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黄山小松
收起左侧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10-3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下面引用由悟之山房2006/10/03 00:13am 发表的内容:
    羊兄所言不错。可我在这里探讨的只是诗中景致,而不是自然现象呀。你在前面不是也认为“秋荫”与“月斜”不符诗之意境吗?在此前我只是拿不定“秋荫”是否是指白天的景色。如果是,那么“月斜”实在不妥。所以我 ...
    秋荫自是白天景致。月斜在白天也不是没有:)
    如果细说,在傍晚时分是最理想的,既有荫也有月。不知悟之山房网友是不是有看过这样的景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说的也是!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10-3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另,还可作此一解:前两句为实写,后两句为虚写。不知悟之山房网友以为然否?

    -=-=-=-=- 以下内容由 羊之羽2006年10月03日 00:36am 时添加 -=-=-=-=-
    个人认为,作诗固然不能生造虚无,读诗也须遵从的。但我同时也欣赏唐宋一位网友(叫“七月在野”)的观点:诗不是算术题。这个观点当然不能拿来当作蒙混的牌子,却也同时说明,理论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在诗里。

    -=-=-=-=- 以下内容由 羊之羽2006年10月03日 00:40am 时添加 -=-=-=-=-
    我仍是坚持这样的观点:唐宋诗韵里的绝大多数网友,都在某种程度上受了旧有学识的毒。
    读诗须客观,却也须知虚实相间。不过这样的相间须得自然才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诗需要想象夸张的手笔,毛主席就这样说过的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各自观点看来都说清了,各有道理。哈……剩下来的我们还是让了小松兄弟自已斟酌吧。多谢各位与我讨论!尤其感谢羊兄,我的问题都有答案了。再次致谢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新凉慨岁华?不好。有老干体味但又非是,不类了。慨字须改个自然应有的动作。新凉也可有更好的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0-5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下面引用由悟之山房2006/10/02 11:49pm 发表的内容:
    看来诗景中确是阳光尚在。所以,我感觉羊兄的回复就显得有些牵强了。不错,日间也可见月。可诗中“月斜”太容易把人引向黎明时分了。人们于是很难把“秋荫”和“月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知我的理解可对?
    下面引用由悟之山房2006/10/02 11:15pm 发表的内容:
    羊之羽(翔乎?)兄所见极是,“慨”字细细读来稍觉不爽。只是“忘月斜”说的是天快亮了,也就是说此诗景在夜里,可“秋荫”却给人感觉尚有阳光。既然尚有阳光,才有秋荫,所以才有了“染落霞”之说。羊兄和小松,我的理解可对?恳请回复一下好吗?
    首先谢谢悟之山房兄对小诗的赏评!
    对兄之所持疑问,小松试作答复,有未尽意处还望指教!
        小诗末句蒙兄指点,小松亦觉"听鹤云天"与"故桠"两意境的确不协!前者意象大而后者意象小,一大一小失之稳重!  又受大唐虫子兄启发改做:"听鹤云天忘月斜"(之所以未用兄之"染落霞"---无他,纯个人感觉和爱好.落霞色艳丽,为暖色,而月色清澹,为冷色调,窃意比较符合当时心态.两种意象亦有可能同时存在,就在取舍!)而如此以来,山房兄又觉与"秋荫"相悖!对于"秋荫"的解释,小松比较倾向于凝月MM的看法:荫本无白天和黑夜的特指.荫其本义为树阴.然,日有阳夜有阴(月亮)故都有树阴!不知此解如何?
        对于月亮的升落,小松亦查了些资料,和太阳星星一样,月亮都有着东升西落的规律.每一天月亮的升起较之前一天要晚48-50分钟,以农历十五18时月亮从东方升起为例,到农历二十,相距5天要迟升起4小时左右,约在22时出现在东方天空.月相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十五之前月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之后月的亮部在左边,十五之前为上弦月,月中为圆月,十五之后为下弦月,每个月中月亮的升落都是按以上两个规律.因此傍晚是有月亮亦是有可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0-5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下面引用由羊之羽2006/10/02 03:04pm 发表的内容:
    “忘月斜”,以为处理得不错:)
    另,“慨岁华”的“慨”字以为还不够好。
    "慨"字原作"叹""感"若依羊君看用何字更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小松兄弟,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我巳觉有趣了!其实我并不关心自然现象,而只关心作品中的意象。凡诗中意象,当以意为首,即虚也是实,实又是虚的概念。但我还是保留了自己的认识,那就是说再浪漫的作品都要考虑其认知的普遍性,也就是说不能让人读来或感困惑。当然,作者的感知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我在这里也只是随使和大家聊聊,有助于自身提高。谢谢小松兄弟的回帖,顺祝佳节快乐!
    在这里也顺祝广大网友佳节快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绝 雨霁秋山

    下面引用由悟之山房2006/10/05 10:45pm 发表的内容:
    小松兄弟,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我巳觉有趣了!其实我并不关心自然现象,而只关心作品中的意象。凡诗中意象,当以意为首,即虚也是实,实又是虚的概念。但我还是保留了自己的认识,那就是说再浪漫的作品都要考虑其 ...
    悟之兄好!
    对于诗词创作一道,小松还是认同毛泽东主席所言:要用形象思维和比.兴二法.
    品诗亦如此.欲得其"意"而忘其"形"!不能仅仅拘泥于事物之表象,否则就求实太过,此与中国画之"写意"一法暗合---诚与兄所言"以意为首,虚亦是实,实亦为虚"!
    再谢谢悟之兄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14:53 , Processed in 0.0763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