要晚48-50分钟,以农历十五18时月亮从东方升起为例,到农历二十,相距5天要迟升起4小时左右,约在22时出现在东方天空.月相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十五之前月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之后月的亮部在左边,十五之前为上弦月,月中为圆月,十五之后为下弦月,每个月中月亮的升落都是按以上两个规律.因此傍晚是有月亮亦是有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